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介之推不言禄

介之推不言禄文选制作: 翁春文 学 与 传 媒 学 院标点?晋侯赏从亡者, 介之推不言禄, 禄亦弗及。推曰: ?献公之子九人, 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 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 天实置之, 而二三子以为己力, 不亦诬乎? 窃人之财, 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下议其罪, 上赏其奸, 上下相蒙,难以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难以处矣。 ? 其母曰: ?盍亦求之, 以死谁怼? ? 对曰: ?尤而效之, 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 不食其食。 ? 其母曰: ?亦使知之, 若何? ? 对曰: ?言, 身之文也; 身将隐, 焉用文之? 是求显也。 ? 其母曰: ?能如是乎? 与女偕隐。 ?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 以绵上为之田, 曰: ?以志吾过, 且旌善人。 ?以死谁注释? 1、 晋侯: 晋文公, 公元前637-前628年在位。? 从亡者: 晋文公重耳在做公子的时候,因避家难, 逃亡在外十九年, 群臣跟随因避家难, 逃亡在外十九年, 群臣跟随出亡, 所以说从亡。

从1、 张良是时从沛公。? 臣从其计。 ?吾欲与子从政? 2、 吾欲与子从政。2? 3、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4、 非以忿怒妄诛而从暴心也。 5、 与从父嵩俱为三公。? 6、 衡从其亩。? 7、 毛遂曰: ?从定乎? ? 楚王曰: ?定矣。 8、 从此道至吾军, 不过二十里耳。辨析 从, 纵。 从? 指?南北方向? 、 ?合纵? 及?放纵? , 后来写作?纵? , ?纵? 是?从?的区别字。 ?从? 作?随行, 侍从? 讲,的区别字从作读?纵? , 意思是?使?从? 。随行, 侍从讲,从容? (1) ?熟知余之从容。

(2) ?良尝闲, 从容步游下邳圯上。 ?日夜从容王密谋反事。? (3) ?日夜从容王密谋反事? (3)?亡? (1) ?今亡亦死, 举大计亦死, 等死,死国可乎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臣尝有罪, 窃计欲亡走燕。 (2)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2) (3) ?得与亡孰病? (4) ?山东豪俊并起而亡秦族矣。 (5) ?吾今日死, 公亦随手亡矣。 (6) ?心之忧矣, 曷维其亡。 ?(7) ?河曲智叟亡以应? (7)河曲智叟亡以应。?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则物力必屈。 辨析 亡, 奔。 亡赵? & ?奔赵?辨析 ?遗? 辨析亡失?遗, 亡, 失。

荆人有遗弓者。 ?杨子之邻人亡羊? , 人又亡铁者, 意其邻之子? 。 失道寡助? 。? 2、 介之推: 重耳的微臣。 姓介名推, 之是助词。 古人在姓名中往往加?之? 字,如《论语》 中孟之反, 《左传》 中宫之如《论语》 中孟之反, 《左传》 中宫之奇。? 不言禄: 不谈论禄赏。? 3、 及: 达到、 涉及。? 4、 献公: 晋文公的父亲。? 唯: 仅、 只。惠? 5、 惠: 晋惠公夷吾。 怀: 晋怀公子圉5晋惠公夷吾怀晋怀公子圉? 外: 指诸侯国。 内: 指臣民。? 弃: 厌弃、 丢弃。? 6、 绝: 灭亡。绝? (1) ?读《易》 , 韦编三绝? 。? (2) ?三十日不还, 则请立为太子, 以绝秦望。 (3)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绝境, 不复出焉。

? (4) ?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 (5) ?佗之绝技, 凡此类也。 (6) ?振乏绝。 (7) ?五绝? (五言绝句) 。? (8) ?佛印绝类弥勒。 ?绝? 《史记?滑稽列传》 : ?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 ?折骨绝筋, 终身不可以相及也。 《荀子?修身》 : ?折骨绝筋, 终身不可? 《荀子 修身》 :? 《吕氏春秋?知度》 : ?绝江有托于船。 《诗经?小雅?正月》 : ?终逾绝险, 曾是不意。 (泛指) 断绝横渡、 穿过尽极尽、 极(诗歌体裁) 绝句? 断丝辨析 绝, 乏。? 二者都有缺乏钱财的意思, 区别是:行而无资曰?乏 行而无资曰乏居而无资曰?绝?。

