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不同年龄段儿童敏感期”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敏感期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不同年龄段儿童敏感期
不同年龄段儿童敏感期,细心的家长可能会发现,儿童在某个特定的时期会对特定的事物非常感兴趣。过了这个时期又会对另一种事情感兴趣,专家把这种情况叫做敏感期。下面分享不同年龄段儿童敏感期。
不同年龄段儿童敏感期1敏感期的定义
指在0-6岁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表现出对某些事物认知、探索的特别强烈的兴趣,他们会专心吸收环境中某类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对家长而言,了解敏感期的意义何在?很简单,把握住敏感期,对孩子加以引导、教育,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错过了敏感期,孩子再发展某个方面的能力就会事倍功半,甚至永远得不到充分发展了。
如果孩子在其敏感期没有按大自然的指令去自由行事,那他可能就会永远失去这种天赋的力量。
儿童成长阶段主要会经历31个敏感期,每个孩子的发育状况不同,但大致都会在相应的年龄阶段内,不会偏差太多,敏感期有很多种,每个敏感期出现的时间段不一样,持续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有时候两个敏感期也会交叉重叠出现。
不同年龄阶段的敏感期
1、光感的敏感期0-3个月
特点:刚出生的宝宝对光感非常敏感,这时宝宝需要适应白天和晚上的光线差异,所以白天要拉开窗帘,晚上要关灯睡觉,让宝宝适应自然的光线变化。
建议:可以给宝宝多看黑白图。
2、味觉发育的敏感期4-7个月
特点:宝宝自己的口腔可以感觉到甜、咸、酸等味觉。
建议:添加辅食的开始,一定要注意饮食的清单,保护好宝宝味觉的敏感程度。
3、口腔的敏感期4-12个月
特点:这时宝宝喜欢吃手,他在用口进行尝试、感觉,甚至一些抽象的概念。
建议:请妈妈们给宝宝口腔发育的机会,让宝宝吃个够,不要无情的把宝宝的手从他嘴里拿开。
4、手臂发育的敏感期6-12个月
特点:这个时候孩子喜欢扔东西,这时最早的手眼协调发育的标准。
建议:请看护者不要管制宝宝这个行为,让他仍个够。
5、大肌肉发育的敏感期1-2岁
小肌肉1、5-3岁
特点:喜欢扶、站、努力行走。
建议: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是活泼好动的时期,此时给予他充分的空间,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他熟悉更多的肢体动作,和他一起作许多游戏运动,使各种肌肉得到训练,增进亲子关系,并且还能使左右脑均衡发展。在动作敏感期,精细动作的训练不仅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还可以增长智力。
6、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特点: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围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他常常会做出一些我们不理解的细小动作,比如捏起一片掉落的叶子不停地往花盆里插,或是摆弄着花手绢怎么看也不烦,我们不明白的他们却能从中看到更多的奥秘。
建议:此时期正是我们培养孩子对事物学会观察入微的好时机,带着疑问和想法去认知世界,再好不过。
7、语言敏感期1、5岁-2、5岁
特点:语言的启蒙始终伴随着婴幼儿,甚至是胎儿期。对着胎儿说话,婴儿的咿咿呀呀学语就开始了语言敏感期。
建议:大自然赋予了孩子这种能力,从观看爸爸妈妈说话的口型直到突然开口说话,这个过程就是语言敏感期积攒的力量。有些孩子说话晚,如果不是病症,那么就有可能是环境的影响所至。
不管他会不会说话,我们都要不断给他注入“养分”,多和他说话、讲故事,当他需要表达自我感受时,自然就开口说话了。同样,良好的语言教育会使幼儿的表达能力增强,学会与人交往。
8、自我意识的敏感期1岁6个月-3岁(特别重要)
特点:区分我的和你的、我和你的界限。主要表现:从开始说“我的”到开始说“不”到开始打人、咬人、再到模仿他人,渐渐地孩子们有了自我意识,这时的孩子出现的最多的现象是划分我的。
以便清除你的,同时通过说“不”使用自我的意志的感觉,我说了算是最重要的,如果发生不符合他心思的事情就会大哭大闹,孩子们的表现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出现的年龄2-3岁。
