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每个部首偏旁的含义?

网上有关“汉字每个部首偏旁的含义?”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汉字每个部首偏旁的含义?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什么是部首

部首是给同意偏旁的汉字所立的类目。有两种性质不同的部首:一种是文字学原则的部首,它严格依照六书体系,只有同一意符的字才可隶属同一部首。另一种是检字法原则的部首,它按字形结构,取其相同部位,作为查字依据,分部排列,其相同部位称部首。如“甥”,“舅”二字,《说文解字》根据六书体系,都归“男”部;《康熙字典》则依检字法原则,以“甥”入“生”部,“舅”入“臼”部。

☆☆本条目含有Unicode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新版字体。如果你的电脑不支援,有关字元会显示错误成空格、问号或者方格等。参看Unicode扩展汉字。☆☆

部首是将汉字里共通可见的相同偏旁,拿为作为分类汉字的基准。所有汉字势必分类在某个部首中。部首的概念由东汉许慎所著之《说文解字》(纪元100年/永元12年)所创,从此字书使用部首作为汉字的检字方式成为一般的习惯。部首分类的诞生历史 第一个采用部首作为汉字分类的是《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将小篆的汉字分类在540个部首里,并将这些汉字的造字原理归类成「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六书的原理加以说明。

《说文解字》的部首分类最大原则是部首必须对此汉字之结构有所意义,因此,「杀」与「放」等形声字也被订定成部首。另外,「一」到「十」的数字、「甲」到「癸」的天干、「子」到「亥」的地支都被选择作为部首。虽然部首排列法强调部首应与文字有所关联,但又受到阴阳五行理念的影响,以「一」部开始,并以地支末尾的「亥」部结束,故作为分类方式,并不容易查询到自己想要查的文字。

之后、许多字书模仿《说文解字》,以部首来分类汉字。如《玉篇》(542部首)、《类篇》(540部首)等,这些字书采用的字体已经是楷书,内容也不是解说文字的来源,而是说明字义为主。但使用的部首几乎与《说文解字》相同,不易检索的缺点仍在。

在中国,长时间由于为了容易检字,相较于采用部首别的方式整理汉字,采用韵目排列汉字的字书更风行。这样分类有助于填诗、检字方便。例如宋代时也有人出版了改以韵目顺序排列的说文解字。

接著,辽代的僧侣行均之《龙龛手鉴》(242部首)、金代的韩孝彦、韩道昭的《五音篇海》(444部首)等字书,开始尝试调整部首数量,追求更高的检字方便性。尤其《五音篇海》中,首度将同一部首内的汉字(部分)采用笔画数排列。但这些字书的部首本身仍不是采用笔画数排列。

[编辑本段]现行214部首

现在通行之214部首,是明朝万历43年(1615年)时由梅膺祚所编纂之《字汇》创始的。《字汇》是第一本部首本身的排列与部首内的文字排列都采用笔画数顺序的划时代字书。并大胆整并以往字书中经常可见之过少文字的部首,这本字典的诞生使部首检字容易了许多。

在这里稍为举例《字汇》所整并之小部首。《说文解字》中的「男部」只有「男、甥、舅」3个字,而《字汇》大胆废掉「男部」,将「男」归到「力部」、「甥」归到「生部」、「舅」归到「臼部」里。「甥」与「舅」都是形声字,「生」「臼」是音符、「男」则是意符。形声字以部首分类时,通则应该采用意符部分作为部首,就理论而言《说文解字》的「男」部才是合理的分类,但《字汇》舍弃了这种为了遵守原则而制定之只有3个字的部首,结果使得检字更容易了。

于是,《说文解字》的部首是将汉字以意味加以分类的体系,而《字汇》的部首则更接近是为了检索汉字的分类工具。但整体而言仍然带有以意义分类汉字的精神。

之后《康熙字典》承袭《字汇》的214部首,《康熙字典》亦成为近代字典之标准。至今大部分字典所采用的部首多符合《康熙字典》的214部首。(但有些字典中,会有少数部首没有任何常有字而遭删除。故约210~214个部首。)

这214个部首,在同笔画部首的排列顺序,并没有一定的原则。但如2画的「人」「儿」「入」「八」部、3画的「土」「士」部、「夂」「夊」部、4画的「日」「曰」部等,外型相似的部首有排列在一起的倾向。另外,像4画的「牙」「牛」「犬」部,意义类似的部首也就近排列。

[编辑本段]部首分类实务

《康熙字典》原则上使用文字的意符作为分类,例如:

读?计?诗?订?训?话?誓?变?誾

这九个汉字都归属「言部」。

部首原则上是表示一组文字的共通意义,部首所在的位置并不一定。例如「鸟部」有「鴃」「鸠」「凫」「莺」等字,无论在哪个位置都无碍其分类在「鸟部」内。

汉字的90%是形声字,形声字是由表示意义的「形符」与表示发音的「声符」组成的。形声字多使用意符为部首,有助于容易判断部首的部分。

例如,「教」字的「孝」是声符、「攵」是形符,所以归在「攴部」。「牧」字的「攵」是声符、「牛」是形符,所以归在「牛部」。「阀」字的「伐」是声符、「门」是形符,所以归在「门部」。但「闻」字的「门」是声符、「耳」是形符,所以归在「耳部」。

然而,会意字则是完全由「形符」所组成,所以难以判断何者为部首。例如,「相」是木与目构成的会意字,虽然归在「木部」「目部」均可,但康熙字典、说文解字都将他归在「目部」里,增加了不少检字难度。

《康熙字典》的部首限制在214个,为求搜寻的方便,有些部首的归类与字义无关。例如按照原则,所有象形字都应该自成部首,但这样会造成很多象形文字的部首只有这个字。所以像是「甲」「申」「由」这些象形字,全部都归类到了「田部」。另外,甚至有「亠部」这种原先没有的文字,专做字形分类用而制造的部首。

部首分类的实际方式并没有定案,同一个汉字在不同字典里可能分类到不同部首。一般来说,通常正统还是以康熙字典为主,但部份字典编辑者,会依造自己的理念加以调整。例如为了易查,调整「化(传统属匕部)」「相(传统属目部)」的部首,或是调整康熙字典的不合理,将「章」「意」从「立部」改归「音部」者。

[编辑本段]汉字简化与部首

虽然大部分汉字简化是整个部首一起调整,无碍其部首变化。但也有某些字简化后部首完全消失。此时势必进行部首的调整,但调整后的部首多半只是选择相近字型,徒增检索难度。

如,「发(癶部)」与「发(髟部)」的简化字作「发」,只好归为「又部」。「电」本属「雨部」,但简化字省去雨字旁,变了「电」,只好归「田部」。又,以往字书均属「入部」的「内」字,在中国大陆、日本由于写法的改变,改从「冂部」。