居而无资曰绝。? 7、 而: 连词, 连接的两部分之间的关系是选择关系。 ?而? 可以不译。? 8、 实: 副词, 真正、 实在。? 8、 实: 副词, 真正、 实在。? 置: 立。? 之: 指代晋文公。? 9、 而: 表转折关系。? 二三子: 指从亡者。? 10、 不亦?乎? : 表示反问的习惯句式,用委婉的反问语气, 表示肯定的意思。相当于现汉的?不也吗? ? 或?难道相当于现汉的不不是?吗? ?吗或难道? 诬: 欺骗。诬? 1、 《韩非子?显学》 : ?非愚则诬也。 ? ----欺骗, 言语不真实。? 2、 《宋史?秦桧传》 : ?其顽钝 *** 者,? 2、 《宋史 秦桧传》 :率为桧用, 争以诬陷善类为功。

? -----捏造罪状陷害人。其顽钝 *** 者,窃? 1、 ?吾先君文王克息, 获三矢焉, 伯棼窃其二。 ?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 贤于长安君。 2、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 贤于长安? 2、? 3、 ?窃载与之齐。盗? 1、 盗名不如盗货。? 2、 ?季康子患盗。 大盗移国?大盗移国。?贼? 1、 贼夫人之子。? 2、 使鉏麑贼之。反不讨贼? 3、 反不讨贼。3偷? 1、 ?赵孟将死矣, 其语偷, 不似明主。 2、 ?善为国者, 仓廪虽满, 不偷于农。 ?3、故旧不遗, *** 不偷。? 3、 ?故旧不遗, *** 不偷。 4、 ?使百吏免(勉) 尽(尽力) 而众庶不偷。 5、 、 ?晋国亦未可以贰, 晋国韩子不可偷也。

6、 ?楚有善为偷者。 ?辨析 盗、 贼、 窃、 偷。? 用做动词时, ?盗? 指偷窃, ?贼? 指毁害。 《荀子?修身》 : ?害良曰贼, ?窃货曰盗。 ? 用作名词时, ?盗?贼窃货盗指偷东西或窃取声誉的人, 而?贼? 则引申为乱臣或攻杀抢劫的人。用作名词时盗 盗? 与?窃? 比较, ?盗? 通常指偷东西的人, ?窃? 通常指偷东西的行为。 偷? , 先秦同?盗? 不是同义词。 汉代以后才有偷窃的意思, 并可通?盗? 构成同义联合式的复音词: 《论衡?答佞》 :成同义联合式的复音词?偷盗与田、 商同知, 偷盗以欲自劾也。

?论衡 答佞 盗? 字又作动词的修饰语, 表示私自或偷着干某种事情。 《论衡?骨相》 :?通有盗铸钱之罪。 12、 况: 连词, 何况, 况且。 表示更进一层。? 13、 义: 指公正、 合理应当做的。 名词? 13、 义: 指公正、 合理应当做的。 名词用如意动用法, 以?为义。? 14、 赏: 赏赐、 奖赏。 奸: 邪恶、 狡猾。? 15、 蒙: 欺。 处: 同处于朝。奸? 1、 ?奸王之位, 祸孰大焉? 又奸先王之理。 吕尚盖尝穷困? 2、吕尚盖尝穷困, 年老矣, 以渔钓奸周西伯。 2年老矣以渔钓奸? 3、 ?汉室倾颓, 奸臣窃命, 主上蒙尘。 4、 ?奸钱日多, 五谷不为多。 5、 ?赏善罚奸, 国之宪法也。