建议:当孩子打人咬人的时候,我们只需制止孩子的行为,对孩子来说,“打你”只是排除的意思,不要去谴责,也不要去说教,因为那和粗野的行为是不同的,我们就让孩子不违反规则的情况下使用他的自我吧。(注意事项:不要和孩子较劲,这是一个孩子形成自我地过程)。
自我意识是所有敏感期中最重要的一个敏感期,因为我们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未来是不是很强大,是否具备一个强大的能力,首先就来自自我意识的形成的敏感期。所以保护这个自我意识形成的敏感期,就等于保证了这个孩子未来人格的强大、人格的和谐和未来在社会上立足的这样一个能力。
9、社会规范敏感期2、5-4岁
特点:开始喜欢结交朋友,喜欢参与群体活动,这就说明孩子进入了社会规范的敏感期。社会规范敏感期的教养有助于孩子学会遵守社会规则、生活规范,以及日常礼节,抓住时机教养,有利于将来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和他人轻松交往。
建议:和更多的孩子接触。一般2岁半的.孩子家长就可以准备入园了,幼儿园可以提供良好的交友环境。
10、空间的敏感期3-4岁
特点:喜欢垒高高、三维、钻箱子等
建议:可以多提供类似的玩具,同时可以在这个机会学习各种几何图形,对日后学习几何学奠定兴趣基础。
11、色彩敏感期3-4岁
特点:开始对色彩产生感觉和认识,开始在生活中不断寻找不同的色彩。人类认知的发展正是从感觉训练开始的。
建议:给孩子提供多彩的颜料,及相关书籍,如绘本《中华德育故事》,为日后绘画兴趣奠定基础。
12、逻辑思维敏感期3-4岁
特点:不断追问“为什么?”“天为什么黑了?”“为什么会下雨?”“小朋友为什么要上幼儿园?”等等。这些问题总是让家长感到应接不暇,可是孩子却不管不顾地打破沙锅问到底。当我们一次一次地给孩子解答时,孩子开始出现了逻辑思维。孩子正是通过这样一问一答,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发展了思维能力。
建议:保护好孩子这份珍贵的好奇心,如果家长不能回答的问题,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这时家里有一套百科全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时认知的速度是事半功倍的。
13、剪、贴、涂等等动手敏感期3-4岁
特点:孩子从这时开始真正有意识地使用工具,这又是大多数孩子建构专注品格的最好机会。无论在教室里还是家里,只要有充分的材料,孩子们都非常乐意选择剪、贴、涂等等这些工作。从身体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也是孩子训练小手肌肉和手眼协调的一项重要工作。
建议: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所需的材料,并劲量不要打扰专心工作的孩子。
14、藏、占有敏感期3-4岁
特点:开始强烈地感觉占有、支配自己所属物的快乐。孩子只有在完全的拥有物质并可以自由支配时,才可能去探索物质背后的精神,才可能超越于对物质的占有。而当这些物品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孩子自己时,交换就开始了。与此同时,也就拉开了人际关系的序幕。
建议:给孩子提供一个独立的空间,比如一个属于孩子自己的房间或者区域。在你进入他的房间或者区域时,一定要征得孩子的同意,尊重孩子的空间。
15、执拗的敏感期3-4岁(特别重要)
同自我意识的敏感期一样,这个敏感期对家长比较挑战!
特点:3岁至4岁的幼儿进入执拗的敏感期,有些孩子在快3岁就提前进入这一敏感期。表现为事事得依他的想法和意图去办,否则情绪就会产生剧烈变化,发脾气,哭,闹。这时家长和老师要给孩子足够的耐心和关照,也要学会一些安抚的技巧。
儿童执拗的敏感期,可能来源于秩序感。在建构秩序感这一特殊品质时,儿童的过分需求常常被认为是“任性”和“胡闹”,但我们觉得,用“执拗”这一概念来得更准确一些。儿童在这一时期常常难以变通,有时会到难以理喻的地步。我们并不知道它的真正原因,但我们确切知道,儿童的心理活动一定是有秩序的,当他没有超越这种秩序时,就会严格地执行它。
建议:解决儿童的执拗问题,一是要理解,二是要变通,三是要成功。
理解不是特别难,但变通需要智慧和技巧。只有变通得好,才能成功解决问题,才有随之而来的快乐。怎样掌握变通的技巧是我们一直研究的课题。
要注意的是,幼儿对秩序的要求起初并未达到执拗的程度,一开始他会不安、哭闹,随着自我的逐渐形成,他将这一秩序上升到意识层面,才开始变得执拗、不妥协。
16、追求完美的敏感期3、5-4、5岁
特点:孩子做事情要求完美,端水时洒出一滴就很痛苦;吃的苹果上不能有斑点;厕所白色的便盆不能有任何黄渍;衣服不能少扣子等等。接着又上升到对规则的要求:我遵守规则你也必须遵守,人人都要遵守;香蕉皮必须扔到垃圾桶里,没有垃圾桶就必须拿着;红灯亮了,即使马路上一辆车、一个人没有也不能过马路,已经过了必须退回来,退回来也不行,谁叫你这样做了!