简化后的文字该归为哪个部首,在日本并没有严密的标准。现况是每本字典可能都采用不同的方式选择。

[编辑本段]部首的变形

偏旁是部首作为左旁或右旁时的称呼。

「心部」作为左偏旁时,如「情」「性」「憎」,会变形为三划的「忄」。又称为「竖心旁」。放在文字下方时,有「志」「慕」两种外形。但这些变化都不妨碍其归入「心部」。由于最早将汉字以部首加以分类的《说文解字》还是以小篆为标准字样的,所以「心」与「忄」是相同形状。这些「心」「忄」这类字型差异,都出现在小篆转变为隶书的时候(小篆转变为隶书是汉字变化最大的时候,称为「隶变」)。

于是,直到使用楷书的现在,多数字书还是承袭原来的部首分类。故有些部首原先外观不同,现今都变成酷似。例如「胴」「胸」「胃」的「?」字旁酷似四划的「月部」,但归在六划的「肉部」(中华民国教育部的国字标准字体有去区分这两个部首的写法,肉部必须写成提肉旁)。另外,「阜部」、「邑部」作为偏旁时都写成「阝」,但阜部固定在左,邑部固定在右,通称「左阜右邑」。

[编辑本段]偏旁的俗称

许多偏旁,在生活上沟通的需要有约定成俗的称呼。一般来说,中文使用者并没有对所有偏旁定义称呼,日本则对偏旁名称有较完整的体系(但罕见部首的名称亦不普及)。这些俗称通常只是表达偏旁的外观,并不一定符合造字原理。

