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奇佳的学术成果

尼采研究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艺术导论

武侠文艺五十年

日本动漫艺术研究

基督教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文学概论

西方文艺理论史

经典的诠释方法 《无边的文本性,无边的戏剧性——论罗兰·巴特的剧学思想》《学习与探索》2013年第3期

《因贫称义——论斯坦贝克小说的悲剧主题》,《江淮论坛》2013年第3期

《对中国文化产业布局的忧思》,《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凝视法则的改造与悲剧的式微》,《文学评论》2013年第1期

《因革命之名——重释〈雷雨〉的**悲剧主题》,《中国现代文学丛刊》2013年第1期

《革命悲剧及其局限——论雷蒙·威廉斯的悲剧观念》,《江苏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

《在自由之境中谛视人生的黯淡底色》,《文化与诗学》2013年第1辑

《马克思宗教鸦片说一辨》《古典研究》2012年冬季号

《自由个体的不幸及拯救——奥尼尔后期剧作与现代悲剧的主题》,《文艺研究》2012年第9期

《“悲剧”的命名及其后果——略论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起源》,《江海学刊》2012年第6期

《大众媒介“去悲剧性”问题研究》,《国际新闻界》2012年第6期

《关于浪漫主义的分歧——马克思与拉萨尔悲剧问题论争的意识形态根源》,《江淮论坛》2012年第4期

《21世纪以来中国的艺术生产论》,《人文杂志》2012年第3期

《在悲凉处寻找幻觉的幸福——伍迪艾伦与“问题喜剧”》,《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中国的大众文学观念》,《差异》2011年第六辑

《关于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反思》,《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

《文化生产力问题研究》,《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生产问题——以马克思的精神生产学说为批判视角》,《江海学刊》2010年04期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基督教文化影响》,《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跨越四百年的冲撞:中国本土文化对基督宗教价值的接受与疏离——比较晚明知识分子与当前大众文学对基督宗教的批判》,《天主教研究论辑》2009年第6期

《浅谈当前大众文学中的道教文化内涵》,《中国道教》2009年第4期

《网络时代的文学生产》,《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苦痛的多重变奏——李松涛诗艺一叶》,《当代作家评论》2009年第4期

《选择与疏离:论大众文学中的基督教批判问题》,《基督教文化学刊》2009年春

《论黄易:在追求超越与俗世诱惑之间》,《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文化输出和国家形象的塑造》,《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被消费的舆论——试论当代舆论的消费性趋势》,《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1月

《叩问媒介时代文学的终极命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第3期

《遇到异乡的神祇——基督教与中国现代文学》,《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论尼采的艺术形而上学》,《江海学刊》,2007年第2期

《网络传播中的大众权力》,《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奇幻**:我们时代的镜像》,《文艺研究》,2007年第1期

《否定的乌托邦:戈达尔式的拯救之路》,《基督教文化学刊》2006年6月第13辑

《虚拟时空的传奇》,《新华文摘》,2007年第4期,原文载于《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中国动画发展问题刍议》,《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2期

《笑的力量——论尼采笑的理论》,《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0期

《小人物的大野心 ——周星驰**与当代大众文化中的政治问题》,《媒介批评》,2005年7月第1辑

《动画**的艺术特征阐释》,《文艺研究》,2005年第6期

《多元主义旨趣辨微》,《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论戈达尔后期**中的政治内涵》,《戏剧》(即《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播撒美丽的种子——从〈名侦探柯南〉看我国的动画作品》,《当代电视》2004年第7期

《尼采语言观之评析》,《福建论坛》2004年第6期

《托洛茨基文艺思想简论》,《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5期

《尼采的基督教批判研究》,《基督教文化学刊》2003年7月第9辑

《拯救民间文化》,《人民日报》2003年8月12日

《不能在人民的痛苦面前转开眼睛》,《作品与争鸣》,2002年第2期

《科学精神与生命教育》,《明日教育论坛》,2002年5月

《创新:在现代人文观念与经典学术问题之间》,《中国图书评论》,2002年第4期

《理性局限与肉体权利》,《福建论坛》,2002年第6期

《反对滥欲主义》,《作品与争鸣》,2001年第6期

《关于民间文学研究的双重对读法》,《民间文艺》,2001年第6期

《不要妄自菲薄民族文化传统》(《人民日报》2001年4月6日)

