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醛和碘单质和氢氧化钠反应(碘仿反应)实质是:
(1)
i2
+
naoh
====naio[naoi]
+
nai注高中我们写的化学式naclo,实际上na-0-cl,故在大学有机化学学习中,我们经常会写naocl,naio同理。
(2)ch3cho
+
3naio[naoi]====
ci3cho(**沉淀)
+
3naoh
(醛、酮的α
—
h容易被卤族元素取代,本题中ch3中的h为α
—
h,被naio[naoi]中的i取代)
生成的ci3cho为**晶体,水溶性极小,易于析出,故会有**沉淀生成
碘化钠是无色立方晶体或白色结晶性粉末,其水溶液呈微碱性,具有还原性、潮解性,在潮湿空气中因吸收水分
I2+NaOH =NaI +NaIO+H2O
5ClO- + I2 + H2O == 2H+ +2IO3- + 5 Cl-
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单质碘氧化成碘酸
淀粉遇到碘单质变蓝,但条件必须是非碱性条件下,并且温度不能太高
由制备流程可知,碘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I、NaIO3,加入Fe与NaI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aI、氢氧化铁,经过滤后得到固体氢氧化铁,过滤后溶液中主要含NaI,分离、提纯得到NaI,
(1)反应①为碘单质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生成碘化钠,碘酸钠和水,3I2+6NaOH=5NaI+NaIO3+3H2O,依据元素化合价变化判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被氧化得到氧化产物,碘元素化合价从0价变化为+5价,升高,被氧化得到NaIO3,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做氧化剂被还原得到还原产物.碘单质化合价从0价变化为-1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得到还原产物为NaI,所以反应①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
故答案为:1:5;
(2)淀粉遇碘变蓝,反应后加淀粉无现象即可说明反应结束,则判断反应①中碘是否反应完全的方法为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淀粉溶液,若溶液未变蓝,则证明碘已反应完全;反之,碘未反应完全,(或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CCl4,振荡、静置,若下层液体呈无色,证明碘已反应完全;若下层液体呈紫红色,证明碘未反应完全)
故答案为:取少量反应混合液于试管中并滴入几滴淀粉溶液,若溶液未变蓝色,证明碘已完全转化;如果溶液变蓝,则说明碘没有转化完全;
(3)向NaIO3溶液中加入铁屑的目的是还原碘酸钠得到碘化钠,反应②涉及反应为2Fe+NaIO3+3H2O=2Fe(OH)2↓+NaI,离子方程式为3Fe+IO3-+3H2O═3Fe(OH)2↓+I-,Fe(OH)2不稳定,可与空气中氧气反应而被氧化而生成Fe(OH)3,在灼烧时生成Fe2O3,则反应的总方程式为4Fe(OH)2+O2
| ||
? |
故答案为:还原碘酸钠得到碘化钠,3Fe+IO3-+3H2O═3Fe(OH)2↓+I-;
(4)NaI不稳定,易被氧化而变质,在加热浓缩溶液时应充入氮气,以隔绝空气而防止被氧气氧化,
故答案为:防止NaI被空气氧化;?低压蒸发浓缩,并充入氮气隔绝空气.
因为碘单质会和碱反应!!比如:氢氧化钠(NaOH)与碘的反应 的方程式:2NaOH+I2=NaI+NaIO+H2O。温度不能太高是因为:碘单质易挥发。所以联系生活:煮菜的时候通常是差不多煮好再来放盐,盐里有碘的成分,煮太久碘就挥发完了!!!
本文来自作者[墨轩宇]投稿,不代表溟宇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umingyu.com/zlan/202508-18395.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溟宇号的签约作者“墨轩宇”
本文概览:乙醛和碘单质和氢氧化钠反应(碘仿反应)实质是:(1)i2+naoh====naio[naoi]+nai注高中我们写的化学式naclo,实际上na-0-cl,故在大学有机化学学习...
文章不错《什么东西与氢氧化钠碘溶液反应生成黄色沉淀》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