建议:依然是尊重孩子!这时不要在意孩子一定要吃一个整个的饼子是否能吃掉,是否会成为他浪费的喜欢,等等,孩子的问题不要扩大化,在什么时间只针对什么事。
17、诅咒的敏感期3-5岁
特点:“臭屁股蛋”、“屎巴巴”、“打死你”、“把你踢死去”,这些听上去既不文明又有些可怕的言辞,总是出自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嘴里。因为孩子在这时发现语言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现力量的话语就是诅咒,而且成人反应越强烈,孩子就越喜欢说。
建议:忽略、淡化!不要在意孩子的语言,这并不是他真的想表达的,慢慢等待这个阶段过去。
18、打听出生敏感期4-5岁
特点:孩子往往在这个时期开始询问自己从何处来,并且一遍又一遍地问。成人的回答不能有一丝的马虎,因为这是孩子安全感最早的来源,也是人类最古老的一个哲学问题:我从哪里来?
建议:家长们认真地拿出百科全书,将生命形成的全部过程科学地讲给孩子听。
19、人际关系敏感期4、5-6岁
特点:从一对一交换玩具和食物开始,到寻找相同情趣的伙伴并开始相互依恋,从和许多小朋友玩到只和一两个小朋友交往,孩子自己经历了人际交往的全过程,而这种交往智能是与生俱来的。
建议:家长可以给一些人际关系相处方法的引导,不过身教大于言传。
20、婚姻敏感期4-5岁
特点:在人际关系敏感期后,孩子便真正展开了婚姻的敏感期。最早的时候孩子会想要和爸爸、妈妈“结婚”。之后,他们就会“爱上”自己的老师或者其他的成人。一直到5岁左右,他们才会“爱上”一个小伙伴,比如只给自己喜欢的孩子分享好吃的东西,而且经常在一起玩,产生矛盾时也不愿意让其他人干预等等。总之,他们想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
建议:无论孩子想结多少次婚,喜欢多少朋友,家长都一定要给孩子自由的空间。
21、审美敏感期5-7岁
特点:审美是对自己的形象有了自己的愿望和审美标准,尤其女孩子对自己的衣着和服饰产生起浓厚兴趣。
建议:孩子到了审美敏感期时总是喜欢化妆。当然,在成人眼里这些“妆”化得很离谱,但是这些女孩子们总是热情不减,并且总在所有人面前走来走去展示,直到得到你的夸奖之后,她们才会带着满足的神情离开、
转身又会到别的老师面前展示。除了化妆,女孩子还喜欢漂亮的裙子和鞋子,并且要按照自己的想法穿着和打扮。在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的是成人的肯定。此时,我们无需对美做任何评判。
22、身份确认敏感期4岁-5岁
特点:孩子们会给自己一个又一个身份。这种现象是因为孩子开始崇拜某一偶像,希望自己就是那个偶像。在幼儿园里,经常有穿着白雪公主服装的小朋友,你必须叫她白雪公主她才答应你。孩子在这个身份确认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他们开始透过自己的偶像来表达自己。
建议:可以在家里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孩子会很感兴趣,说不定你就培养出一个著名演艺家呢!
不同年龄段儿童敏感期2儿童敏感期各个阶段:
1、感官敏感期。0-6岁是孩子的感官敏感期。出生后,孩子就会借助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来熟悉周围环境、认识事物的本质。3岁前,孩子是通过本能来了解周围的事物;3-6岁的孩子除了能直观地认识事物之外,还能通过感官对事物进行分析和判断。
2、动作敏感期。0-6岁也是孩子的动作敏感期。主要包括两个领域,一个是身体方面,如:走路的敏感期是在1-2岁;另一个是手的动作,这个敏感期是在1、5岁-3岁。
3、语言敏感期。虽然孩子并不是一出生就会开口说话,但是他们从来到这个世界就开始了语言的学习,所以语言敏感期是0-6岁。
4、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这个敏感期通常为1、5-4岁。
不同年龄段儿童敏感期31、儿童敏感期也是有弹性的,0到6岁的儿童,如果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发展。到了6到12岁还会有弥补的机会,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6到12岁期间,儿童必须有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
2、但现实是,在学习压力下,这个年龄段的很多孩子,既得不到6岁以前来自父母的宽容和疼爱,又得不到长大后成人给予的尊重。在这些孩子身上,我们看不到敏感期的种种表现。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个黄金般贵重的概念始终没有进入更多家长的视野。
幼儿敏感期怎么教养
1、尊重个体,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学习者。他们会循着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使己成长为的个体,这是父母首要改变的观念。丰富学习,当成人观察到孩子的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
2、适时协助,当孩子热中于有兴趣的事物时,大人避免干预。不过,并非要丢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适时予以协助、指导。丰富学习,当成人观察到孩子的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
幼儿的情绪一般都是难以捉摸的,每次都让父母难以理解,不知道怎么去跟孩子说。其实这也就是平时父母不够关心孩子,跟孩子交流太少了。要跟孩子多沟通,多在一起,时间久了就可以摸清楚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这样就可以帮助他们度过敏感期了。
蒙特梭利:敏感期时抓住孩子黄金学习期!