《论高阳》(《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增刊)

《叶文玲小说艺术论》(《叶文玲小说艺术论集》,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

《从天人合一看中国古典戏曲的深度叙事模式》(《戏文》1998年第6期)

《走向现代的武侠世界》(《通俗文学评论》1998年第4期)

《文学的现代性进程与金庸小说的精神构成》(《杭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4期)

《评夏衍抗战时期的时评与杂文》(《浙江学刊》1996年第5期)

《高阳历史小说论》(《文学评论》1996年第4期)

《中国戏曲的艺术特性及其现代性转型问题初探》(《戏文》1996年第2期

《青山排闼雏凤飞》(《戏文》1994年第5期)

《<大唐歌妓>的历史理性精神》(《贵州社会科学》1994年第4期)

《在传统基地上构建新的艺术世界》(《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第2期)

《金庸:对武侠本体的追求与构建》(《当代作家评论》1992年第2期)

《以史笔与诗情浇铸的传主文化人格》(《山东社会科学》1991年第2期)

刘思达的学术成果

关于班主任论文参考文献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班主任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班主任论文参考文献 篇1

 [1]牛海彬.赏识教育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5.P6

 [2]周弘.赏识你的孩子[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1.P23

 [3]王柳珍.赏识教育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J].[EB/OL].2006

 [4]B.A.苏霍姆林斯基着.杜殿坤编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P22

 [5]金晓华.浅谈赏识教育[J].邵阳师专学报.2003,3.P89

 [6]贺乐凡主编.中小学教育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P194—195.

 [7]黄艳.赏识教育与“后进生”教育问题的探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201

 [8]卢彬彬.赏识教育对小学生发展的有效性实证研究.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0501.

 [9]程婷.近几年关于赏识教育的研究综述[J].沈阳.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7.P33

 [10]韩丽萍.赏识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教育新论.2009,11.P26

 [11]李海英.赏识教育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P79

 [12]周弘.赏识你的孩子[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1.P123

 [13]邹惠芬.小学生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基础学科.2013,2.P21

 [14]李小燕.小学赏识教育初探[J].新课程.2012,3.P23

 [15]兰利.赏识教育的功能及实施方法[J].西华大学学报.2006,2.P64—65

 [16]张永彬.浅谈赏识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9.P56—57

 [17]严俊辉.浅谈赏识教育[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3.P23—24

 [18]崔学鸿.赏识教育出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18.P22

 [19]周泓.赏识你的孩子[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3.P36

 [20]李睿鹏.简析赏识教育的心理学依据[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17.P37

 [21]赖永健.“赏识教育”的认识与实践[J].西部教育研究.2010,12第10卷第4期.P88

 [22]贺乐凡主编.中小学教育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P194—195.

 [23]骆舒洪、周卫红.中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1年第11期.P8—9.

 [24]贺乐凡主编.中小学教育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P31

 [25]丁志强主编.教育管理心理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P45

 [26]白铭欣主编.班级管理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年.P29—30

班主任论文参考文献 篇2

 [1]现代心理学流派[M].出版.2003.26—61

 [2]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2004.36—54

 [3]燕国材.素质教育论[M].1997.52—85

 [4]叶澜主编.“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文集[J].1999

 [5]叶澜著.“新基础教育”——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2006

 [6]叶澜、卜玉华.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2000.59—102

 [7]邰江波.班级岗位轮换制——走向民主与公正的起点[J].中国教师.2007.2—45

 [8].学生自我发展之心理学探究[M].2001.12—142

 [9]李伟胜.班级管理新探索[M].2006.34—95

 [10].学校管理实话[M].华东师范入学出版社.2004.73—152

班主任论文参考文献 篇3

 [1]王枬,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2005.2

 [2]王彦,王枬,教育叙事—从文学世界到教育世界[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3]张晓乐,框架理论视野下的道德叙事[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4]黎加厚,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第10期

