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四端
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既孔子之后的另一位儒学的集大成者,人们常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就是对孔子和孟子学说最精炼的概括,可以说一个义'字概括了孟子思想的全部内容。
孟子曾提出儒家著名的四端学说,所谓四端就是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它们分别是仁义礼智的发端,所以说四端。孟子认为这四端是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圣人,能够治理国家的根本,是一个人在世上的立足之本。
孟子提倡以人为本,坚持朴素的民本思想,这在两千多年前的封建社会之初的社会背景下,是一种非常超前的思想,也是孟子作为一位思想家的伟大之处。
当时人们的思想还没有十分开化,奴隶主虐待奴隶的事情经常发生,而且社会上还有各种处罚犯人的各种酷刑,甚至还用活人祭祀陪葬,当时的统治者认为只有用严刑峻法压制百姓,让百姓感到害怕,百姓还不敢犯上作乱,统治者的统治基础才会稳固。但是孟子指出民为本,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不忍之心,人都有羞耻之心,谦让之心。否则人与禽兽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一个国君不懂得爱护他的百姓,一味滥用刑法,即使百姓因为害怕表面上不敢表现出来,但是心里难免有怨恨,时间长了,慢慢累积,百姓总有一天心里愤怒的火山会爆发出来的,到时候恐怕离亡国的日子不远了。
孟子简介
一说起孟子,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就连很多外国人也是耳熟能详,孟子是战国时代的著名人物,他的思想和政治影响深远,他是一个可敬的学者,是非常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一个政治学家,并且他也是儒家学派的代表,孟子出生的年代是公元前的372年间,是邹人,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山东邹城市人。
说起孟子大家肯定第一时间还会想到另一个圣人也就是孔子,其实虽然经常说孔孟,但是实际上孟子与孔子之间距离大概有100多年之久的历史,我们从历史文献中了解到的孟子虽然出身在平民的家庭,但却是实实在在的贵族后代,他虽然在幼年的时候就没有了父亲,而且家庭很是贫苦,但是仍然勤奋而且很好学,以致成为后世所敬仰的大思想家。孟子的很多学说都受到孔派的影响,是儒家学说里面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孟子一生主张推行仁政,他曾经在战国时各个国家间进行着游学,虽然没有被各个国家所采纳,但是仍然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一部分影响,推行政治主张失败后的孟子,开始退而求其次,开始进行开坛式的讲学,教授学生,曾著有闻名于世的《孟子》七篇,当然还有很多的我们都很了解的著作,其中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还有孟子的许多著作都编入语文教课书里面,深得我们现代人学习和借鉴。
一、什么是四端?
“四端”具体来讲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分别为“仁”、“义”、“礼”、“智”的源头;孟子称这四个源头为“四端”。
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认为,这四端与生俱为,如同人有四肢一样,是天赋的。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就在于有这四端。有的人能扩充四端,努力培养;有的人则自暴自弃,不去充分发挥本性,因而形成了人品的高下善恶。但是,即使人品极端恶劣的人,他所固有的四端也不曾泯灭,只是隐而不显。
另外,孟子也将“四端”比作人的“四体”,比喻人性中的善如同四肢一样是与生俱来的。而且孟子认为认识到善的本性就需要将其发扬光大。
二、四端在宋代的发展
宋代理学家朱熹发展了孟子的这一思想,提出性情、体用之说,认为四端是情,仁、义、礼、智是性。性是心之未发,情是心之已发,“未发则具仁、义、礼、智、信之性以为之体,已发则有恻隐、羞恶、恭敬、是非、诚实之情以为之用”。有体而后有用,情是性的表现,而不是性。但由情可以知性之有,这叫“因用以著其本体”。朱熹的发挥,使儒家人性学说更加完备了。
附录:《论四端》原文与译文
原文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译文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先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
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极其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
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结语:“四端”中有着非常深奥的文化内涵,弘扬四端能不能改变社会不得而知,但是一定可以改变个人的素质,让人们学会与人为善。
本文来自作者[檀子阳]投稿,不代表溟宇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umingyu.com/jingyan/202508-16471.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溟宇号的签约作者“檀子阳”
本文概览:孟子四端 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既孔子之后的另一位儒学的集大成者,人们常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就是对孔子和孟子学说最精炼的概括,可以说一个义'字概括了孟子思想的全部内容。 孟子曾...
文章不错《孟子主张什么思想?》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