1、语言敏感期(0~6岁)
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哑哑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因此,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2、书写敏感期(3.5~4.5岁)、阅读敏感期(4.5~5.5岁)
孩子的书写能力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分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就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充满书香的居家环境,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3、秩序敏感期(0~3岁)
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如果成人没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4、感官敏感期(0~6岁)
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3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3~6岁则更能具体地透过感官分析、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围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有危险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5、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围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因此,如果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正是培养孩子细心、认真的好时机。
6、动作敏感期(大肌肉1~2岁小肌肉1.5~3岁)
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开发。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小肌肉的练习也同时进行,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的训练。不仅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7、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兴趣。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仪,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8、文化敏感期(6~9岁)
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起于3岁;而到了6~9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奥秘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展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0-6岁孩子发展的31个敏感期
:
每天一个育儿小知识
one childcare knowledge every day
22.性别敏感期(4-5岁)
宝宝心语:"为什么我有小鸡鸡,她就没有?我是男孩子,她是女孩子!
建议:像解释眼睛,鼻子一样,可以给孩子科学客观的帮助孩子认识身体的器官。
23. 审美敏感期(2-5岁)
宝宝心语:今天的盘子不好看,食物不完整,这里环境好差,我喜欢别人夸我,今天我要穿上最好看的衣服出门。
建议:抓住这个时间让孩子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同时解释好日常生活中为何要破坏“完整”的原因。
:
每天一个育儿小知识
one childcare knowledge every day
30.动植物、科学实验,收集敏感期(6-7岁)宝宝心语:大自然有好多好玩的东西啊,我喜欢动物,植物,大山……我想要知道更多大自然的东西。
建议:多带孩子去体会大自然,多和孩子一起完成各种科学小实验。
31.文化敏感期 (6-9岁)
宝宝心语:我要了解很多的东西,用更多的文化来播种我吧。
建议: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给孩子通过书籍、游玩、电视、博物馆等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伸至世界。
:
每天一个育儿小知识
one childcare knowledge every day
24.数学概念敏感期(4-7岁)
宝宝心语:看到鸭子我要数一下,看到价格我要读一下,什么数字我都要念一遍!建议:多让孩子参与买东西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数数。
25.识字敏感期(5-6岁)
宝宝心语:这个符号还有旁边的字是什么,不认识的我都想知道下。
建议:用实物教学,用孩子知道的东西
教ta认字,同时字卡来找孩子认识的东西。
:
每天一个育儿小知识
one childcare knowledge every day
18.了解出生敏感期(4-5岁)
宝宝心语:"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我想知道自己咋产生的,这样子更让我有安全感。
建议:不要再说ta是从垃圾桶里捡来的了,孩子会信以为真,拿出绘本,好好和ta说下生命起源。
19.人际关系敏感期(4.5-6岁)
宝宝心语:我喜欢我的朋友们,可是
我们经常有矛盾,不过没一会儿又和好了。建议:不去介入,多鼓励安慰就好,多带孩子去见识认识下更多的人!
:
每天一个育儿小知识
one childcare knowledge every day
28.社会性兴趣发展敏感期 (6-7岁)
宝宝心语:我和小朋友在幼儿园小朋友玩游戏都爱遵守游戏规则,我喜欢和小美一起堆沙堡。
建议:多带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如:义卖活动,福利院看望老人,捡垃圾活动等。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29.数学逻辑思维敏感期 (4-7岁)宝宝心语:我会数1-10了,知道100比10大,1比2小。
建议:多展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多让孩子自己花钱去买一些东西。
:
每天一个育儿小知识
one childcare knowledge every day
16. 追求完美敏感期 (3.5-45岁)
宝宝心语:我要事事完美,破碎的东西我都不要!
建议:“完整"也是一种美,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大苹果吧,守护好他的这颗完美之心。
17.诅咒敏感期 (3-5岁)
宝宝心语:原来说话这么好玩,我要“打死你""真讨厌""屁爸爸”,我只是觉得好玩,没有恶意哦。
建议:思考下父母自己平时有没有注意自己的言行,从源头抓起,然后对于ta说的那些忽略就好。
:
每天一个育儿小知识
one childcare knowledge every day
26.绘画敏感期(4-7岁)
宝宝心语:我是最好的艺术家,你看不懂我还是要到处画!
建议:提供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自己画出最真实的自己。
27.音乐敏感期(4-7岁)
宝宝心语:“我就是世界上世界上最靓的仔’不仅要唱,我还要跳,弹弹弹!
建议:别只放儿歌了,多让孩子了解更多的音乐,首先推荐古典音乐。
:
每天一个育儿小知识
one childcare knowledge every day
20.婚姻敏感期 (4-5岁)
宝宝心语:我喜欢小美,她是我的女朋友明天我要和她结婚。
建议:孩子对自己的性别以及异性产生了兴趣,别担心,投入情感.