在左边、右边者称为旁

部首外型为常用字者,直接称呼「~字旁」,如:鱼字旁、羊字旁、食字旁。

单人旁(粤称单企人、企人边)「亻」

提手旁(粤称剔手边)「扌」

竖心旁(粤称竖心边)「忄」

立刀旁(粤称刀字边)「刂」

双人旁(粤称双企人)「彳」

丝字旁或绞丝旁(粤称繑丝边)「糹」

左耳旁(粤称斧头边、戽斗边、耳仔边)「阝(阜)」

右耳旁(粤称耳仔边)「阝(邑)」

犬部和爪部 犬部也称反犬旁 爪部也称爪子头(粤称狗爪边)「犭」和「爫」

衣字旁(粤称衣字边、礼衣边)「衤」

示字旁(粤称礼字边、礼衣边)「礻」

廴部或建字旁(粤称撑艇、撑屎艇、艇字边)「廴」

在上面者、或外包文字上面与左边者,称为头

包字头「勹」

宝盖头「宀」

冖部或秃宝盖(粤称冧宫头)「冖」

竹字头(粤称竹花头)「?」

草字头(粤称草花头)「艹」

病字头「疒」

登字头「癶」

同时夹著文字上下者称为框

衣字框「衣」

国字框或大口框「囗」

在下面的称为底

走之底(粤称撑艇、撑屎艇、艇字边)「辶」

足字底「足」

例外

两点水(冰字旁)「冫」

三点水「氵」

四点火(四点底)「灬」

也有人将框、底都称为「旁」,如走之旁。无论如何,偏旁的名称只为口头沟通文字方便,并没有一定正确的名称。

要字的偏旁有什么字

语文是基础 教育 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 文化 ,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所以在小学一年级时期巩固好学生的 语文学习 能力,一生都受益匪浅!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 一年级语文 知识点归纳汇总,希望大家喜欢! 一年级 语文知识 点归纳汇总一 一、汉语拼音(立足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练习巩固):1、音节补充声母、韵母、声调。( 平翘舌、 前后鼻、 二三声调 )2、给下面的音节分类。( 三拼音节、 整体认读音节 )3、给下面加点字读音正确的打√。4、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音节。cháng( 长短 ) yuè(音乐) zh?(只有) kōng(天空)长 乐 只 空zh?ng( 长高 ) lè (快乐) zhī(一只) kòng(有空)xìng(高兴) fā(发现) zhòng(种下) hái(还有)兴 发 种 还xīng(兴盛) fà(头发) zh?ng(种子) huán(还书)5、字母表: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R S T U V W X Y Zr s t u v w x y z二、 字1、 组词 。(形近字和同音字)么(什么)无(无法)高(高兴)跟(跟着)以(以后)问(问好)各(各种)气(生气)公(公共)元(一元)亮(明亮)很(很好)队(中队)间(时间)名(名字)汽(汽水)千(一千)汽(汽水)为(因为)桃(桃子)对(对面)象(大象)找(找到)坐(坐下)干(干净)吃(吃草)办(办法)跳( 跳高 )队(大队)像(好像)我(我的)座(座位)看(看见)有(有无)请(请进)主(公主)妈(妈妈)话(说话)处(到处)秀(秀气)着(着急)友(朋友)情(亲情)王(王子)蚂(蚂蚁)活(生活)外(外面)香(香水)见(听见)吓(吓人)军(军人)贝(宝贝)虾(河虾)写(写字)2、一字开花。(一字组多词)如:爱(爱人)(亲爱)(爱情)(可爱)(热爱)(友爱)园(公园)(菜园)(果园)(花园)(桃园)乡(家乡)(老乡)(乡亲)(乡情)(乡下)地(土地)(大地)(田地)(种地)(天地)情(亲情)(友情)(爱情)(热情)(情意)名(有名)(出名)(名字)(成名)(名气)雪(雪白)(雪花)(白雪)(下雪)(雪人)原(草原)(平原)(高原)(原来)(原因)3、加偏旁组字,再组词。例一、寸 过 (过去 );巴 口 吧 ( 来吧 )。4、偏旁加部件组成新字或连线。例一、青+(虫)= 蜻 赶 —干 =( 走)5、用偏旁造字。单人旁:你、们、他、借、像、做、什、伙、伴、位提手旁:找、扫、把、拉心字底:总、忘、想、念、意、思、急、息门字框:问、间、闭口字旁:叶、呢、吧、呀、吓、叫、吹、吃、听、唱走字旁:赶、起言字旁:认、语、诗、谁、请、许、说、话虫字旁:蚂、蚁、虾耳朵旁:阳、那、都禾字旁:秀、香、和、秋竖心旁:快、忙、情、怕草花头:花、草、苗宝盖头:完、家、定走之底:这、边、远、进、过、道、选、连、送人字头:全、会、合绞丝旁:红、绿、级、练、给立刀旁:到、刚王字旁:玩、球足字旁:跑、跟、跳反文旁:收、放、故两点水:冷、净、凉三点水:江、河、湖、海、沙、淡、没、洋、洗、活方框儿:因、园女字旁:奶、妈、姑、妹双人旁:得、往、很木字旁:桃、树、林、机、桥6、量词填空。一(孔 )石桥 一(只 )船 一(颗 )枣 一( 把 )伞一( 间)书房 一(群)羊 一(个)人 一(头 )牛一(条)彩虹 一(堆)杏 一(朵)花 一(只)鸟一( 座 )房 一(个 )苹果 一(片 )树叶 一(群)鸭子一( 幅 )画 一(束)鲜花 一( 座)_一(艘)军舰一(块)石头 一(匹)骏马 一(杆)大称 四(根)柱子一(口)井 一(辆)小车 一(块)石碑 一(口)水缸一(竿)翠竹 一(方)鱼塘 一(列)火车 一(道)小溪一(包)菜子 一(畦)秧苗 一(片)沙滩 两(条)腿一(块)稻田 一(面)队旗 一(场)球赛 一(把)铜号一(轮)圆月 一(处)风景 一(片)欢笑 几(位)老7、字的结构分析笔画笔顺填空。(1)字的结构: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独体字。(2)注意以下字的笔顺:非、北、专、女、万、定、可、为、海、绿、我、球、奶、秀、级、练、发、成等。8、生字“小 魔术 ”(P111):加一笔:日——(白)(田)(目)(电)(旧)(由)(旦)加两笔:口——(只)(古)(石 )(右)(可)(加)(叶)减一笔:王——(土 )(干)(工)(三)9、区分以下形近字或音近字:坐和座 跟和根 在和再 像和象 相和向 做和作 美和没非和飞 气和汽 以和已 请和情 玩和完 很和得 跳和桃原和园 园和圆 进和近 话和画 阳和洋 称和秤和、合和河 心新和辛10、用两个字组新字:(如课本133页)例:1、父 人 女 虫 禾 立 2、口 田 今 木 人 门王 马 日 巴 义 里 那 力 对 云 心 日(爸)(全)(妈)(香)(蚁)(童) (哪)(男)(念)(树)(会)(间)3、日 木 女 王 日 口 4、音 门 日 禾 女 山元 且 几 生 昌 月 夕 乃 口 也 心 十(星)(机)(姐)(玩)(明)(唱) (意)(问)(早)(秀)(她)(岁)三、词语。1、本册的双生字词:丁冬 说话 朋友 你们 红花 绿草 爷爷 知道 全家 父母 父亲母亲 着急 认真. 得意 主意 同意 因为 阳光 办法 亲情 爱情热情 冷淡 老师 练习 非常 常常 玩球 桃树 树苗 什么 男孩女孩 江南 江湖 江河 请坐 让座 座位 再见 再会 可以 可是远处 短处 到处 找到 照亮 明亮 明晚 照明 空气 空军 海军军队 竹桥 看着 叫声 笑声 苗条 面条 前面 后面 情面 脸面洗脸 笑脸 扫把 扫地 种地 没有 许多 许可 冷热 淡红 淡绿过桥 过河 高原 原因 桃园 送别 跳远 学习 高兴 香气 秀气和气 语气 话语 笑话 蚂蚁 凉快 快乐 赶快 就是 成名 有名定时 时间 房间 帮忙 早晚 送给 干净 伙伴 起立 得到 得意乡亲 老乡 家乡 专心 想念 画家 合唱 听话 古诗 名气2、 近义词 十分 =特别=非常=格外 主意= 方法 =办法=点子马上=立刻=赶紧=赶快 很多=许多 替=帮=为=给高兴=开心=快活=快乐 时刻=时时=时常朋友=伙伴 仿佛=好像 喜欢=喜爱3、 反义词 (括号里是学写过的字)(是)——(非) (长 )——(短) (大)——( 小 ) (远)——近(有)——(无) (高)——矮 、低 ( 前)——( 后 ) ( 出)——( 进、入)(晚)——( 早) (笑)——哭 (上)——( 下 ) (去)——( 来 )(左)—— (右) 旧——(新) (冷)——(热) 甜——(苦)慢——(快) (南)——(北) (古)——(今) 闲——(忙)臭——(香) 丑——(美) (东)——(西) (合)——(分)(收)——(放) (去)——(来、回) 死——(活) (答)——(问)(以后)——(以前) (冷淡)——(热情) 黑暗——(光明、明亮)(男)——(女) 湿——(干) 红——(绿)4、把下面的 成语 补充完整。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柳绿花红 欢歌笑语 冰雪融化 泉水丁冬百花齐放 百鸟争鸣 春风拂面 春暖花开 五颜六色 百花盛开和风细雨 万紫千红 鸟语花香 山清水秀 蒙蒙细雨 古往今来千山万水 诗情画意 四面八方 各种各样 自言自语 万里无云5、相对应的内容连线或填空本册要求学生积累掌握的词语主要有下面这些类型:(1)、懒洋洋地(晒太阳) 慢吞吞地(说) 兴冲冲地(走进来)难忘的 (节日 ) 长长的 (小河 )(2)、鸟蛋凉凉的——凉凉的鸟蛋 小路长长的——长长的小路杨树高高的——高高的杨树(3)、连线或填空碧绿碧绿的叶子(小草、菜地) 雪白雪白的雪花(浪花、梨花、贝壳)火红火红的太阳(花儿) 金黄金黄的落叶(麦田、稻田、油菜花)青青的假山( 小虾、草地) 绿绿的草地( 小草、叶子 )弯弯的小河(月儿、小船) 有趣的问题 难忘的日子美丽的风景 精彩的球赛 高远的蓝天 雪白的肚皮挺拔的松树 茂密的树林 会心的微笑 透明的翅膀淘气的娃娃 美丽的夏夜 可口的松果 闷热的天气亮晶晶的眼睛 绿油油的荷叶 多彩的季节 金黄的稻子宽宽的街道 高高的房子 满意的笑容 雪白的肚皮鲜艳的红领巾 轻巧的桥 美丽的衣裳 快乐的时光长长的小路 了不起的创举 大大的脑袋 黑灰色的身子温暖的春天 炎热的夏天 凉爽的秋天 寒冷的冬天(4)、照样子写出来。①亮晶晶 凉冰冰 绿油油 胖乎乎 光秃秃兴冲冲 红润润 懒洋洋 慢吞吞 静悄悄② 飞来飞去 走来走去 跑来跑去 跳来跳去说来说去 写来写去 游来游去③ 又香又甜 又大又圆 又高又大 又细又长又白又胖 又大又红 又大又多④ 高兴——高高兴兴 大小——大大小小 多少——多多少少红火——红红火火 许多——许许多多 来往——来来往往干净——干干净净 明白——明明白白四、 句子 1、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通过把句子写完整的训练,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完整的一句话,以达到让他们写一句完整话的目的。全册共有以下9种练习句式。(1)、( )替/给/帮/为( )。例:我替爸爸拿拖鞋。 我给妈妈洗手绢。我帮老师收作业。 我为大家扫地。(2)、( )正( )呢!例:李 老师正忙着改作业呢!小鸡正忙着吃虫子呢!我正忙着写作业呢!(3)、( )渐渐( )。例: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天气渐渐热起来了。小树渐渐长高了。(4)、( )一边( )一边( )。例:小鸟一边飞一边叫。他一边说一边笑。爸爸一边喝水,一边看书。妈妈一边洗手,一边说话。老师一边说,一边写。(5)、“把”字句与“被”字句互改。( )把( )。 ( )被( )。例:老牛把草吃完了 。 草被老牛吃完了。我把门打开 了。 门被我打开了。(6)、( )那么( ),那么( )。例:西瓜长得那么大,那么圆。 苹果那么香那么甜。我的头发那么长,那么黑。 他的脸那么白那么胖。(7)、( )已经( )。例:我已经长大了。 小树已经发芽了。春天已经到了。 我已经写完作业了。(8)、( )像( )。例:月儿弯弯的像小船。 小燕子的尾巴像剪刀。荷叶像一把小圆伞。 我们像花儿一样美丽。(9)、( )十分( )。例:我十分专心地看书。他十分高兴地回家去了。