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

意思是:子贡向孔子问道:“有一个可以终身奉行的字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出处: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卫灵公》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对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种准则。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要愿意这样做,或者你自己本身也做到和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就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千万不要心胸狭窄,而应该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不愿意做的,不要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很糟糕而不可收拾。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扩展资料:

这段话的评析:

“忠恕之道”可以说是孔子的发明。这个发明对后人影响很大。孔子把“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己关系的一条准则,这也是儒家伦理的一个特色。这样,可以消除别人对自己的怨恨,缓和人际关系,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

忠恕,指儒家的一种道德规范。忠者,心无二心,意无二意之谓,恕者,了己了人,明始明终之意。忠诚;宽恕。中国儒家伦理范畴,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则。“忠”,尽力为人谋,中人之心,故为忠;“恕”,推己及人,如人之心,故为恕。

最早将忠恕联系起来的是中国春秋时代的曾子。他在解释孔子“吾道一以贯之”时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是以待自己的态度对待人。孔门的弟子以忠恕作为贯通孔子学说的核心内容,是“仁”的具体运用。忠恕成为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

百度百科-论语_卫灵公

百度百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本文来自作者[踏莎行]投稿,不代表溟宇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umingyu.com/zhishi/202508-16208.html

(1)
踏莎行的头像踏莎行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踏莎行的头像
    踏莎行 2025年08月08日

    我是溟宇号的签约作者“踏莎行”

  • 踏莎行
    踏莎行 2025年08月08日

    本文概览:意思是:子贡向孔子问道:“有一个可以终身奉行的字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出处: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卫灵公》“己所不欲...

  • 踏莎行
    用户080802 2025年08月08日

    文章不错《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