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鸿胪寺怎么读”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鸿胪寺怎么读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鸿胪寺:[hóng lú sì]。
鸿胪寺,中国古代官署名,主掌外宾、朝会仪节之事,为九寺之一,唐代中央主管民族事务与外事接待活动及凶丧之仪的机关,政令仰承尚书省礼部。
《明史.职官志三》:鸿胪[寺]掌朝会、宾客、吉凶仪礼之事。凡国家大典礼、郊庙、祭祀、朝会、宴飨、经筵、册封、进历、进春、传制、奏捷、各供其事。外吏朝觐,诸蕃入贡,与夫百官使臣之复命、谢思,若见若辞者,并鸿胪引奏。岁正旦、上元、重午、重九......皆赞百官行礼。
鸿胪寺旧置判寺事一人,以朝官以上充。元丰官制行,置卿一人,少卿一人,丞、主簿各一人。卿掌四夷朝贡、宴劳、给赐、送迎之事,及国之凶仪、中都祠庙、道释籍帐除附之禁令,少卿为之贰,丞参领之。
主要职能
秦曰典客,汉改为大行令,武帝时又改名大鸿胪。鸿胪,本为大声传赞,引导仪节之意。大鸿胪主外宾之事。至北齐,置鸿胪寺,后代沿置。南宋、金、元不设,明清复置。清末废。
都亭西驿及管干所,掌河西蕃部贡奉之事。
礼宾院,掌回鹘、吐蕃、党项、女真等国朝贡馆设,及互市译语之事。怀远驿,掌南蕃交州,西蕃龟兹、大食、于阗、甘、沙、宗哥等国贡奉之事。中太一宫、建隆观等各置提点所,掌殿宇斋宫、器用仪物、陈设钱币之事。在京寺务司及提点所,掌诸寺葺治之事。传法院,掌译经润文。左、右街僧录司,掌寺院僧尼帐籍及僧官补授之事。同文馆及管勾所,掌高丽使命。
已上并属鸿胪寺。中兴后,废鸿胪不置,并入礼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鸿胪寺
机构职能不同、职责不同。
1、鸿胪寺是古代官署名称,东汉时期开始设立,主要负责掌管朝见、宴会之事。而礼部则是在隋唐至宋元明清两朝的中央官制六部中的一司,主要负责祭祀、学校、科举考试等典礼事务。
2、鸿胪寺相对更专注于外交礼仪及民间交流事宜;而礼部则在更大程度上涉及国家典章制度的建设和执行。
关于“鸿胪寺怎么读”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白柏]投稿,不代表溟宇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umingyu.com/jingyan/202508-11665.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溟宇号的签约作者“白柏”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鸿胪寺怎么读”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鸿胪寺怎么读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鸿胪寺:[hóng lú...
文章不错《鸿胪寺怎么读》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