(十分 =特别=非常=格外 )五、课文1、本册要求背诵的课文如下:《1柳树醒了》、《9两只鸟蛋》、《4春晓、村居》、《13所见、小池》、《14荷叶圆圆》、《16要下雨了》(自选)、《18四个太阳》、《19乌鸦喝水》、《20司马光》、《24画家乡》(自选)、《25快乐的节日》2、对此我做了以下的摘录:(1)春雷跟柳树(说话),(春雨)给柳树洗澡了,(春风)给柳树梳头,柳树跟(孩子们)玩耍了,玩着玩着,小(朋友)们,(长高)了。(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3)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我(小心)地捧着鸟蛋,(连忙)走到树边,轻轻地把鸟蛋(送还)。我仿佛(听见)鸟儿的欢(唱),抬起头来,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4)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6)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表示要(下雨)了。(7)我画了个(四)个太阳:(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金黄的太阳送给(秋天),(红红的)太阳(照亮)冬天,(春天的)太阳是彩色,(因为)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8)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9)司马光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10)孩子们(爱家乡),也(爱画自己美)丽的家乡。(11)(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儿)吹向我们,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12)朝看太阳辨(西东),夜望北斗知(北南)。蜻蜓低飞(江湖)畔,即将有雨在眼前。大雁(北)飞天将暖,燕子(南)归气转寒。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13)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14)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15)(地球爷爷)的手就是(地心)引力。(16) 植树节 是每年的(3月12日)。(17)(《春晓》)(《村居》)是描写(春天)的古诗,描写夏天的古诗有(《所见》)、(《小池》)。(18)青蛙小的时候叫蝌蚪。(19)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表示要(下雨)了。(20)燕子会捉(空中)的害虫,青蛙会捉(田里)的害虫,啄木鸟会捉(树干上)的害虫,七星瓢虫专(爱吃)(叶子上)的蚜虫。(21)取人之(长),补己之(短)。(2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23)( )月( )日是 国庆节 。 ( )月( )日 是妇女节。( )月( )日是 元旦 节。 ( )月( )日 是 中秋节 。( )月( )日是 儿童 节。3、把乱的词语连成一句通顺的话。六、阅读 。阅读的复习其实可以说是各个复习知识要点的一个综合体现。复习阶段,我们可以注重学生这些阅读方法和能力的培养:①正确、通顺地拼读文字材料,知道大致的意思。②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③运用指定的符号在文中找到要求的语句。④在文字材料中,寻找问题的答案。⑤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进行语言的积累。七、看图写话本册的写话复习,重点要指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1、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仔细观察画面,弄懂图意。3、积累一些句式,如:谁干什么。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并能运用指定的句式来写话。4、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把话写完整、写通顺。5、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6、认真检查写好的句子,发现错别字及时改。 一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二 一、会写字及组词1 春夏秋冬春(春风)(春雨)(春天)(春日)风(风雨)(风云)(大风)(东风)冬(冬天)( 立冬 )(冬日)(冬雪)雪( 大雪 )(风雪)(雪人)(雨雪)花(开花)(花白)(雪花)(白花花)飞(飞鸟)(飞天)(飞虫)(飞机)入(入学)(入口)(出入)(入门)2 姓氏歌姓(姓名)(姓李)(姓王)(姓吴)什(什么)(干什么)(为什么)么(多么)(什么)(好么)(对么)双(双手)(双目)(双耳)(双人)国(中国)( 国画 )(立国)(国学)王(国王)(王后)(王子)(大王)方(对方)(大方)(比方)(东方)3 小青蛙青(青蛙)(青天)(青鱼)(青年)清(清水)( 清明 )(清早)(清白)气(天气)(力气)(和气)(正气)晴(晴天)(晴好)(晴日)(晴空)情(友情)(同情)(心情)(人情)请(请问)(请人)(回请)(申请)生(学生)(花生)(生气)(出生)4 猜字谜字(生字)(字画)(名字)(字体)左(左右)(左手)(左耳)(姓左)右(右手)(右耳)(左右)(山右)红(红花)(火红)(口红)(红木)时(小时)(时间)(有时)(四时)动(生动)(动心)(开动)(动手)万(万里)(万国)(万年)(十万)二、易写错的字春:下面是“日”,不要写成“目”。雪:上面是雨字头,不要写成“雨”字。入:撇短捺长。姓:左边不要写成“忄”。双:左边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国:里面是“玉”,不要写成“王”。方:上面有“丶”,不要写成“万”。气:共四笔,不要写成“乞”。晴:左边是“日”,不要写成“目”。字:下面是“子”,不要写成“于”。左:被包部分是“工”,不要写成“土”。万:上面没有点,不要写成“方”。三、会认字霜 吹 落 降 飘 游 池 入 姓 氏 李 张 古 吴 赵 钱 孙 周 王 官 清 晴 眼 睛 保 护 害 事 情 请 让 病 相 遇 喜 欢 怕 言 互 令 动 万 纯 净 阴 雷 电 阵 冰 冻 夹四、多音字落 的 降 什 少 好 重 相五、反义词出——入 降——升 好——坏清——浊 晴——阴 左——右凉——热 爱护——伤害喜欢——厌烦 广大——窄小六、近义词保护——爱护 喜欢——喜爱七、词语搭配保护禾苗 保护眼睛 保护益鸟爱护小青蛙 爱护公物 爱护小动物八、好句积累1.描写四季景物的诗句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冬: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高适《别董大》)2.关于青蛙的古诗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宋·范成大《晚春田园杂兴》)蛙声篱落下,草色户庭间。(唐·张籍《过贾岛野居》)3.含有 谜语 的古诗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唐·李峤《风》)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一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三 汉语拼音:1、目标:(1)能读准声母、韵母,准确拼读音节,读准四声及轻声音节。(2)能背诵《声母表》。熟悉《韵母表》、和整体认读音节。(3)能按要求在四线格里规范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4)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根据拼音写出要求学会的汉字。2、《声母表》、《韵母表》和整体认读音节。(1)声母:bpmfdtnlgkhjqxzhchshrzcsyw(2)韵母:①单韵母(6个):aoeiuü②复韵母(9个):aieiuiaoouiuieüeer③鼻韵母(9个):aneninunünangengingong(3)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yinyunyuanying(前10个音节,相对来说好记些。后面6个音节,可列出相应的字,编成一句话:“夜月隐,云愿迎。”)3、重点及方法:(1)声母:A、形近字母:b—d—p—q:这几个声母都是由一竖和一个半圆组成的,只是半圆所在的位置不一样,学生最容易混淆。在复习时,我们可以结合一些 顺口溜 帮助学生记忆,比如:像个6字bbb,9字反写ppp,6字反写ddd,像个9字qqq。或是b和d对面坐,肚子向左的是b,肚子向右的是d?还可以让学生动手用小棒和半圆拼一拼,摆一摆,在游戏中加深印象。n—h、t—f:这两组声母的字形比较像,可以让学生用顺口溜读一读,或是动动手,用手指摆一摆这几个字母的样子。B、音近字母:我们南京人的语音缺陷:鼻、边音不分,前、后鼻韵母不分,这几组就要特别加强练习:n—l、z—zh、c—ch、s—sh。C、顺序:声母按唇音、舌尖音、舌根音、舌面音、翘舌音、平舌音,特定声母y、w的顺序排列。我们的教材将翘舌音和平舌音的教学顺序互换位置,是为了先易后难,便于教学。但是在记忆声母表的顺序时,就应给学生指出,翘舌音在前,平舌音在后。(2)韵母:韵母按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的顺序排列。形近:ie—ei、iu—ui、un—ün音近:en—eng、in—ing、eng—ong(3)整体认读音节:整体认读音节的特点是要整体认读,不用拼读。(4)标调规则:一声平二声仰三声拐弯四声降,叫做汉语拼音声调符号。用ˉˊˇˋ表示。①a母出现不放过,(即韵母中凡是有a的,标在a上。)②没有a母找oe,(没有a,但有o或e的,标在o或e上。)③iu并列标在后,(i和u并列时,标在后面。)④单个韵母不必说。(单个的韵母,当然就标它上面了)⑤前鼻音:指拼音中以“n”结尾的韵母,如:anianuanüaneninuenün。⑥后鼻音:指拼音中以“ng”结尾的韵母,如:angianguangenginguengongiong。⑦平舌音:指拼音中以“z、c、s”开头的声母。⑧翘舌音:指拼音中以“zh、ch、sh、r”开头的声母。。(5)拼写规则:1)按顺序默写声母表或填写声母。2)找出音节中的声母或韵母。3)分解音节或合成音节。4)看图把音节补充完整。5)给音节标声调。6)在音节中找出整体认读音节。7)看图选择正确的音节。8)分别找出声母、韵母、音节。二、字词:1、目标:(1)能准确认读生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在田字格里写字。能用学过的生字组词、说话。(2)复习和掌握一些常用的识字方法。(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及主动识字的愿望。

