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初冬,先生到陕北的延川出差,拍了一张竖在黄土坡上的“路遥故居”广告牌给我看。
照片上,“平凹题”三个字清晰可辨。
劳动节前,先生说假期还要去趟延川,于是有了这次难得的“路遥故居”之行。
路遥是与新中国同年出生的陕北作家,根植于生他养他的黄土高坡,用生命书写了那段特殊历史时期,发生在黄土地上的故事。
路遥作品中的每一个文字,都充满了他对那片土地和人民的深情。
1992年11月17日,年仅42岁的路遥,因肝病病逝在陕西西安的西京医院。
那一天,距路遥43岁生日只有半个月时间。
在路遥故居的墙上,挂着一张当年13岁,还是小女孩的路遥女儿路远,手里拿着一张“祝爸爸生日快乐”的生日卡,撕心痛哭诀别父亲路遥的照片。
实在没有忍心拍下那张照片……
如今,路遥已经离开我们整整29年了,他的女儿路远,也改名叫路茗茗,到了不惑的中年。
路遥一生虽短暂,但是作品颇丰,最为人们熟知的是他《人生》和《平凡的世界》。
中篇小说《人生》,曾改编成**,由当年的当红小生周里京、美女明星吴玉芳主演,获得过**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轰动了全国。
路遥最著名的作品是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从酝酿到完成,共历时八年。1985年开始动笔创作,1986第一部出版,1988年后两部完成。
1991年,《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矛盾文学奖。
不幸的是,路遥获得茅盾文学奖的第二年,就因病离世。去世前,路遥的生活是拮据的,甚至没钱到北京去接受“矛盾文学奖”的颁奖。
路遥熬夜创作,嗜烟,饮食起居生活不规律,这些都成了他日后罹患肝病的帮凶。
1989年和2015年,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先后两次被改编成同名电视连续剧热播,深受广大观众认可和好评。
路遥出生时,生父给他取名卫儿,七岁被过继给大伯做养子。八岁上学时,班主任给他起了一个学名叫王卫国。
路遥读书很好,高中时候,经历了那段特殊历史时期。17岁的路遥跟众多热血青年一样,到过北京,展示出很强的组织才能,并开始文学创作。
1973年,路遥被推荐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读书和毕业工作期间,有多部作品发表。
1978年,路遥与在陕北下乡的北京知青琳达结婚。琳达笔名程远,这也是他们俩的女儿“路远”名字的由来。
这段婚姻维持的不算太顺利,路遥在苦闷和挣扎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最终与琳达离婚。这也是路遥女儿路远成年后,改了自己的名字,并与母亲琳达因路遥作品版权问题对簿公堂的原因之一。
路遥是一个用生命创作的作家,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故居里,挂有很多路遥经典语录书法牌匾。
比如: 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
再比如: 劳动是医治痛之良药。
辞别路遥故居时,买了一本延安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作家厚夫的《路遥传》,待抽空仔细了解一下路遥的创作经历和生平故事。
巧合的是,第二天,在延安宝塔山景区遇到了一位延安大学文学院的大二学生,她趁五四青年节到宝塔山做志愿者。
女孩是陕南人,与以前辈路遥,同为延安大学学生为傲。她推荐我去路遥故居参观,推荐延安大学文学院教授厚夫的《路遥传》。
我能感觉到她对家乡、对黄土高坡的热爱,对黄土地本土作家的敬仰。
当代著名作家中,陕西籍作家占有特别重要的分量,除了早已故去的写《创业史》的柳青和英年早逝的路遥外,还有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贾平凹与陈忠实,等等。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贾平凹的《秦腔》,陈忠实的《白鹿原》,都代表了一个时代,是根植于黄土地上的中国传统文学,更是民族精神与民族血脉的延绵。
以此纪念“路遥故居”之行。
他只活了42岁,却影响了很多人的一生,马云都对他无比崇敬,后来怎样?
祖国是什么,是《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的原文内容如下:
1、我曾经不止一次地想过,祖国,到底是什么?想起“祖国”这两个字,心里便泛起一阵阵温柔的波浪,眼里便涌起一片晶莹的泪花,血管里便奔腾着一股股热血。
2、祖国是什么?她是山,是海;是森林,是草原;是村庄,是城市;是莽莽无限的沙漠,是绵延起伏的丘陵。
3、祖国是什么?她是炊烟,是鸽哨;是端午的龙舟,是中秋的火把;是情人在木栅栏后的热烈亲吻,是婴儿在摇篮里的咿咿呀呀的呼唤。
4、祖国是什么?她是孔子、老子、庄子的思考,是屈原、李白、韩愈、柳宗元、苏轼的散文,是李煜、李清照、郑板桥、齐白石的画;是我国先辈中那些最智慧的人创造出来的成果;是我最尊崇的大师们的劳动成果。
5、祖国是什么?她是又一次的屈辱,她是又一次的抗争,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奋起。她是战士手中的枪,志士颈上的血;是胜利后的狂欢,是史书上一页页不朽的记忆。
6、祖国是什么?她是/恋歌,一篇写不尽的美文。她是/我们那祖祖辈辈赖以繁衍生息的地方,也是/我们的子孙赖以生存发展的地方。
路遥的生平事迹
1、路遥是一位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出生于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的童年是在陕北的农村度过的,生活十分艰苦。然而,他从小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自己找书来读。
2、路遥的写作生涯开始于1973年,当时他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的陕西分会,成为了一名专业作家。他的早期作品主要关注农村生活和社会问题,反映中国改革开放后农村的变迁和人民的奋斗。他的作品风格真实、生动,描写细腻,感情真挚,充满了现实主义色彩。
3、然而,路遥的写作生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的作品常常因为过于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命运而遭到审查和删减。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而是更加坚定地继续写作。
4、1985年,路遥开始了他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的创作。这部小说花费了他五年的时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情节和众多的人物,反映了中国农村和城市的变迁和发展。
作家路遥的生平简历及作品有哪些?
