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修文的人物生平

彭修文(1931.2.7-1996.12.28),中国杰出的民族音乐大师、中国现代民族管弦乐队创始人之一、成就卓著的指挥家、作曲家。

1931年2月7日(农历庚午年腊月二十日)生于湖北省武汉市;五岁丧父,生活靠外祖父供养;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外祖父一家逃难到四川。

由于父辈的爱好,自幼耳濡目染民族乐器,深受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熏陶。7岁从叔父学胡琴,后师从刘泽隆、何轶群先生学习琵琶和小提琴,1944年就读四川江津国立九中,师从二胡演奏家、教育家瞿安华先生。1946年在重庆求精商业专科学校求学期间,参加当地广播电台国乐团的演奏活动,1950年进入重庆西南人民广播电台任文艺组编辑,开始接触世界诸多音乐大师的经典作品,同时刻苦研读大量音乐专著,正式开始了他的音乐生涯。

1952年调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他从此踏上了探索、实践、发展中国民族音乐的艰辛的艺术道路;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导下,逐步成为中国当代杰出的民族音乐大师。

1953年4月,彭修文先生应调参加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的创建工作。在广播民族乐团首任团长张晋德的倡导下,彭修文先生首先抓乐队编制和乐器改革。

在吸收前人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确定了以弓弦、弹拨、吹管、打击四个声部组合的中国现代民族乐队编制的构想,使民族管弦乐队进一步扩大音域、增加音量、提高音质,并以此为指导思想首创了新中国第一支新型的专业民族管弦乐队——中国广播民族乐团。

1954年12月开始,他任该团责任指挥,此后又任副团长、团长、艺术指导、首席指挥,他为中国现代民族管弦乐队编制的科学化、规范化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这一贡献被民乐界所公认,并为许多海内外民乐团体所效仿。

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倡导和推动乐器改革。并被国家文化部聘任为中国民族乐器改革专家组组长。在他的推动下,广播民族乐团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果,并获多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许多乐器改革成果被海内外民乐界广泛推广和应用。

彭修文先生坚持正确的文艺方向,改编创作了一大批久演不衰的作品。据不完全统计,他创作改编的民族管弦乐曲四百余首。在继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致力于中国民族管弦乐多声部写作及交响性的研究和探索。 彭修文1931年生于长江边上的汉口,童年时期饱尝的家国沦丧,在他心中塑就了一种对国家、对民族的热切期望和责任感。也许是书香世家的渊源,使他也像许多中国传统文人那样,以自己的生命去与时代和历史作相互的渗透。如何将传统的辉煌推进到未来,再造中华的光辉?他选择了民族管弦乐这一形式,作为自己建设中国新文化的努力。几十年来,从《瑶族舞曲》、《彩云追月》、《月儿高》、《花好月圆》、《丰收锣鼓》、《乱云飞》,到《二泉映月》、音诗《流水操》、交响曲《金陵》以及《天鹅》、《图画展览会》等外国乐曲的移植。他以移植、改编、创作等手法,几乎遍尝了合奏、组曲、套曲、协奏曲、交响诗、交响乐等音乐体裁和各类乐队的组合形式。这个努力已经成为他生命的全部意义。他从不讳言自己是个标题作曲家,他的数百部作品,每一部都有题记,那是他以音声讴歌人民、祖国、时代和历史的斑斑心迹。

彭修文时时意识到音乐与听众的关系,为此,他将旋律的写作摆在创作的首位,甚至以人们将他的旋律认同为民间音调为慰。文革中,他在家中为300多首唐诗和宋词谱曲,以化解内心的郁闷。虽然这些谱子没能保留下来,但却激活了他写作旋律的能力。他没有受过音乐学院的科班训练,他的课堂在民间。在他的倡导下,中国广播乐团多次深入民间,学习舟山锣鼓、内蒙二人台、冀中笙管乐、广西文场……民族乐队只有遨游在民间音乐的海洋中,才能获得新的自由。也正是由于民间音乐的滋养,才使他在指挥和演绎每一部作品中,对乐队配置和演奏法有着独到的要求和见地,展示了特有风格。

他的音乐让人们感到,艺术创作绝非空穴来风,没有深厚的生活体验和传统功力,虽能出新,但不能出精,不能叫好。他是个戏迷,在他看来,对中国的音乐家而言,戏曲是一座绕不过去的山。他引程砚秋而共鸣,《文姬归汉》、《荒山泪》、《锁麟囊》,这是民族情怀的激荡,这也是心灵深处的悲剧意识他已将此写入了将要创作的清唱剧剧目中……他想做要做的事太多太多了!他无暇顾及人言世事,他只想抓紧时间,而时间却又如此吝啬!

代表作品有五十年代的《步步高》、《彩云追月》、《瑶族舞曲》、《气壮山河》、音乐传奇《秦香莲》;六十年的《月儿高》、《抗日战争歌曲主题狂想曲》;七十年代的《丰收锣鼓》、二胡协奏曲《不屈的苏武》、《乱云飞》、交响诗《流水操》;八十年代的《灵山梵呗》、《云中鹤》、交响诗《怀》、幻想曲《秦兵马俑》;九十年代的套曲《十二月》、第一交响乐《金陵》等,都成为中国民族管弦各个发展阶段的典范和标志。

交响诗《流水操》曾获1984年中国民族器乐作品评选一等奖,《怀》获三等奖。他的作品数量多、题材广、体裁丰富,体现了他高深的文学、历史和艺术修养,为中国民族乐器演奏法、中国民族器乐作曲法和中国民族管弦乐器法提供了范本,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作为中国现代民族乐队杰出的指挥家,彭修文先生的指挥艺术坚持“以情入曲、以曲传情”,注重形象思维。诠释作品构思恢弘缜密,独具匠心。指挥手法自成一家,雄浑大度,严谨细腻,富于激情和感染力,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体现出中国民族音乐特有的气派、风格与韵味。

他在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执棒43年之久,这在世界乐坛是罕见的,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由此成为活跃在世界音乐舞台的著名乐团,1989年获得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金唱片奖》,1992年彭修文被中国唱片总公司授予《金唱片奖》指挥特别奖。 彭修文先生出版的音乐作品有:板胡独奏《大姑娘美》、民间音乐《紫竹调》、广东音乐《凯旋》、民族管弦乐《瑶族舞曲》、《伟大的北京》、《丰收锣鼓》、《乱云飞》、二胡与乐队《二泉映月》、二胡协奏曲《不屈的苏武》等。

他指挥录制的音像制品近百种,其中以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的《春江花月夜》、《金蛇狂舞》、《彩云追月》,日本EMI公司的《将军令》、《图画展览会》,荷兰宝丽金公司的《赛龙夺锦》,台湾福茂唱片公司的《十二月》,香港BMG有限公司的《舞台巨人》等专辑传播影响最为广泛。

本文来自作者[山秋]投稿,不代表溟宇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umingyu.com/zhishi/202508-19733.html

(4)
山秋的头像山秋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山秋的头像
    山秋 2025年08月25日

    我是溟宇号的签约作者“山秋”

  • 山秋
    山秋 2025年08月25日

    本文概览:彭修文(1931.2.7-1996.12.28),中国杰出的民族音乐大师、中国现代民族管弦乐队创始人之一、成就卓著的指挥家、作曲家。1931年2月7日(农历庚午年腊月二十日)生...

  • 山秋
    用户082507 2025年08月25日

    文章不错《彭修文的人物生平》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