对联的格律

有:西、覆、覀、覇、覃、覂、覈、覅、覊、覄、覉

要字的偏旁为:覀

一、西的释义:

1.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太阳落下去的一边:~面。河~。往~去。夕阳~下。

2.(Xī)西洋;内容或形式属于西洋的:~餐。~医。~服。~式。学贯中~。

3.姓。

组词:广西 西方 西瓜 巴西 西天

二、覆的释义:

1.盖住:~盖。被~。天~地载。

2.底朝上翻过来;歪倒:颠~。前车之~,后车之鉴。

组词:覆亡 倾覆 覆辙 被覆 颠覆

三、覇的释义:

1.依靠权势蛮横地欺压群众的坏人:恶~。

2.霸占:军阀混战,各~一方。

3.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春秋五~。

4.指霸权主义:反帝反殖反~。

组词:起覇 丰覇 骄覇

四、覃的释义:

1.延及。

2.深:~思。

组词:覃研 广覃 覃平 覃被 参覃

五、覈的释义:

1.检验﹑查核。

2.详实﹑严谨。

3.深刻。

4.米麦舂馀的粗屑。

组词:审覈 研覈 直覈 论覈 酌覈

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我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见《应用写作》1987年第1期《漫话对联》)

对联的正规名称叫楹联,俗称对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喜闻乐见。对联格律,概括起来,是六大要素,又叫“六相”,分叙如下:

一是字数要相等。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 “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上联‘袁世凯’三个字和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是"对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如明代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

桃花流水之曲;

绿荫芳草之间。

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是可以的。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一人千古;千古一人。二是词性相当。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日月风雨等)、 时令(年节朝夕等)、 地理(山风江河等)、官室(楼台门户等) 、草木(草木桃李等) 、飞禽(鸡鸟凤鹤等)等等。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天文对时令、 天文对地理 、地理对宫室等等。

三是结构相称。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如李白题湖南岳阳楼联:

水天一色;

风月无边。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其中,“水天”对“风月”皆为并列结构,“一色”对“无边”皆为偏正结构。

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四是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如:

莫放 春秋 佳日过;最难 风雨 故人来。

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比较长的对联,节奏也必须相应。

五是平仄相谐。什么是平仄?普通话的平仄归类,简言之,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

(一)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二)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如:

书山有路勤为径。

○○●●○○●

学海无涯苦作舟。

●●○○●●○

(○为平,●为仄。"学"字按《平水韵部》为入声)

对联平仄问题不是绝对的,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变通。如对联中出现叠字、复字、回文、谐趣、音韵等等,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有的因联意需要时也可以例外。

六是内容相关。什么是对联?就是既“对”又“联”。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还差一个“联”。“联”就是要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但对联的任何规则都有例外,“内容相关”也是如此。对联中有两类极特殊的对联。一是"无情对",上下联逐字逐词对仗工整,但内容毫不相关(或有似是而非的联系),上下联联意对比能造成意想不到趣味性。如:

树已半寻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上下联中,“树”、“果”皆草木类;“已”、“然”皆虚字;“半”、“一”皆数字;“寻”、“点”皆转义为动词;“休”、“不”皆虚字;“纵”、“相”皆虚字;“斧”、“干”则为古代兵器。全联以口语对诗句,更显出乎意料之趣味。

二是分咏格诗钟。上下联分别咏出不相干的两个事物;逐字逐词对仗工整;通过联意从某一点上把两件事物关连起来。分咏格诗钟有些类似无情对,还类似谜语,但不同点也很多,有兴趣的联友可作进一步研习。

楹联强调内容相关,但又禁忌同义相对,称为“合掌”。所谓忌同义相对,指上下联相对的语句,其意思应尽量避免雷同,如“旭日”对“朝阳”、“史册”对“汗青”、“神州千古秀”对“赤县万年春”、“生意兴隆通四海”对“财源茂盛达三江”等,就属合掌。当然,个别非中心词语的合掌,或者合掌部分在联中比重很小,无伤大雅。

情经典对联:

上联:情已欠费,爱已停机,缘份不在服务区

下联:思无应答,想也占线,感情不能再充电

横批:爱若移动,心无联通

古代经典对联

上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下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此联为明徐渭所作。上联指年少时好读书却不爱好读书,年老时爱好读书不好读书。

上联:理想莫享醴。

下联:前途弗图钱。

上联:独览梅花扫腊雪.

下联:细睨山势舞流溪.