 [5]丁钢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北京,2004年第2期

 [6]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7]丁钢教育叙事:接近日常教育‘真相'[N],《中国教育报》北京,2004年2月19日

 [8]丁钢日常教育实践的意义[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9]田静曹芳与项目一同成长:一位村中心完小校长的个案[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10]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11]丁钢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北京,2003年第2期

 [12]刘云杉帝国权冲实践下的教师生命形态:一个私塾教师的生活史研究[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3]黄向阳学校春秋:一位小学教师的笔记[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4]丁钢教育叙述何以可能?[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5]耿涓涓教育理念:一位初中女教师的叙事探究[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6]许美德现代中国精神:知名教育家的生活故事[C],《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1辑

 [17]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8]鞠玉翠走进教师的生活世界——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叙事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19]肖正德山村小学青年教师需要的叙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3

 [20]余丽反思性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作用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

 [21]康永久,施铁如,刘良华等整理教育叙事:来自广州的视角[J],《教育导刊》2003年12月

 [22]李明汉,教师校本科研与教育叙事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12月12期

 [23]韦桂美,教育叙事研究:教育科研回归生活的方式[J],《教书育人》2004.10

班主任论文参考文献 篇4

 [1][苏]B.A.苏霍姆林斯基着,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苏]B.A.苏霍姆林斯基着,赵玮译.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3]叶澜.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萧宗六.学校管理学(第四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法]卢梭着;李平沤译.爱弥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美]马斯洛着;成明编译.马斯洛人本哲学[M].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2003

 [7]郭毅.班级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8]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编.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9]耿玉明.学校实施量化管理模式的利弊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10]徐生娥.中学班级管理中的教育公平问题及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

 [11]王志君.普通高中班级管理柔性化改革策略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

 [12]庄惠玲.走向学生自主管理[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13]刘军宁.高一班级管理实效性的调查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2

 [14]范海强.科学—人文管理与民办中学的师资队伍建设[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9

 [15]常虹.大职业教育视野下的校园文化建设[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16]何志燕.苏霍姆林斯基校园文化思想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6

 [17]谢玥.量化管理理论基础探源[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2(3)

 [18]谭明进.对高中班级实行量化管理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2)

 [19]刘彩凤,常桂英.班级量化管理初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1999(2)

 [20]王俊江.量化管理与自我教育——班级管理中的经验和体会[J].教学与管理,2001(10)

 [21]王随仁.怎样开展班级量化管理[J].河南教育,2000(4)

 [22]崔为民.小议班级量化管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3)

 [23]范玉敏,李锋.关于中专学校班级量化管理的质疑及对策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0(8)

 [24]庞云凤.班级量化管理中谨防"过度理由效应"[J].河南教育,2000(7)

 [25]李丽华,孙小芹.班级量化管理刍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3(6)

 [26]霍永丽.班级量化管理的补充——班级软管理[J].班主任,2005(1)

 [27]段炼,朱育婷.班级量化管理应注意的问题[J].教学与管理,2008(12)

 [28]孙华.量化管理应体现人本管理思想[J].教育导刊,1998(11)

 [29]曾祖斌.浅议中小学班级量化管理的利弊[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12)

 [30]宁学功.学校班级量化管理刍议[J].教学与管理,2002(23)

 [31]高琪,张锐.班级量化管理必须明确的几个问题[J].班主任之友,2004(4)

 [32]莫熙朝.班级量化管理的'背后[J].广东教育,2007(5)

 [33]范学谦,吴国萍.奖惩预警机制在班级量化管理中的应用[J].班主任,2007(2)

 [34]张明芹.我们的态度"评优"不是班级管理的目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7)

 [35]任语静.学校管理者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人格修养[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7(3)

 [36]臧美莹.浅析硬件设施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3)

 [37]张春来.如何制定和执行班级规则[J].教师之友,2001(11)

 [38]陈学梅.人治为主、法治为辅、刚柔并济——班级公约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1)