收到挫折后,多对ta进行普及,ta会慢慢懂得“爱是相互的,婚姻也是"。
21.身份确认敏感期(4-5岁)
宝宝心语:我的偶像是奥特曼,我要变成他去打小怪兽,拯救世界!
建议:配合孩子的演出,"奥特曼好厉害,我能和你一起拍个照么",利用偶像力量培养孩子好习惯。
:
每天一个育儿小知识
one childcare knowledge every day
抓住孩子的31个敏感期
=抓住黄金学习期
(下)
儿童敏感期是指儿童在连续相接短暂的时间里,会有某种强烈的自然行为。当敏感期来临时,孩子的内心会有一股无法遏制的动力,驱使孩子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内在需求,这股动力才会消失。
有很多家长奇怪,孩子怎么有那么多“坏习惯”和“怪癖”:吃手指甲,乱扔东西,说脏话,打人,要和谁谁结婚……其实这些问题的背后,掩藏着的是一个重要且宝贵的概念:敏感期。
下面,我们就细数一下孩子0-6岁主要有哪些敏感期:
01 光感的敏感期(0-3个月)
表现:刚出生的宝宝对光感非常敏感,需要适应白天和晚上的光线差异,所以白天要拉开窗帘,晚上要关灯睡觉,让宝宝适应自然的光线变化。
建议:可以给宝宝多看黑白图;防止宝宝黑白颠倒(白天睡觉,晚上玩)
02 味觉发育的敏感期(4-7个月)
表现:宝宝自己的口腔可以感觉到甜、咸、酸等味觉。
建议:添加辅食的开始,一定要注意饮食清淡,保护好宝宝味觉的敏感程度。(不给宝宝喝糖水,吃太咸的食物)
03 口腔的敏感期(4-12个月)
表现:这时宝宝喜欢吃手,他在用口进行尝试、感觉,有时候拿起玩具就用口来感觉。这个时期伴随时间较长。
建议:请给宝宝口腔发育的机会,让宝宝吃个够,不要无情的把宝宝的手从他嘴里拿开。更不要把宝宝的手带上手套(或者穿袖子过长的衣服)裹起来,阻碍宝宝的发展。
04 手臂发育的敏感期(6-12个月)
表现:这个时候宝宝喜欢扔东西,拉抽屉,把里面的东西全部扔来扔去,不知疲倦,这是最早的手眼协调发育的标准。
这个阶段在7 8个月的时候会出现爬行敏感期,练习俯趴,手臂力量支撑。
建议:请看护者不要管制宝宝这个行为,让他扔个够,更不要大声呵斥宝宝,“别乱扔”。
鼓励孩子爬行,训练孩子的大运动,增进孩子的协调性,平衡感,方便孩子探索,提升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
05 大肌肉发育敏感期(1-2岁)小肌肉(1.5-3岁)
表现:喜欢扶、站、努力行走。
建议:一岁多的宝宝,开始扶着东西练习站立,这个时候家长要给予鼓励和放手,让他大胆的去探索,不要恐吓孩子,“小心,危险”,这样的话语会让孩子有胆怯心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他熟悉更多的肢体动作,和他一起做游戏运动,使各种给肌肉得到训练,使左右脑均衡发展,并且还能够增进亲子关系。
06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表现: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围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各种的奥秘。他常常会做出一些我们不理解的细小动作,比如他会捡起地上的一根头发,看地上正在爬行的小蚂蚁……
特点:这个时期正是我们培养孩子对事物学会观察入微的好时机,带着疑问和想法去认知世界,再好不过,未来也是孩子在学习中的细致入微也是这个发展好的表现,有的孩子漏小数点就是这个时期忽略的表现。
07 语言敏感期(1.5岁-2.5岁)
表现:语言的启蒙,始终伴随着婴幼儿甚至是胎儿期,对着婴儿说话,婴儿的咿呀学语就开始了语言敏感期。从开始的学会喊爸爸妈妈,谢谢,谢妈妈,谢谢妈妈……不断的增加语言的长度和流利度。
建议:大自然赋予了孩子这种能力,从观看爸爸妈妈说话的口型,直到突然开口,这个过程就是语言敏感期积攒的力量。有些孩子说话晚,如果不是病症,那么就有可能是环境的影响所至,不管他会不会说话,我们都要不断的给他注入“养分”,多和他说话,讲故事,当他需要表达自我感受时,自然就开口说话了。
这个时期千万不要把孩子扔给“手机”“电视”,要多和孩子说话,聊天。
08 自我意识的敏感期(1岁6个月-3岁)
表现:区分“你的和我的”“我和你”的界限。这个时期孩子喜欢说“不”“不要”表达自我意志,“我说了算”,有时候会打人,咬人,如果不符合他的心思就会大哭大闹,完全以自我为中心。
建议:当孩子打人咬人的时候,我们只需制止孩子的行为,对孩子来说,“打死你”只是排除的意思,不要去谴责,也不要去说教。当孩子大哭大闹时,我们也不要和孩子去较劲,这是一个孩子形成自我的过程。
自我意识是所有敏感期中最重要的一个敏感期,因为我们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未来是不是很强大,是否具备强大的能力,首先就来自自我意识的形成的敏感期。所以保护自我意识形成的敏感期就等于保证了这个孩子未来人格的强大,人格的和谐和未来在社会上立足的能力。
09 数学概念敏感期(2岁-6岁)