诗中提到: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们要珍惜时间,因为岁月是不饶人的。其实对于岁月,人们一直都有很多的遗憾。就比如说英年早逝,对于某一些具有才华的人而言,就是一种令人惋惜的悲剧。
1991年,第3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者是路遥,而路遥凭借《平凡的世界》拿到了这次文学奖的桂冠。按道理来说,能够拿到这么高的荣誉,对于一直在文学界奋斗的路遥而言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但是没想到路遥在拿到矛盾文学奖之后,反而一度陷入了焦虑。
因为生计问题摆在了路遥面前,他不得不向自己的亲戚好友借钱,才能生活下去。然而1991年刚拿到茅盾文学奖的路遥,那一年仅仅只是41岁,对于中国男人而言,40岁左右的年纪就是奋斗的最高光阶段。
虽然路瑶那一年拿到了矛盾文学奖,但是在那一年摆在路遥面前的经济问题其实也成了路遥身上的一摞又一摞的稻草,但是压倒路遥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实还是夫妻关系。病倒在医院里的路遥,亲朋好友们避之不及,因为平时稍微健康一点的路遥都需要向大家借钱度日,现在没有劳动能力的路遥还躺在病床上,亲戚朋友们都抛弃了他。
这时候的孤独和凄凉向路遥袭来,然而这时候路遥还有孩子和妻子,但是孩子和妻子也并没有给路遥更多的关心。躺在病床上的那段期间,路遥的妻子还是决意要和丈夫离婚。
但是路遥并不愿意,但是后来路遥似乎想通了,并不想拖累妻子和孩子的路遥,最终还是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后于1992年的11月因病去世,而当时的路遥也仅仅只有42岁。1949年12月份,路遥出生于中国陕西,虽然在接近贫穷的黄土地上的农村长大,但是路遥对于生活却极尽热爱。
这一段早年经历对于路遥在后续的文学创造也奠定了最淳朴最贴近生活的真实基调。2018年时,路遥被评选为改革开放之后100位杰出人物中的一员。2019年,潘石屹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表示自己虽然都喜欢莫言和路遥两位文学作家的作品。
但是相对比之下,潘石屹个人认为还是路遥的作品更容易打动自己,甚至每当翻看路遥的文学作品时,泪水总是在不经意之间滑落。也许只有经历过生活的悲痛之后,才能够将生活的真实一面刻画的更加入骨三分。
其实早在2015年时,马云就公开表示路遥的作品对于马云本人的影响力度之大,马云曾经这样说过:我曾被路遥的作品所改变,哪怕生活即便有再多磨难,也应该告诉自己,只要不放弃,日后也总会有机会。
路遥的文学作品只可惜在他42岁之后再也没有办法更新,再也没有办法继续创作。但是仅凭借着42岁之前,所渲染的那些文学作品,路遥就已经深深影响到了中国现代读者的思想和坚强的意志。
就像路遥所说: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这样无私无畏,大公的精神,其实对于现代人而言,又何尝不是极其珍贵的标杆呢?所以也有很多人评价路遥的一生就相当于是绘画领域中的梵高,虽然生平时困苦,但是死后其精神和文艺作品留给后人的影响却又极其深远。
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原名王卫国,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北榆林清涧县,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人生》等。
路遥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陕北山区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
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80年发表《惊人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后被改编为**。1991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还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路遥因此而荣获茅盾文学奖。1992年11月17日,路遥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
长篇小说作品有:
《平凡的世界》 、《人生》 、《在困难的日子里》、《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黄叶在秋风中飘落》、《惊心动魄的一幕?》
短篇小说作品有:
《月夜静悄悄》、《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夏》、《姐姐》、《风雪腊梅》、《青松与小红花》、《匆匆过客》、《痛苦?》
杂文集作品有:
《早晨从中午开始》、《路遥小说选自序》、《土地的寻觅》、《作家的劳动》、《柳青的遗产》、《无声的汹涌》、《生活咏叹调》、《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这束淡弱的折光》、《艺术批评的根基》
本文来自作者[幻莲]投稿,不代表溟宇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umingyu.com/zhishi/202508-17295.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溟宇号的签约作者“幻莲”
本文概览:去年初冬,先生到陕北的延川出差,拍了一张竖在黄土坡上的“路遥故居”广告牌给我看。 照片上,“平凹题”三个字清晰可辨。劳动节前,先生说假期还要去趟延川,于是有了这次难得的“路遥故...
文章不错《在路上·路遥故居》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