 [39]曹红英.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班级管理策略研究[J].新教育,2014(24)

 [40]刘明伟.论学校教育中量化管理的弊端[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7)

 [41]王豫.对学校管理工作中量化管理扩大化的质疑[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2)

 [42]陆梅芳.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新模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43]张铤.论高校"量化—柔性"学生管理新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

 [44]徐鉴民.浅谈"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J].甘肃农业,2006(7)

 [45]柳士彬,谭业云.环境潜教育:潜教育的实施型态[J].山东教育(中学版),2000(10)

 [46]荣炳新.构建和完善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J].时代教育,2014(2)

 [47]黄正平.培养自我管理能力要处理好三个关系[J].班主任,2011(9)

 [48]贺桂平.以"法"治班初体验[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6)

 [49]劳凯声.重新界定学校的功能[J].教育研究,2000(8)

 [50]陈志利.帕夫雷什中学的成功奥秘:一种文化视角的解读[J].基础教育,2011(4)

 [51]陈志利,张新平.自下而上:苏霍姆林斯基校长学的思维及贡献[J].基础教育,2012(4)

 [52]刘建设.对我国教育量化研究的若干思考[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53]龚舟.我国中小学班级管理伦理缺失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大理学院学报,2011(1)

 [54]贾永儒.以学生为本,让班级管理人性化、民主化[J].才智,2012(2)

 [55]刘永芳.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的量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0(5)

 [56]黄崴.20世纪西方教育管理理论及其模式的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

 [57]韩秀元.量化积分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与反思[J].中小学教育,2011(8)

 [58]杜永芳.班级量化管理的好处[J].青海教育,2007(5)

 [59]龙永钊.谨防班级量化管理异化育人行为[J].班主任,2006(1)

 [60]刘艳萍.浅谈班级管理的目标定位[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1)

 [61]叶澜.世纪初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断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

 [62]王效美,杨红艳.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创新与途径[J].素质教育,2013(7)

 [63]李可.数字量化:发展还是桎梏?[N].光明日报,2010,10(8):11

 [64]杨柳.河北衡水中学的真实一面:半军事化管理,带橘子进教室要受警告[N].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7(18):12

 [65]林祺,匡怡蒙."超级高考工厂"争议中前行[N].重庆晨报,2014,4(23):6

班主任论文参考文献 篇5

 [1]袁佩奇.班主任工作细节之:感恩教育[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10).

 [2]周传刚.弘扬传统美德 实施感恩教育[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2(11).

 [3]周容.寸草报春晖: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感恩教育[J].课外阅读,2010(7).

 [4]刘昌起.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J].科技视界,2012(26).

班主任论文参考文献 篇6

 [1]王荣德.现代教师人格塑造[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51.

 [2]韩传信.德育原理教程[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

 [3]蔡汀.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二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14.

;

《割据的逻辑: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的生态分析》,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版;

《霍姆斯读本:论文与公共演讲选集》(译著),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版;

《失落的城邦:当代中国法律职业变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015. “Law’s Social Forms: A Powerless Approach to the Sociology of Law.”Law & Social Inquiry, forthcoming.

2015. “Boundary Work and Exchange: The Formation of a Professional Service Market.”Symbolic Interaction, forthcoming.

2014.“Migra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Spatial Mobility of Chinese Lawyers.”Law & Policy36(2): 165-194. (Sida Liu, Lily Liang, and Ethan Michelson)

2014. “The Trial of Li Zhuang: Chinese Lawyers’ Collective Action against Populism.”Asian Journal of Law and Society1(1): 79-97. (Sida Liu, Lily Liang, and Terence C. Halliday)

2013. The Legal Profession as a Social Process: A Theory on Lawyers and Globalization. Law & Social Inquiry 38(3): 670-693.

2012. “Palace Wars over Professional Regulation: In-House Counsel in Chines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Wisconsin Law Review 2012: 549-571.