此联的妙处在于上联急读如音阶:‘多来米发索拉西’。下联为方言读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

上联:暑鼠凉梁,提笔描猫惊暑鼠。

原对:饥鸡盗稻,呼童拾石打饥鸡。

古对:渴鹤汲漈,令奴响枪击渴鹤。

此联又作‘暑鼠量梁’。

上联:暑鼠凉梁,笔璧描猫暑鼠惊竟沿檐,撞桩斯死,耄猫食尸。

原对:缺!

吾对:饥鸡盗稻,同童拾石饥鸡逸亦飞扉,碰棚彼毙,矢石落箩。

此联为网友改上联而出之新联,余勉而对矣。

上联:鸡饥争豆斗。

下联:鼠暑上梁凉。

上联:溪西犀喜戏。

下联:囿右鼬悠游。

上联:今宵消夏。

下联:明晌赏花

上联:士农工(宫)商角徴羽。

下联:寒热温凉(良)恭俭让。

上联:游西湖,提锡壶,锡壶落西湖,惜乎锡壶。

原对:缺!

古对:逢甲子,添家子,家子遇甲子,佳姿家子。

吾联:过九畹,擎酒碗,酒碗失九畹,久惋酒碗。

吾联:过桐岩,射彤雁,彤雁毙桐岩,痛焉彤雁。

九畹:三峡的九畹溪。

上联:泥肥禾尚瘦。

下联:晷短夜差长。

此联谐音‘尼肥和尚瘦’;‘鬼短夜叉长’。

上联:削发又犯法。

下联:出家却带枷。

此联为嘲一和尚犯法所作。

上联:禾花何如荷花美。

下联:莓子每比梅子酸。

上联:画庙庙画妙化庙。

下联:名园园名圆明园。

上联:玛瑙原非马脑。

下联:琅玕不是狼肝。

上联:下大雨麦子灌种。

下了:旱高地田禾必干。

此联谐音夏大禹;墨子春秋诸子(麦、墨古同音);管仲:春秋人物;汉高帝:汉高祖刘邦;田何:汉初《易》学大师;比干:商纣的大臣。

上联:近世进士尽是近视,京师禁试进士,进士襟湿,巾拭。

原对:无!

上联:佛印水边寻蚌吃。

下联:东坡河上带家来。

上联:扬子江头渡杨子。

下联:焦山洞里住椒山。

上联:空中一朵白莲花,风捧奉佛。

下联:峡里几枝黄栗树,月远怨猿。

上联:玉澜堂,玉兰蕾茂方逾栏,欲拦余览。

下联:清宴舫,清艳荷香引轻燕,情湮晴烟。

上联:宝塔六七层,中容大鹤。

原对:通书十二页,里记春秋。

上联:霜降降霜,谁怜孀妇双脚冷。

下联:谷雨雨谷,我惜姑娘孤身寒。

此联是1943年《大公报》征联,由陈毅元帅对出,此联同时也是节气联。

上联: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下联: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上联:贾岛醉来非假倒。

下联:刘伶饮尽不留零。

上联: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下联: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

古对:和尚立河上,河上崩,和尚奔。

注:古乐字读 Luo 音。

上联:树上桐子,树下童子,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原对:屋前园外,屋内员外,员外扫园外,园外净员外静。

吾联:院后廊中,院里郎中,郎中行廊中,廊中幽郎中悠。

上联:先生磨墨,墨溅先生两脉墨。

原对:枚香烧煤,煤爆枚香双眉煤。

古对:牧童伐木,木伤牧童二目木。

吾联:铁拐熬胶,胶粘铁拐独脚胶。

新联:瞽者摸脂,脂糊瞽者十指脂。

上联:峰上栽枫,风吹枫动峰不动。

原对:路边宿鹭,露落鹭惊路难惊。

吾联:檐前憩燕,烟迷燕飞檐难飞。

上联:童子执桐木,撞铜钟,同声相应。

下联:妃嫔着绯衣,叩扉户,非礼勿言。

上联:新妇负薪归,涤新釜而煮新腐。

下联:道官观稻去,回道观而戴道冠。

上联:爹打弟,弟滚地,嫂嫂烧苕哄地弟。

下联:姐呼鸡,鸡藏箕,叔叔嗉黍引箕鸡。

上联:妈妈骑马,马慢妈妈骂马。

原对: 缺!

吾联:妞妞溜牛,牛蹴妞妞拗牛。

上联:何所长,何所长,何所长因何当所长。

原对:缺!

吾联:寿长老,寿长老,寿长老缘寿称长老。

新联:莫将骑,莫将骑,莫将骑切莫毁将骑。

此联上联指:何所长(姓何的所长),有何特长,何所长因何当『上』所长。下联指:寿长老(姓寿的长老),年龄又长又老,寿长老因为长寿称长老。新联为碧影所对,指:莫将骑(姓莫的将骑),千万别骑上马,莫将骑切莫毁掉自己将骑的名声。

上联:和尚过河,手掣荷花何处插?

下联:侍郎游市,眼前柿树是谁栽?

吾联:委员入闱,脸上威风为甚猥!

上联:和尚法正,提汤上塔,大意失手,汤淌烫塔。

下联:裁缝老徐,与妻下棋,不觉漏眼,妻起弃棋。

上联:姑娘栽谷,谷秧掉姑娘脚前。

下联:指挥烧纸,纸灰飞指挥头上。

上联:嫂扫乱柴呼叔束。

下联:姨移破桶令姑箍。

吾联;妈抹脏物使妻弃。

此联为明唐伯虎和祝枝山所对。

上联:瞽者打鼓瞽打鼓。

原对:新妇负薪新负薪。

吾联:秃子擒兔秃擒兔。

上联:姥姥喝酪,酪落姥姥捞酪。

原对:舅舅架鸠,鸠飞舅舅揪鸠。

吾联:娃娃捉蛙,蛙藏娃娃挖蛙。

上联:雨打沙滩,沉一渚陈一渚。

古对:雨筑泥墙,捣一堵倒一堵。

下联:风吹蜡烛,流半边留半边。

自对:水中钉桩,进半寸浸半寸。

自对:霜过芭蕉,黄半边荒半边。

上联:围棋赌酒,一着一酌。

下联:坐漏读书,五更五经。

上联:李打鲤归岩,李沉鲤又出。

下联:风吹蜂落地,风停蜂再飞。

上联:黄黍地中走黄鼠,鼠拖黍穗。

下联:白杨树下卧白羊,羊啃杨枝。

吾联:花棘丛内跳花鸡,鸡穿棘梢。

上联:蚂蚁树下马倚树。

下联:鸡冠花前鸡观花。

上联的蚂蚁树指被白蚁蛀空的枯树。

上联:老鸦踏断老桠枝,鸦飞枝落。

下联:仙鹤归来仙壑涧,鹤唳涧鸣。

此联为刘攽对刘敞。

上联:鹰立树梢,月照影斜鹰不斜。

下联:猫伏墙角,风吹毛动猫未动。

上联:鸡站箕沿上,鸡压箕,翻箕扑鸡。

下联:驴系梨树下,驴挨梨,落梨打驴。

上联:髻上杏花何有幸。

下联:枝头梅子岂无媒。

此联为某妓对赵抃。

上联:读高中,望高中,死记大学。

原对:缺!

