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好,说“油脂”是非极性分子,其实也不是特别贴切的,例如水溶性橄榄油,水溶性硅油,水溶性辛癸酸甘油脂等等都是存在的,只是看你所谓的“油脂”是否添加了亲水的链而已。广义上的油脂是非极性分子,是因为它们几乎都是长碳链结构,“油脂”实际上指代的是脂肪酸,高级脂肪酸酯,烷烃和芳香烃的一种通用名称,没有一种固定的结构。从分子角度来解释,首先就是密度,绝大多数“油脂”都远远低于水的密度,分子式含碳越多越疏水,也就是说,它们不存在与水或者极性溶剂的界面接触角,“极性”的异义就是“非极性”。其次是“油脂”是否扩链,比如接上了亲水羟基,那它便不再是非极性分子。最后,“油脂”被称作是非极性分子,从通俗易懂的说法来看,它们几乎都是碳氢化合物,为什么会“相似相溶”,这意味着至少两种化合物或者分子之间必须有共通性,也就是回到最前面所解释的——非极性一般只能和非极性相溶,极性一般只能和极性相溶,少量跨界相溶的比如THF,MEK等等都符合“相似相溶”的标准。另补一条不成文的大实话,很多“油脂”,其实最后一个字应该是“酯”,比如我们人体内最常见的TRIG,含有酯键多是疏水基。所以也导致了非极性分子遇到水分层的情况。
(1)C 18 H 32 O 2 (2)取代(或水解) 硬脂酸(或十八酸) (3)d (4)2C 3 H 5 (OH) 3 +6Na―→2C 3 H 5 (ONa) 3 +3H 2 ↑ |
(1)利用题给B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可得出B的最简式,然后利用B的相对分子质量可求出B的分子式为C 18 H 32 O 2 。(2)由转化关系可知反应①为油脂的水解反应(或取代反应),油脂为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故可知D为甘油(C 3 H 8 O 3 ),利用原子守恒,结合B的分子式与A的分子式可知,C的分子式为C 17 H 35 COOH,名称为硬脂酸。(3)油脂的皂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结合题给选项和有关信息可知d项说法不正确。(4)类比乙醇与Na的反应(金属钠可以置换出羟基中的H生成氢气),可知甘油D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的方程式。 |
本文来自作者[是你的采波呀]投稿,不代表溟宇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umingyu.com/jingyan/202508-14532.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溟宇号的签约作者“是你的采波呀”
本文概览:早上好,说“油脂”是非极性分子,其实也不是特别贴切的,例如水溶性橄榄油,水溶性硅油,水溶性辛癸酸甘油脂等等都是存在的,只是看你所谓的“油脂”是否添加了亲水的链而已。广义上的油脂...
文章不错《为什么油脂一般是非极性分子?》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