表现:孩子总是喜欢问,这是几个?现在是几点有几个人?这是因为孩子对数名、数量、数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这时的孩子还不能完全理解逻辑,他们只是能够将数名、数字、数量配上对,这是孩子数学智能的最初发展,而只有三位一体地掌握,才算掌握了数的概念。
建议:孩子两岁开始说话以后,家长可以利用孩子感兴趣的物品或喜欢的游戏来激发孩子对数字的兴趣。引导孩子用不同的感官去感受述职,一边用嘴数,一边用手触摸手脑,并用也可以在日常玩耍和生活中引导孩子观察物品的数量,帮助孩子建立数量和数的关系,比如数数画笔,积木,数数孩子的手指头,脚趾头,眼睛……妈妈有7支画笔,给你3支,我还有几支?拿出实物和孩子进行数字游戏互动,因为数字很抽象,我们要具象引导孩子……
家长也可以和孩子随机交谈,寓教于乐将孩子轻松的引入数学领域,比如节假日,家长带着孩子外出乘坐公共汽车,和他一起数车站;逛街的时候,一起挑选物品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通过交谈进行数学启蒙;通过识别车牌号,增加对数字的概念。
10 识字敏感期(2岁-7岁)
表现:2到7岁的孩子呈现出使用右脑图像机能进行记忆的特点,这时适合采用的方法是给孩子一些文字卡片,让孩子把动作和看到的文字配合起来,去学习文字。
建议:在这个阶段,我们成人可以给孩子买一些,文字识字卡片,对应的文字卡片的图像和文字产生兴趣。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玩有文字卡片的游戏,爸爸妈妈选字,给“钱”让孩子来选出来,选完孩子“进货”(从卡片盒不断的取)。这个过程,孩子很开心愉悦,不断的重复玩就记住了这个字。
11 规则敏感期(2岁半-4岁)
表现:入园要排队,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过马路要看红绿灯了……规则敏感期的教养有助于孩子学会遵守社会规则,生活规范以及日常礼节,抓住时机教养,有利于将来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和他人轻松交往。
建议:多和其他孩子交流接触,多参与群体活动。
12 空间敏感期(3-4岁)
表现:喜欢垒高、爬上爬下、钻箱子(钻柜子洞)、沙发跳……
建议:在安全的范围内,让孩子尽可能的去体验,经由身体的感觉来感知空间范围。这个时期也可以学习各种几何图形,从而对立体图形有兴趣。
13 色彩敏感期(3-4岁)
表现:开始对色彩产生感觉和认知,开始在生活中不断寻找不同的色彩,人类认知的发展,正是从感觉训练开始的。
建议:给孩子提供多彩的颜料,和孩子一起涂鸦。购买衣服的时候,让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颜色搭配。
14 逻辑思维敏感期(3-5岁)
表现:妈妈,太阳为什么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天为什么黑了?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乌云把太阳遮住了?……这些问题总是让家长应接不暇,可是孩子却不管不顾地打破沙锅问到底,当我们一次次的给孩子解答时,孩子就开始出现了逻辑思维,孩子正是通过这样一问一答,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发展了思维能力。
建议:保护孩子这份珍贵的好奇心,如果家长遇到不能回答的问题,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查资料,一起百度,这时家里有一套百科全书,是非常重要的。
15 剪、贴、涂等动手敏感期(3-4岁)
表现:孩子从这时开始真正有意识地使用工具,这又是大多数孩子建构专注品格的最好机会,无论是在教室里还是家里,只要有充分的材料,孩子们都非常乐意选择剪、贴、涂等等,经常拿出画笔画画,涂鸦,然后我们剪刀剪出画的形状。
建议:给孩子提供儿童剪刀,在安全的范围内去体验,也是发现小手肌肉和手眼协调的重要阶段。大人尽量不要打扰认真“工作”的孩子,不做替代型父母,只做协助。
16 占有敏感期(3-4岁)
表现:开始强烈地感觉占有、支配自己所属物的快乐。分享必须经过孩子同意,这个时期,也是交换的认知期,与此同时,人际关系也就产生了。
建议:给孩子提供一个独立的空间,比如一个柜子,单独放置孩子的东西,如果要拿这个区域的东西,必须经过孩子的同意。
17 执拗敏感期(3-4岁)
表现:同自我意识到敏感期一样,这个敏感期对家长比较挑战!三岁至四岁的幼儿进入执拗的敏感期,有些孩子在快三岁时就提前进入这一敏感期,经常要按照他的想法和意图去办,否则的话,情绪会产生变化,发脾气,哭闹,这时候家长和老师要给孩子足够的耐心和关照,也要学会一些安抚的技巧。
儿童执拗的敏感期可能来源于秩序感,比如在吃饭的时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他坐的位置,每天都是一样的,如果哪天变化了,孩子就会发脾气,有情绪就必须要求换过来位置。
建议:解决儿童的执拗问题,关键是要理解和变通。理解不是特别难,但变通需要智慧和技巧。这个时期要理解和尊重宝宝,但是也要对宝宝提出的要求合情合理,满足他的好奇心和合理的要求,不能娇惯和放纵宝宝。无理取闹不能赢!