吾联:取花种,把花种,花间春秋。

吾联:同云长,观云长,云欲河图。

此联上联两‘中’字音不同意也不同,而且‘死记大学’谐音《史记》《大学》两书名。下两个下联一个指《花间集》《春秋》前‘种’指种子,后个指种植;一个指《韵语》《河图》前云长指关羽,后个通云涨。

上联:酒热不须汤盏汤。

下联:厅凉无用扇车扇。

此联上联后一‘汤’读‘烫’,下联后一‘扇’读‘煽’。

上联:朝官多戴朝冠。

下联:宫婢常持宫被。

此联为王守仁对某官。

上联:移椅倚桐同赏月。

下联:点灯登阁各观书。

此联相传为宋包拯破奇案的一联。

上联:天上星,地下薪,人中心,字义各别。

原对:云间雁,檐前燕,篱边鷃,物类相同。

吾联:园内猿,池里鸳,海中鼋,处物亦非。

上联:九曲桥下湖空,空壶下桥取酒。

下联:陶宅院前酣醉,醉汉前院摘桃。

上联:钟鼓楼中,终夜钟声撞不断。

原对:金科场内,今日金榜才题名。

新联:俚歌曲里,历朝俚语续无穷。

新联:候车台后,厚情候鸟去重来。

此联为南京钟鼓楼联。新联一为刘正所对,二为王堂政所对。

上联:地脉默然生麦叶。

下联:天河何不种荷花。

此联为清曾棨对师。

上联:风送钟声花里过,又响又香。

下联:月映萤灯竹下眠,越凉越亮。

上联:鸡蛋无盐真淡蛋。

下联:猪肠未切好长肠。

上联:同人同过铜驼岭。

下联:今上今开金马关。

此联为清楼仲彝对都维明。下联指乾隆开西域一事。

上联:港口撑船,因船钱而讲口。

下联:窑头买瓦,为瓦价以摇头。

此联为苏轼所作。‘讲’方言读(gang)。

上联:密云不雨,通州无水不通舟。

下联:钜野皆田,即墨有秋皆即麦。

此联嵌密云、通州、钜野、即墨四县市名,‘麦’字古音(mo)。

上联:老枣靠道倒。

下联:矮槐捱阶栽。

此联为明杨慎对杨廷和。为同韵联。

上联:调琴调新调,调调调来调调新。

原对:种花种好种,种种种成种种香。

此联为双音联,上联调字中一、二、六读(tiao);调整的调。三、四、五、七、八读(diao);音调的调。原对种一、二、六种读(zhong

);种花的种,后个读(zhong )花种的种。

上联:盛盛盛盛盛盛盛。

下联:行行行行行行行。

此联为浙江绍兴一幅戏台联,上联二、四、七的盛读(SHeng ),一、三、五、六读(CHeng

);下联的二四七的行读(Xing),一、三、五、六读( Han )。这样上联成了演戏的声音,下联成了台下人声鼎沸的嘈杂声。

上联:朝朝朝朝朝朝汐。

下联:长长长长长长消。

此联为福州罗星塔联。上联读为:朝朝潮,朝潮朝汐。下联读为:长长涨,长涨长消。

上联:乐乐乐乐乐乐乐。

下联:朝朝朝朝朝朝朝。

此联为故宫太和殿联。上联读为:乐曰,乐曰,乐乐曰。下联读为:召朝,召朝,召召朝。意为朝朝朝拜。

上联:朝云朝朝朝朝朝朝朝退。

下联:长水长长长长长长长流。

此联为四川朝云庙联。上联读为:朝云潮,朝朝潮,朝潮朝退。下联读为:长水涨,长长涨,长涨长流。

上联:着黄衫,把黄扇,远上黄山吃黄鳝,且观那云长长长散。

原对:缺!

吾联:夹银盒,持银荷,飞往银河擒银鹤,自涤此浪朝朝朝合。

上联:长长长长长长长。

下联:长长长长长长长。

横披:长长长长。

此联上联读为:长涨长涨长长涨;下联读为:涨长涨长涨涨长。横批读为:涨长长涨。

上联: 长长长长长长长。

下联:长长长长长长长。

徐渭题豆芽菜店。长读(chang ),长读(zhang )。

上联:见见见见见见见。

下联:齐齐齐齐齐齐齐。

此联为台湾台北贡寮西灵岩联。上联读为:见现见现见见现;下联读为:齐斋齐斋齐齐斋。

上联:见见见见见见神主。

下联:朝朝朝朝朝朝圣驾。

此联上联读为:见现见现见现神主;下联读为:早朝早朝早朝圣驾。意为天天朝拜圣驾。

拆字同形联

由于这个联集里没对上得比较多,所以想在这里阐述下我对绝对的看法。我个人认为创作一个绝对是没什么得意的,似乎还因该感到可悲。所谓对联,无论字面上对和联都有双的意思外,本身上下方可称联。真正得意事应该是对上或者创作出一个妙趣横生的奇联,而不是制造出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玩意,以刁难人取乐,却不知此联要连自己都对不上,还有什么得意呢。但这里录入绝对的意思是希望有真正的高手能够指教一二,无某才疏学浅,实在对不上了!惭愧惭愧!

上联:岑溪山水今奚在。

下联:无!

此联中‘岑溪’为广州一地名。有几个下联但都不好,比如:‘铁场金土失易得’铁场镇在广东龙川县;‘瑚垵玉土胡安存’瑚垵在台湾嘉义市。此联的‘胡安存’对‘今奚在’可谓工对了,但‘瑚垵’所引实在偏僻蹊跷。

上联:好女子,问门口,已酉生,何人可配。

下联:缺!

此联的下联有几个,但都不是很妙,因为上联无一丝斧痕,实属联中极品。如:

倪人儿,孕乃子,亥子时,殅歹生孩。

上联:众人从森林拾木。

下联:无!

上联:众人从森林锯木煮姜汤。

下联:无!

我再以上联加以变化,后五字各嵌入五行部首。

上联:马伫塞下雄关,望天山,怀张骞。

原对:车过临河易水,入秦川,思荆轲。

吾联:月偏南阳草庐,眺祈山,怅孔明。

新联:人约金山断桥,观雷锋,想许仙。

此联为拆字带典故。上联中‘马伫塞下’指把‘塞’字下面的‘土’换成‘马’字,则成了‘骞’字。原对‘车过临河易水’指‘轲’字。第四个为楚山所对。

上联:冰比冰水冰。

原对:无!

吾联:木没木呆木。

此联为金庸先生所出,一直无人能对。我以本地方言里骂人为‘木脑’,并且最后的‘木’的意思也是‘很傻的’意思,而对‘木没木脑木’。后来由碧影改为‘木没木呆木’则更好。

上联:楸树花,秋不开夏开。

原对:缺!

吾联:针木菇,金难生木生。

新联:情花果,青不甜熟甜。

此联的第四个为楚山所对,对的很好!

