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朱新建、朱显谟、朱虚之、朱偰、朱树屏等。
2.朱新建:专职画家,《除三害》获全国少儿图书优秀奖。
3.代表作品有《皮皮鲁和鲁西西》《金元国历险记》等。
4.1953年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2014年2月10日去世。
5.朱显谟:教学科研工作者,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6.代表作品有《塿土》《中国黄土高原土地资源》《江西省土壤志》等。
7.1915年12月4日出生于上海崇明,2017年10月11日去世。
8.朱虚之:无产阶级革命家,1955年被授衔为开国少将、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9.1912年2月出生于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2000年11月8日12时20分去世。
10.朱偰:经济学家、文物保护暨历史学家,代表作品有金陵古迹名胜影集、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汗漫集等。
11.1907年4月15日出生于浙江省海盐县,1968年7月15日去世。
12.朱树屏,海洋生态学家,世界浮游植物实验生态学领域先驱。
13.代表作品有原生动物实验法等。
14.1907年4月1日出生于山东省昌邑县北孟乡朱家庄子村,1976年7月2日去世。
15.朱旦华(原名姚秀霞),原全国政协常委、江西政协副主席,长期致力于江西省妇联工作、致力于坚持完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
16.1911年12月26日出生于浙江慈溪,2010年5月29日去世。
1926年在济南建校的省立山东大学和1924年在青岛建校的私立青岛大学,真是一对难兄难弟。1928年,国民北伐军进抵山东,奉系军阀败逃。日本帝国主义借口保护侨民出兵济南,制造了“五·三”惨案,省立山东大学在动乱中经费无着,随即停办。同年,私立青岛大学也因奉系败逃,学校经费断绝停办,学生按大学结业处理。但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的报告,就下令在省立山东大学的基础上筹建国立山东大学。在筹备过程中,时任教育部部长的蒋梦麟与时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蔡元培商讨山东大学复校的办学地点时,蔡元培认为在青岛办学比之华北通衢、形势堪忧的济南,有远离战乱和自然条件的优势,“青岛之地势及气候,将来必为文化中心点,此大学之关系甚大”,得到蒋梦麟的支持。
1929年6月,国立山东大学筹备委员会奉令改为国立青岛大学筹备委员会,除接收省立山东大学外,并将私立青岛大学校产收用,筹备国立青岛大学。1930年4月,国民党政府任命杨振声为校长,9月21日,举行开学典礼,国立青岛大学正式成立。1932年行政院议决,将国立青岛大学恢复为国立山东大学,任命赵太侔接任校长。
学校初设文、理、教育三个学院,分为中国文学系、外国文学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学系、教育行政系和乡村教育系八个系。1932年9月,教育学院停办,学生大部分转入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同时增设工、农两学院。工学院设土木工程学系和机械工程学系。农学院设于济南,设研究、推广两部。在杨振声和赵太侔两位校长的带领下,山东大学迎来史上“第一次辉煌”。杨振声思想进步,富有远见,效法北京大学“兼容并包”、“科学民主”的办学方针,广聘专家学者,如闻一多、黄敬思、黄际遇、任之恭、傅鹰、沈从文、梁实秋、闻宥、游国恩、曾省、汤腾汉等著名学者均在校任教。学校发展较快,声誉日隆,国立青岛大学由此崭露头角。赵太侔原为国立青岛大学教务长,赞同杨振声的办学方针。接任后增聘老舍、洪深、张煦、丁山、王淦昌、童第周、曾呈奎等一批专家学者,师资阵营更为整齐,同时节省行政费用,添购图书、仪器,先后建成科学馆、工学馆、体育馆、化学馆、水力实验室及实习工厂等,改善了办学条件。此时期由于外部环境相对稳定,校内人才荟萃,名流云集,师生勤奋教学、成就斐然,成为学界仰重的国内知名高等学府。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11月国立山东大学由青岛迁往安徽安庆,不久再迁四川万县。图书、仪器、案卷分批运出,损失严重。1938年春学校在万县复课,不久教育部下令“暂行停办”。
1946年春,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国立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赵太侔再任校长。复校后设文、理、工、农、医五个学院,计有中国文学、历史学、外国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地质矿物学、土木工程学、机械工程学、电机工程学、农艺学、园艺学、水产水15个系,医学院不设系,并附设一个大学先修班和高级护士学校。1946年10月25日举行开学典礼,知名学者王统照、陆侃如、冯沅君、黄孝纾、丁山、赵纪彬、杨向奎、萧涤非、丁西林、杨肇、童第周、曾呈奎、王普、郭贻诚、王恒守、李先正、刘遵宪、朱树屏、严效复、杨宗翰、郑成坤、李士伟、沈福彭等应聘来校执教。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王哲、罗竹风、高剑秋率领军管小组进校,对学校进行接管整顿,山东大学从此进入新的时期。
1949年3月,山东大学和华东大学合校,仍命名为山东大学。华岗任校长兼校党委书记,童第周、陆侃如为副校长,设文、理、工、农、医五个学院,分中国文学、历史学、外国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地质矿物学、水产学、土木工程学、机械工程学、电机工程学、农艺学、园艺学、病虫害学、政治学、艺术学18个系。学校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学改革,大力开展科学研究。1951年创办《文史哲》杂志和《山东大学学报》,开辟了科学园地,促进了学术争鸣。从此山东大学进入了学术繁荣的新阶段,迎来“第二次辉煌”。
1958年国务院任命成仿吾为校长兼校党委书记。7月,山东大学归由山东省领导,同年10月奉命迁校济南。在迁校济南时,海洋、水产和正筹建的地矿三系留在青岛,发展成为现在的中国海洋大学。医学院也留下独立扩建为青岛医学院,这就是为何老一辈的青岛人仍称现在的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为“山大医院”的缘由。
2010年12月8日,教育部《关于山东大学征地建设青岛校区有关事项的批复》:“同意你校在青岛鳌山卫科技区新征3000亩土地,建设青岛新校区”。
2012年3月17日,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建设奠基典礼隆重举行。在那风云激荡的20世纪,山东大学与青岛携手走过了辉煌的30年,山大在青岛创造了“海洋学科远东第一”、“生物学科全国最好”和“文史见长”的三大美誉,青岛也因为有了山大而积淀了历久弥新的深厚城市文化。闻一多说,街市上和山野间密集的树叶,遮蔽着岛上所有的住屋,向着大海碧绿的波浪;沈从文说,返京以后着手的如《边城》等,也多酝酿于青岛;王统照说,从北平来,从上海来,从中国任何的一个都市中到青岛来,你会觉得有另一种的滋味……有人戏称,那时在青岛的大马路上一不小心就碰上一个文人,小巷子里一不留意就撞到一个作家,老楼洞子里时常与某个名记名编擦肩而过。闻一多、老舍、梁实秋、沈从文、萧涤非、方令孺、洪深、台静农、臧克家、童第周、王淦昌……那些在山东大学历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也存在于青岛的往事中,至今仍在浸润着这座城市的人文情怀。山大有青岛情结,青岛同样也有山大情结。
本文来自作者[夜卉]投稿,不代表溟宇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umingyu.com/jingyan/202508-14263.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溟宇号的签约作者“夜卉”
本文概览:1.朱新建、朱显谟、朱虚之、朱偰、朱树屏等。 2.朱新建:专职画家,《除三害》获全国少儿图书优秀奖。 3.代表作品有《皮皮鲁和鲁西西》《金元国历险记》等。 4.1953年出生于...
文章不错《朱树屏影集(关于朱树屏影集的简介)》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