18 追求完美敏感期(3岁半-4岁半)
表现:孩子做事情追求完美,吃的苹果上不能有斑点,饼干不能缺角,厕所白色的便盆不能有任何黄渍,衣服不能少扣子等等。玩游戏的时候,他遵守规则也要求别人必须遵守规则,涂画的超出框框就发脾气。
建议:帮助、引导孩子认识什么是完美,学会顺从孩子,接受孩子的这种状态,明白他们的情绪变化,不急于的去反驳孩子,帮助孩子度过这个阶段。不要给孩子贴“任性”的标签,尊重孩子。
19 诅咒敏感期(3岁-5岁)
表现:“臭屁蛋”“臭巴巴”“打死你”“把你踢死”这些听上去既不文明又有些可怕的言辞,总是出自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嘴里。 成人反应越强烈,孩子就越喜欢说。
建议:忽略、淡化。不要在意孩子的语言,这并不是孩子想要表达的,采取冷处理,不要笑,表现出这样做一点儿也不好玩的意思。可以告诉孩子,妈妈不喜欢说脏话的行为,和你这个人没有关系。必要时适当减少孩子与具有习惯性脏话行为的孩子或成年人接触的机会。
20 打听出生敏感期(4-5岁)
表现:孩子往往在这个时期开始询问自己从何处来,并且一遍又一遍的问。成人的回答,不能有一丝的马虎,因为这是孩子安全感最早的来源,也是人类最古老的一个哲学问题,我从哪里来?
建议:用温柔美妙的声音给孩子读绘本《你出生的那天晚上》。
21 人际关系敏感期(4岁半-6岁)
表现:孩子在人际敏感期会经历从用食物,玩具到用个人能力交朋友三个阶段。“我带好吃的给你分享,你跟我做好朋友”但是当孩子没有好东西的时候,或者是好东西吃完后,他们之间的关系就结束了,孩子一旦发现这个秘密,就会找一个不会消失的东西来给你周围的小朋友建立关系,通常就是用玩具。从玩具的分享到交换,再到赠送玩具,再会经历几个月的时间,如果某个小朋友得到自己的玩具,以后彼此之间的关系还可能会结束,这让他们意识到,通过玩具也不能维持一个持续的交往关系。最后就是有相同的爱好和兴趣,或者是我喜欢他,或者是他喜欢我,建立了友好关系,然后真正的和谐。
建议: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多带孩子和小表妹一起玩耍,主动和别人打招呼,可以多邀请邻居,朋友,同事,亲友家的孩子来家里做客,从小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兴趣。在对待孩子以物易物的行为,不要用成人的价值观去判断值与不值,也不必要在意吃亏或占便宜。告诉孩子要信守承诺,有时候孩子交换完之后会后悔,想要把原来属于自己的东西要回来,这个时候,我们要让他明白一旦交换完成,就不能反悔,要兑现自己的承诺。或者让孩子想办法,自己再交换回来。在人际关系敏感集中,给孩子空间,让孩子自己处理问题,指导孩子需要成人才介入。介入的时候倾听孩子,我们不要告诉孩子怎么做,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2 婚姻敏感期(4岁-5岁)
表现:最早的时候,孩子出现婚姻敏感期,会想要和爸爸妈妈“结婚”,之后他们就会“爱上”自己的老师或者其他的成人。一直到五岁左右,选择伙伴的倾向性非常明显,他们才会“爱上”一个小伙伴,比如这给自己喜欢的孩子分享好吃的东西,而且经常在一起玩过家家,产生矛盾时,也不愿意让其他人干预等等。
建议:家长需要理解宝宝这个阶段的需求,不对,宝宝的“结婚”要求做出嘲笑或流露出任何负面的情绪。孩子处于婚姻敏感期时候,爸爸妈妈千万不要紧张,也不要置之不理,可以抓住这个机会跟孩子讨论婚姻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如果孩子想要跟爸爸或妈妈“结婚”,那就告诉他:我已经有爱人了。不过没有关系,你还可以去找其他小朋友。有的孩子在一厢情愿受挫时,家长应该告诉他:喜欢是两个人的事,我觉得你可以重新选择"进行引导,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婚姻敏感期。
23 审美敏感期(5岁-7岁)
表现:这个时期的孩子会对自身的形象格外注意,喜欢自己挑衣服,女孩子对口红化妆开始感兴趣,穿妈妈的高跟鞋,另外,这个阶段的孩子会变得十分挑剔和敏感,对事物都有自己的标准和要求。
建议:尊重孩子的审美要求,家长学习美的知识,告诉孩子什么才是真正的美,不嘲笑孩子“臭美”,孩子需要成人的肯定。
24 身份确认敏感期(4岁-5岁)
表现:孩子会根据需求从动画片、文学作品中选择偶像,力量比较弱小的男孩子,希望成为那些有力量的形象,如超人,孙悟空,奥特曼等;需要被关注的女孩,希望自己是白雪公主、美羊羊等形象。
建议:无论孩子的偶像是谁,父母都要用爱帮他构建自我,尽可能满足他的内心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他正确的引导,帮他度过这个敏感期,进而使他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可以在家里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孩子会非常感兴趣。
25 性别敏感期(4岁-5岁)