上联:六木森森,桃梅松柏杨柳。

原对:四山出出,泰华嵩岳昆仑。

吾联:八口嚣嚣,呜哇唉叹咒骂。

吾联:八火燚燚,爆炸燃烧烯荧。

此联难处在那数字,原对以泰华来对甚是奇思的,因‘泰华’(特指泰山,非泰山和华山合称。)在古人的观念为万山之尊,故无‘山’旁亦当以山视之。所以不仅扣‘四’而有名正言顺。妙!而我的以咒骂分别为二口而凑成八口,哈哈哈哈!

上联:枣棘为薪,截断劈开捆成四束。

原对:阊门起屋,移多补少盖作两间。

吾联:本末成树,春生秋长崛起一林。

新联:炎焱乃焰,炸飞爆散化为五火。

此联为乾隆和刘墉所作,可谓奇极至巧。新联为潇寒所对。

上联:戊戌同体,腹中止欠一点。

下联:己巳连踪,足下何不双挑。

此联出自《联斋志异》《狐联》:焦生,章丘石红先生之叔弟也。读书园中,宵分有二美人来,颜色双绝。一可十七八,一约十四五,抚几展笑。焦知其狐,正色拒之。长者曰:“君髯如戟,何无丈夫气?”焦曰:“仆生平不敢二色。”女笑曰:“迂哉!子尚守腐局耶?下元鬼神,凡事皆以黑为白,况床第间琐事乎?”焦又咄之。女知不可动,乃云:“君名下士,妾有一联,请为属对,能对我自去:戊戌同体,腹中止欠一点。”焦凝思不就。女笑曰:“名士固如此乎?我代对之可矣:己巳连踪,足下何不双挑,”一笑而去。

上联:思恩两颗心,因田加税。

下联:河池一边水,也可免粮。

广西有二县名思恩和河池,一次一布政使召见两县令,要求加收赋税,两县令皆以当地穷困要求免税,布政使便出上联。上联嵌‘思恩’县名,且拆的十分巧妙。不料河池县令以河池应口对出下联,且联义相对,可谓捷才。布政使无奈,只好免去赋税。

上联:有意破宗。

下联:无心宁国。

北宋年间,铸‘崇宁通宝’。宋徽宗命蔡京书写。蔡京为了节省壁画,以便铸字,将‘崇’字中间以一笔上下相贯,这是古时常用的方法。而‘宁(繁体作宁)’中间的‘心’去掉。本来是一个惯例。但蔡京是一代奸相,所以有人借题发挥,吟成上联,信手拈来,浑然无隙,入木三分,叹为观止。

上联:夫子天尊大士,头上不同。

下联:宫妃宦者官人,腰间各别。

吾联:牛郎先哲生员,足下非类。

此联尤其是‘腰间各别’实在令人忍俊不住。

上联:钱有二戈,伤坏多少人品。

下联:穷之一穴,埋没若许英雄。

上联:东庙阚,西庙房,东西两庙,门户相当,方敢对坐。

下联:南京河,北京城,南北二京,水土合流,可成霸业。

此联为明时一地有两庙,分别是三国东吴的阚泽和唐房玄龄的祠庙,故流传出上联。后有人以明设南北二京而对出此联。

上联:半山亭,伴仙停,仙停半山,山亭伴仙,仙山共留连。

原对:缺!

上联:弓虽强,石更硬,若非李广难没羽。

原对: 缺!

吾联:水其淇,心相想,不必屈子亦离骚。

此联要对不难,但要工对的话,‘虽’‘更’的词性实在难对上。

上联:唯吾知足,西南东北,四方皆口。

原对:缺!

此联亦可以称极品,妙处正在前四字。有几个下联,但都不好。比如碧影的:‘汀圢钉灯,水土金木,五行缺木。’此下联后半部对的很好,就是前四字完全是凑字了。还有我的:‘师引而望,左右上下,大道归一。’‘师引而望’出自《太平广记》里面的:其师引而望之曰,实是断章取意。

上联:鸿为江边鸟。

原对:蚕是天下虫。

新联:岩乃山下石。

此联的其他对子也很多,但还是原对为绝配。

上联:或在园中,拖出老袁还我国。

下联:余行道上,不堪回首望前途。

此联为袁世凯篡国时时人所作,尤其是下联不仅意境通邃,无一丝斧凿的痕迹。可谓拆字的典范。

上联:立足宜防岩下石。

下联:安身须避利旁刀。

上联:鸟入风中,衔去虫而作凤。

下联:马来芦畔,吃尽草以为驴。

上联:古文故人做。

原对:无!

古联:八刀分米粉。

古联:千里重金钟。

新联:车过连水涟。

吾联:二人从土坐。

此联因该以‘车过连水涟’为最好,虽然‘过’字需要假借为‘辶’。

上联:冯二马,驯三马,冯驯五马诸侯。

原对:伊有人,尹无人,伊尹一人冢宰。

吾联:已有头,己无头,已己缩头乌龟。

吾联:阮有邑,元无邑,阮元独邑疆陲。

此联为明太守冯驯所出,李自成所对。上联因太守古称五马诸侯。下联因宰相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故称一人冢宰。我的指鲁迅先生小说里的人物孔已己。另一个清云南提督阮烟台。注:‘阝’旁在古汉语是‘埠’旁;‘右耳’为‘邑’旁。‘埠’‘邑’通用。

上联:巫山夹巫峡。

原对:春草化春花。

吾联:漓水同漓洞。

趣味对联

上黄昏下黄昏 黄昏时候渡黄昏

东文章西文章 文章桥上晒文章

半边山,半段路,半溪流水半溪涸

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虚

其他著名对联

天下第一长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百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何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劲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孙髯题昆明大观楼,为“天下第一长联”)

八面威风转个弯私心一点,大模尸样勾入去有口难言。 (旧时讽刺伪公安局,上联为“公”字,下联为“局”字)

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 (方志敏撰)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乾隆出句,纪晓岚对)

小楼昨夜东风吹皱一池春水,梧桐更兼细雨能消几个黄昏 (梁启超集句联)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集金庸作品联,共14部,它们是: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成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

二人土上坐 / 一月日边明 (唐明皇与杨贵妃同坐之时,明皇手指玉冕之景问贵妃,贵妃对之)

狗啃河上(和尚)骨 / 水漂东坡诗(尸) (苏轼总是斗不过佛引。。哎。一日二人外出,苏东坡指着河上咬着骨头的狗,笑问其友佛印,而佛印则将印有东坡诗的扇子扔进水里,二人都不发一言)

关于“汉字每个部首偏旁的含义?”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白岚]投稿,不代表溟宇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umingyu.com/zhishi/202507-4872.html

(7)
白岚的头像白岚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白岚的头像
    白岚 2025年07月24日

    我是溟宇号的签约作者“白岚”

  • 白岚
    白岚 2025年07月24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汉字每个部首偏旁的含义?”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汉字每个部首偏旁的含义?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什...

  • 白岚
    用户072408 2025年07月24日

    文章不错《汉字每个部首偏旁的含义?》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