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出自哪部典籍?

实事求是的来历以及意思

实事求是这一成语取自班固的《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这一成语的意思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当前实际出发,既不夸大问题也不忽略问题,而是正确的认识问题,从而用更好的途径解决问题。

刘德的故事

《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这段话的意思是刘德喜欢研究学业喜欢古代典籍,他从实际出发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作为汉景帝刘启的第三个孩子,刘德在公元前155年受封为河间王,作为皇子,刘德不是很关心政治,而是特别喜欢儒学,不参与皇子的斗争,一心想要恢复儒学正统。

刘德非常喜欢儒学,他的一举一动还有自己的服饰都仿照当时的儒生,再加上他对儒学认真的态度,山东的儒生也都大多依附于刘德。

汉景帝时期儒学还未成为统治者支持的思想,也未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时期才成为正统思想,因为秦朝末年发生了很多战争,儒学典籍几乎被毁于一旦,学儒学的人也非常之少,而就在儒学艰难发展的时期,刘德想要恢复儒学,何其艰难。在刘德成为河间王的26年中,他从来不参与王权的斗争,他将自己的终生都奉献给了儒学,他整理并且搜集了很多中国文化的古籍,推动了儒学的兴起,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

刘德对于搜集书籍之事异常上心,为了搜集书籍,他的足迹遍布儒学书籍所在之地,他不怕艰险,亲身前往民间,只要听说哪个地方有善于写书的人,他都会亲自前往那人的家中,并且用重金求购,而且会仔仔细细让人重新抄写一份,以供民间百姓所需。而且面对不愿给书籍的人,并不以强权相逼,而是和气的求取书籍,对于当时的统治者来说这是非常难以达到的地步,所以刘德的名声就开始传播起来,有很多当时的知识分子都不远千里,拿着自己先祖曾经保留过的书籍,送给刘德,而且刘德也非常感恩,常常给予重赏和重用,刘德得到的书籍相当之多。

作为皇子,刘德专门参与了对于搜集到的古时书籍的整理工作,而且选取了大量的有识之士,其中不乏当时的能者之辈,他对于古籍的整理相当仔细,这些古籍残缺不全之处都需要专业人士进行商讨,来进行研讨辨析、勘误订正、精心校理后,最后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书籍。刘德在最后整理了大量的古籍,对于当时书籍缺乏的汉朝来说可谓是雪中送炭。

汉武帝上位之后,每次刘德送书都特许嘉奖,但是最后还是受到汉武帝的猜忌,郁郁而终。他受后世知识分子的推崇,留下了实事求是的美名。

“实事求是”出自于哪本书?

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

1、强调“理论要联系实际”,拒绝空谈和教条,因为“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真正具有思想穿透力的理论必然反映实际,切中实际的需要;反之亦然。

理论的力量终究是思想的力量,思想的力量不能够直接“改变世界”。但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理论也会产生现实影响力。

2、同时应看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也内在包含“实际要联系理论”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应当及时总结实践经验,找出规律性的特点,使之上升为理论,为进一步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名言“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正说明了这个道理。“实际联系理论”与“理论联系实际”尽管侧重点不同,但都是“理论要与实际相结合”这一要求的两个方面。

扩展资料:

要真正做到实际联系理论:首先要将学习理论看作基本前提。

实际联系理论,前提是要有理论可以联系。如果没有掌握科学的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尽管海阔天空讲实际,也不能算是理论联系实际。

其次要注重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

理论思考所运用的是理论思维。理论思维主要指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全局思维和创新思维。运用这些思维方式对重大现实问题“加以考察,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阶段”。

最后要在理论思考的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

实事求是原指

刘德是汉景帝刘启的十四个儿子中的一个。封在河间(今河北河间县一带)为河间王,死后谥献,所以称“河间献王”。他一生酷爱藏书,曾从民间收集了很多先秦时期的旧书,并且整理得整整齐齐。他脚踏实地,刻苦钻研,使很多读书人深为赞叹,都愿意和他一起进行研究。刘德收藏古籍,有不少是出了高价收买来的,因为自从秦始皇焚书后,古文书籍比较少见。他不仅收藏古旧书,而且进行认真地研究整理。因此,东汉史学家班固在编撰《汉书》时,替刘德立了“传”,并在“传”的开头对刘德的好学精神作了高度评价,赞扬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思是说,刘德爱好古代文化,对古代文化的研究十分认真,总是在掌握充分的事实根据以后,才从中求得正确可靠的结论来。现在,人们运用这个成语,一般是指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出事物的内部联系,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也有指说话、办事符合实际情况,既不夸大,也不缩小的。

“实事求是”原指根据实证,求索真知;现多用以按照实际情况办事,不夸大不缩小。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定语、宾语、状语。“实事求是”(拼音:shíshìqiúshì)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东汉·班固《汉书·河间献王传》。

成语故事:

西汉刘德,身为汉景帝十四个儿子当中的一个,为栗姬所生,被封为河间王(封地在河间,今河北河间一带),死后被称为“河间献王”。

当时儒学还未成为正统。经过秦末的战争,典籍留存很少,读书人也是凤毛麟角,想恢复儒学谈何容易。这时,河间王刘德应时而起,“于灰尽之余纂亡散篇卷,仅而复存”。刘德为王26载,始终没有卷入诸王争权的政治漩涡,而将其毕生精力投入到了对中国文化古籍的收集与整理之中。

成语寓意:

世界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存在规律,如果想了解鱼的习性,却满心欢喜选择乘上飞机到空中去观察,那是不可能的。人们的行动必须遵行对象的客观规律。同样对事情结果的定论不能捕风捉影,没事却生造事情出来,或者把事情的大小性质作了升级或降级处理。成语告诉人们,只有遵循实事求是的规律性,一步一个脚印前行,真实的美好才会向你展现。

造句:

1、对他的工作,首先要肯定成绩,然后再实事求是地指出缺点。

2、老师批评学生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

3、文艺批评要实事求是,不能扣大帽子。

4、制订计划要实事求是,既不能思想保守,也不能脱离实际。

5、对成绩和缺点的估计要实事求是,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

本文来自作者[孤容]投稿,不代表溟宇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umingyu.com/zhishi/202508-16820.html

(1)
孤容的头像孤容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孤容的头像
    孤容 2025年08月08日

    我是溟宇号的签约作者“孤容”

  • 孤容
    孤容 2025年08月08日

    本文概览:实事求是的来历以及意思实事求是这一成语取自班固的《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这一成语的意思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当前实际出发,既不夸大问题也不忽略问...

  • 孤容
    用户080804 2025年08月08日

    文章不错《“实事求是”出自哪部典籍?》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