2012.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How ChineseLaw Firms Survived the Financial Crisis.” Fordham Law Review 80: 2847-2866. (with Xueyao Li)

2011. “Political Liberalism and Political Embeddedness: Understanding Politics in the Work of Chinese Criminal Defense Lawyers.” Law & Society Review45(4): 831-865.

2011. “With or without the Law: The Changing Meaning of Ordinary Legal Work in China, 1979-2003.” Pp. 234-268 in Chinese Justice: Civil Dispute Resolu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eds. M. Y. K. Woo, M. E. Gallagher, and M. Goldman. Cambridge an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1. “Lawyers, State Officials, and Significant Others: Symbiotic Exchange in the Chinese Legal Services Market.” China Quarterly 206: 276-293.

2010. “What Do Chinese Lawyers Want? Political Values and Legal Practice.” Pp. 310-333 in China’s Emerging Middle Class: Beyo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ed. C. Li.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with Ethan Michelson)

2010. “The Politics of Crime, Punishment, and Social Order in East Asia.” Annual Review of Law & Social Science 6: 239-258. (with David Leheny)

2009. “Recursivity in Legal Change: Lawyers and Reforms of China’s Criminal Procedure Law.” Law & Social Inquiry 34(4): 911-950. (with Terence C. Halliday)

2008. Globalization as Boundary-Blurring: International and Local Law Firms in China’s Corporate Law Market.” Law & Society Review 42(4): 771-804.

2007. “Birth of a Liberal Moment? Looking through a One-Way Mirror at Lawyers’ Defense of Criminal Defendants in China.” Pp. 65-107 in Fighting for Political Freedom: Comparative Studies of the Legal Complex and Political Liberalism, eds. T. C. Halliday, L. Karpik, and M. M. Feeley. Oxford: Hart Publishing. (with Terence C. Halliday)

2006. “Client Influence and the Contingency of Professionalism: The Work of Elite Corporate Lawyers in China.” Law & Society Review 40(4): 751-782.

2006. “Beyond Global Convergence: Conflicts of Legitimacy in a Chinese Lower Court.” Law & Social Inquiry 31(1): 75-106.

《中国法律的形状》,《中外法学》,2014年第4期,第1024-1044页。

《法律职业的政治命运》,《交大法学》,2013年第1期,第93-100页。

《中国涉外法律服务市场的全球化》,《交大法学》,2011年第1期,第145-172页。

《法律边疆地区的纠纷解决与职业系统》,《社会学研究》,2010年第1期,第130-156页。(与吴洪淇合作)

《中国法律社会学的历史与反思》,《法律和社会科学》,2010年第7卷,第25-31页。

《法律职业研究的死与生》,《社会理论》,2009年第5期,第1-16页。

《立法、实践与政治过程:谈“冤案”与律师刑事辩护难的成因》,《清华法治论衡》,2008年第10辑,第73-89页。

《客户影响与职业主义的相对性:中国精英商务律师的工作》,《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第9卷第1辑,第29-55页。

《当代中国日常法律工作的意涵变迁(1979-2003)》,《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第90-105页。

《职业自主性与国家干预:西方职业社会学研究述评》,《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1期,第197-224页。

《分化的律师业与职业主义的建构》,《中外法学》,2005年第4期,第400-414页。

《法律移植与合法性冲突:现代性语境下的中国基层司法》,《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3期,第20-51页。

《经典社会理论中的法律:马克思、涂尔干、韦伯与法律社会学》,收于《社会理论之法:解读与评析》,高鸿钧、马剑银(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第381-403页,2006年。

本文来自作者[萤火微]投稿,不代表溟宇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umingyu.com/zlan/202508-13957.html

(2)
萤火微的头像萤火微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萤火微的头像
    萤火微 2025年08月05日

    我是溟宇号的签约作者“萤火微”

  • 萤火微
    萤火微 2025年08月05日

    本文概览:尼采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艺术导论武侠文艺五十年日本动漫艺术研究基督教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文学概论西方文艺理论史经典的诠释方法 《无边的文本性,无边的戏剧性——论罗兰·巴特的...

  • 萤火微
    用户080506 2025年08月05日

    文章不错《陈奇佳的学术成果》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