表现:去厕所的时候男生不要看女生,女生也不要看男生。男生是穿裤子的,女生是穿裙子的。会问成人很多关于身体的问题,也会有很多疑问。
建议:成人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要认为孩子说的有些羞耻,成人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通过《人体百科全书》《小鸡鸡的故事》《乳房的故事》等书来让孩子了解。
26 绘画和音乐敏感期(4岁-7岁)
表现:绘画是孩子最会使用的一种语言,他们从涂鸦开始,一直到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整个的过程都是一种自然的展现,他们喜欢通过画画来表达自己的一些心里的感受。而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就开始有了听觉的发展,一岁的孩子就能够跟着音乐的节奏扭动自己的身体,音乐是人类的语言,孩子天生就具有最高级的艺术欣赏能力。
建议:提供高品质的环境,不打扰,不评判画的如何,给予鼓励和身份的认同,妈妈觉得你一定可以成为大画家。每个孩子都拥有绘画能力,让孩子自由创作。家中早晨起来,可以播放古典音乐。
27 延续婚姻敏感期(5岁-6岁)
表现:五岁以后的这个敏感期是前一个婚姻敏感期的延续。
建议:这个时候的孩子选择伙伴的倾向性非常明显,并且知道了一些简单的婚姻规则,比如只要相爱的人才能结婚等。
28 社会性兴趣发展的敏感期(6岁-7岁)
表现:孩子0-6岁的发展是一个人宏观发展的微观缩影,到了六岁,他们就开始积极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权利,喜欢遵守和共同建立规则,形成合作意识,比如选举班长实现自我管理,监督上课的时候谁没有进教室,吃饭前说没有洗手,哪个孩子没有遵守幼儿园的规则?这些都是他们十分关心的事情。
建议:可以让孩子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包括公益性的活动,比如捡垃圾活动,自己做手工义卖捐助活动等,培养社会责任感的良好时机。
29? 数学逻辑的敏感期(6岁-7岁)
表现:数学逻辑的敏感期和数学概念的敏感期是有区别的。开始对数的序列、概念以及概念间的关系产生兴趣。
建议:帮助孩子理解多多少,少多少,差额的概念及不同,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帮助孩子理解。也利用家里的东西,比如黄豆分成几组,比如红色的笔比蓝色的笔多多少?通过数学教具让孩子学习加减乘除法,这种方法学习的是数学的逻辑,而不是简单的记忆。
30 动植物、科学实验、收集敏感期(6岁-7岁)
表现:孩子开始热烈地吸收一切来自自然界的知识,孩子们对自然的探索兴趣比我们想象的要强烈的多,孩子在六岁前,总是能够保持好学、好奇的品质。
建议: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观察大自然。
31 文化敏感期(6岁-9岁)
表现: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起于3岁;而到了6-9岁则出现想探索事物奥秘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
建议:家长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展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带孩子游学中国,看世界。
以上31个敏感期,基本可以涵盖孩子成长中的主要阶段,敏感期不仅是幼儿学习的关键期,也影响其心灵人格的发展。因此,成人应尊重自然,赋予儿童的行为与动作,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免错失这些特别的机会。
关于“不同年龄段儿童敏感期”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竹醉]投稿,不代表溟宇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umingyu.com/zlan/202507-6898.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溟宇号的签约作者“竹醉”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不同年龄段儿童敏感期”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敏感期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不同年龄...
文章不错《不同年龄段儿童敏感期》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