什么是“三趾蛞蝓”

“三趾蛞蝓”,学名蜒蚰,有个地区合音为水蜒蚰,又叫蛞蝓,北京音为kuo? yu,为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动物个统称。俗称鼻涕虫,是一种软体动物,与部分缸蜗组成有肺目。雌雄同体,体表湿润有黏液。

蜒蚰体表暗黑色、暗灰色、黄白色或灰红色。触角2对,暗黑色,下边一对短,称前触角,有感觉作用;上边一对长约4毫米,称后触角,端部具眼。口腔内有角质齿舌,体背前端具外套膜。

扩展资料:

蜒蚰的生活习性:

生活于阴暗潮湿、腐殖质多的地方。畏光怕热,白天匿藏,夜晚及阴雨天活动,杂食性,喜食蔬菜、瓜果、植物叶及幼苗等,也食人们食物的残渣。为农业害虫。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新疆、江苏、浙江、河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及北京、上海等地。

以成虫体或幼体在作物根部湿土下越冬。5-7月在田间大量活动为害,入夏气温升高,活动减弱,秋季气候凉爽后,又活动为害。完成一个世代约250天,5-7月产卵,卵期16-17天,从孵化至成贝性成熟约55天。成贝产卵期可长达160天。

百度百科-蜒蚰

蚰蜒和蜈蚣的区别是什么?

蜒蚰读音:[yán yóu]。

蜒蚰的简介

蜒蚰,又称蛞蝓、水蜒蚰,俗称鼻涕虫,腹足纲(Gastropoda)软体动物,壳退化为一体内片状结构,成一列颗粒,或完全消失。

与部分蜗牛组成柄眼目。雌雄同体,外表看起来像无壳蜗牛,体长圆形,长约4.5厘米。头部前端有触角2对,后方的一对较长,其顶端各有眼1个。其右侧附近有生殖孔的开口。头端腹侧有口。体前方的右侧有一呼吸孔。

跖面有粘液腺,分泌粘液,匍行经过处,常留有白色粘液的痕迹。栖于阴湿处,多见于潮湿的墙脚及树枝间,匍行时,常舐食植物茎叶的表皮,对农作物有害。中医入药,有清热祛风,消肿解毒,破痰通经等效用。

蚰蜒生活在阴湿地方,以蜘蛛、臭虫、白蚁、蟑螂、蠹鱼、蚂蚁和其它居家节肢动物为食,有益环境,不是害虫。所以,彻底杀灭的方法不是杀掉它们。而是搞好卫生。室内没有食物了它们自然就走了。

蚰蜒有毒,而且毒颚很大,会咬人,能分泌毒液,触及人体皮肤后即可致局部疱疹,让人刺痒难忍。所以在被蚰蜒咬到之后要及时就医,所以蚰蜒一定要彻底消灭感觉!不过虽然蚰蜒有毒,但却并不是“五毒”之一,民间常说的“五毒”分别是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这五种,蚰蜒并非其中之一。

蚰蜒和蜈蚣的区别:

1、外观上,蜒蚰的身体长度比蜈蚣要短上一些,但是蜒蚰的足比起蜈蚣却要长上不少。

2、毒素储存位置不同,蜒蚰的毒素主要储存在身体上较大的毒颚中,而蜈蚣的毒素则主要储存在足上的毒腺内。

3、足的数量上,蜒蚰的足数量一般是15对,而蜈蚣足的数量因品种不同而不同。

4、危害性上,蜒蚰的毒素不如蜈蚣那么强。

蜈蚣是属于一种很可怕的虫子,它具有一定的毒性,经常都会到处爬行。同时蜈蚣跟蚰蜒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蜈蚣颜色较暗、腿部较短、爬行都是用弯弯曲曲的方式前进,速度不快,一般都是在地面上发现它的身影。

蚰蜒一般都是在墙壁上面游走,步足细长,身体较短。蜈蚣咬人很厉害,咬上去会很痛,不过没有生命危险,蚰蜒也会咬人,但并不是很厉害。

蜈蚣躯干较宽,整个看着都是很扁的一条,由于身体长,爬行期间能把身体弯成S型。蚰蜒躯干较窄,看着就是很短的一根,由于身体短,顶多能够弯成C型。

本文来自作者[曼桃]投稿,不代表溟宇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umingyu.com/zixun/202508-19201.html

(15)
曼桃的头像曼桃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曼桃的头像
    曼桃 2025年08月17日

    我是溟宇号的签约作者“曼桃”

  • 曼桃
    曼桃 2025年08月17日

    本文概览:“三趾蛞蝓”,学名蜒蚰,有个地区合音为水蜒蚰,又叫蛞蝓,北京音为kuo? yu,为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动物个统称。俗称鼻涕虫,是一种软体动物,与部分缸蜗组成有肺目。雌雄同体,...

  • 曼桃
    用户081710 2025年08月17日

    文章不错《什么是“三趾蛞蝓”》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