?辨析 奸、 奸 奸? 的本义是干扰, ?奸? 的本义是邪恶。? 后来?奸? 也可以写作?奸 后来奸也可以写作?奸? 简化为?奸? 。现在奸。 现在? 16、 盍: 何不的合音词。? 17、 怼: 怨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前置。前置? 18、 尤: 动词, 指责、 责怪。? 19、 焉: 兼词, 于是、 于之。尤? 1、 ?非臣之尤, 谁任其咎? 2 、 ?人, 动物之尤物。 居处恭俭? 3、居处恭俭, 食饮被服尤节约。3食饮被服尤节约 21、 若何: 固定结构, 问情状、 商可否。做谓语。? 22、 言, 身之文也: 判断句。? 22、 言, 身之文也: 判断句。

是: 指事代词。 作主语。?文? 1、 ?物相杂故曰文。 2、 ?今陛下能偃武行文, 不复用兵乎? 故文反?正? 为?乏? 3、故文, 反正3为乏。? 4、 ?未尝不临文嗟悼。 5、 ?皆衣文衣而武康乐? 。? 6、 ?文身断发。 7、 ?小人之过也必文。 ?文章? 1、 ?青黄杂糅, 文章烂兮。 2、 ?文章尔稚, 训辞深厚。 23、 偕: 共同。? 24、 绵上: 晋国地名。 为之田: 双宾结构。 给他作为祭田。 之: 指代介之推。构。 给他作为祭田。 之: 指代介之推。? 25、 志: 记载。主题? 文中颂扬了介之推母子不求俸禄, 不图功名的品德。 在晋文公流亡的过程中,介之推伴随多年, 当晋文公返国为君之介之推伴随多年, 当晋文公返国为君之时, 随性的群臣居功邀赏, 唯独介之推超脱于纷争之外, 并在其母的赞赏支持下, 偕隐与绵山。 介母的三番设问, 意在考验其子, 并非指使其子去追逐名利,作者笔法新奇, 值得玩味。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读书笔记

 1、直切:用同音字来注音,如?根,音跟?。

 2、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或?某某反?(唐前),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合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如?毛?,?莫袍切?。《康熙字典》用此法。

 3、偏义复词: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复音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只是作为陪衬。如?有缓急,非有益也。?缓急?指的是?有急?,?缓?字无意义。

 4、本义:词的本来意义。如,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

 5、引申义: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引申意义是?朝着?、?对着?。直接引申是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为间接关系。

 6、假借义:如同朱骏声所说是?本无其义,依声托字?,与本义不相。如解通邂(解逅即邂逅)。

 7、六书: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汉字形体的构造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A、象形:把事物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构成一个字,如日、月。

 B、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如上、下、本、末、亦、刃。

 C、会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常常是两个象形字的结合,如及。

 D、形声: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如江、沐。意符相同的形声字意义上大都合意符所标示的事物或行为有关。如贝与财物有关,言与言语有关,心与心理有关。

 E、转注:说法不一。

 F、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如?令?本为?发号?的令,后来借用为?县令?的令。

 8、古今字: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乐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那字部分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字为今字。如?责?,其?债务?等意义已经为?债?所替代,但?责任?等意义担任着,故而两者为古今字。

 9、异体字:由于时间或地狱的关系,人们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它,形成乐形体结构相差较大,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的字,如睹覩。

本文来自作者[墨染安然]投稿,不代表溟宇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umingyu.com/jingyan/202508-15852.html

(7)
墨染安然的头像墨染安然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墨染安然的头像
    墨染安然 2025年08月07日

    我是溟宇号的签约作者“墨染安然”

  • 墨染安然
    墨染安然 2025年08月07日

    本文概览:介之推不言禄文选制作: 翁春文 学 与 传 媒 学 院标点?晋侯赏从亡者, 介之推不言禄, 禄亦弗及。推曰: ?献公之子九人, 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

  • 墨染安然
    用户080701 2025年08月07日

    文章不错《2介之推不言禄》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