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受害者有罪论多用于哪些人群?”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受害者有罪论多用于哪些人群?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什么叫?谴责受害者??当不幸的事发生时,受害者本应得到我们无条件的同情。然而事实是,在礼貌地表示同情之后,我们往往会对他们产生一种复杂的负面情绪,觉得他们之所以受到伤害,应该也有罪有应得的一面。这种现象就叫做?谴责受害者?。
?而这方面的谴责多数指向一些受到他人侵犯的女性。在这些群体中不仅有那些气势汹汹的男性,更有不少在旁边说风凉话的女性同胞。谴责的主要方面就是评论那些受侵犯人的穿着和打扮。
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我们总是想着找到任何证据去证明受害者存在问题呢?难道说这样说的人真的有那么冷血吗?但恰恰相反的是当人们说出这样的言论其实是由于内心的恐惧在作祟。
剑桥大学神经科学和心理学家法恩曾对此有一段精彩的自我剖析。她举了一个例子,大概内容就是两位同时母亲的人偶遇后在一起聊天,当另一位母亲向她诉说她的丧子之痛时。倾听的这位母亲在内心深处也许并不是想要去安慰这位丧子的母亲,反倒是会在内心深处对她进行不断的谴责,并认为一定是这位母亲有哪些方面没有把孩子照顾好,才导致的一边悲剧。甚至觉得她不配做一位母亲。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法恩也给出了完整的解释,那就是原因:?这是他们唯一能感到心安的方式,因为不能允许自己想到这是自己,或者家人和朋友也可能遇到的事情,所以他们就一定要在受害者身上找出跟自己以及关心的人不一样的地方。?
由此来看我们就不难理解那些谴责受害者的行为了,他并不涉及公平与否而只是人们在恐惧时做出的本能反应。
受害者有罪论就是在道德绑架,凭什么说一个遇难者遭受到的这一切,都是因为别人认为遇难者身上的某些过错。
通俗举例就是:
一个长相普通的女孩子夜晚走路回家被醉汉玷污了,那就是因为她走夜路所以才遇到这样的事情。
一个漂亮时尚的女孩下班回家的路上被醉汉玷污了,那就是因为她穿着不保守勾引了醉汉所以遇到了这样的事情。
一个妇人去银行取钱之后在菜市场买菜,结果被小偷割了手提袋偷走了钱,那就是因为她取了太多钱炫富被人盯上了。
一名女学生遭遇来自老师/教授的性骚扰,那就是因为她不懂得和老师/教授之间保持分寸勾引了老师/教授,这是她罪有应得。
并不是受害者就一定有错,走大街上和朋友逛街的漂亮女生被素未谋面陌生人杀死难道是她的错吗?这年头长得漂亮的都有错那恕我直言,知乎里百分之八九十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都可以去判刑了。
关于“受害者有罪论多用于哪些人群?”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扫苔痕]投稿,不代表溟宇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umingyu.com/zixun/202507-8330.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溟宇号的签约作者“扫苔痕”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受害者有罪论多用于哪些人群?”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受害者有罪论多用于哪些人群?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
文章不错《受害者有罪论多用于哪些人群?》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