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景泰帝是怎么废掉旧太子朱见深改立自己儿子的?

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可以说是相当不错的皇帝。他临危受命,力挽狂澜,没有让明朝成为第二个末年的北宋。他勤于政务,工作努力。在他当皇帝期间,工作非常敬业,以至于把身体累垮。任用贤能,励精图治,任用于谦等一帮正直有能力的大臣,察纳雅言,改变了明英宗时期的一些积弊,让明朝出现了短暂的复兴。后来明英宗复辟,明英宗任用奸邪,这种好的气象又被迫中断。

但是,这么好的一个皇帝,却因为有一些私心,做了一件糊涂的事情。结果让他死得很落寞,后世对他的评价也不高。他做的这件糊涂事,就是废掉旧太子朱见深(当时还叫朱见濬,明英宗的儿子),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朱祁钰当了皇帝后,第二年。蒙古瓦剌感觉明英宗已经没什么用,是个包袱,于是提出把明英宗送回来。尽管朱祁钰有些不高兴,但抵不过其母亲孙太后,以及众大臣(包括于谦)的劝说。朱祁钰接回来明英宗后,把他囚禁在南宫。

其实,这都没有什么问题,大家也没意见。毕竟没有朱祁钰,明朝可能就不存在了。所以,他把明英宗囚禁在南宫,大家也没什么意见。不过这时候,他为了让江山在自己后代传递,却动了换太子的念头。朱祁钰先是试探司礼太监金英。景泰二年的一天,他对金英说:“七月初二日,东宫生日也。”可是金英却回答:“东宫生日是十一月初二日。”朱祁钰说的太子生日,是朱见济的生日。金英回答的太子生日,是朱见深的生日。

金英是一个老资格太监。在朱棣的时候就很受重用,后来在仁宗、宣宗两朝,都担任司礼太监(太监中男一号)。后来明英宗上台后,把他下了,把司礼太监给了王振。朱祁钰上台后,又把他提为司礼太监。照理说,他应该很感谢朱祁钰,但是在太子问题上,他却站在朱见深一边。这一方面说明金英比较正直,另一方面也说明当时朝廷人心所向。朱祁钰在金英那里没有得到回应,很郁闷。于是又向自己的皇后汪氏表达了这个意思。没想到汪氏也不同意。

汪氏不同意,除了因为朱见济不是自己的儿子,而是杭氏的儿子外,同时也说明了当时的人心所向。汪氏不同意,朱祁钰很不高兴。后来朱祁钰废了她,立朱见济的生母杭氏为皇后。金英不同意,朱祁钰也对他进行了打击。当时言官及锦衣卫告他贪腐,朱祁钰便让他下狱。后来,太监王诚建议朱祁钰贿赂大臣。朱祁钰觉得这个建议好,便派人去内阁传旨,赐予内阁大臣陈循等人不少金银。同时向他们含蓄地表达了想换太子的意思。

景泰三年,朱祁钰提出换太子。户科都给事中李侃、吏科都给事中林聪及御史朱英三个人表示反对。不过,于谦、王直、胡濙、陈循这些最重量级的大臣都不表态。同时,朱祁钰的母亲孙太后也没有表态。最后,在孙太后及大臣们的默认下,朱祁钰把太子换成了朱见济。可惜,朱见济第二年(当时朱见济5岁)就夭折了。朱祁钰又没有其他儿子。

后来,又有大臣提出是否重立朱见深为太子,但是朱祁钰不同意。再后来,朱祁钰病重。于是,太监曹吉祥和大臣石亨、徐有贞等人联合起来,在取得孙太后同意的前提下,发动了“夺门之变”,拥立明英宗复位。一年后,朱祁钰离奇去世。可以说,如果朱祁钰不做“易储”之事,一直让朱见深当太子,那么,他对明朝的贡献,以及后世对他的评价都会非常高。(

参考资料:

《明史》《菽园杂记》)

明代宗朱祁钰是怎么死的

明代宗朱祁钰,宣宗皇帝的次子。谈起景泰帝,大家不免想起任用于谦北京保卫战,夺门之变英宗复辟等一些传奇经历,下面就让我们来大致了解一下明代宗的一生。

朱祁钰的生母,本是汉王府邸的一位侍女,这位汉王就是著名的永乐皇帝的二子朱高煦。宣德朝,宣宗皇帝对叔父汉王朱高煦用兵,御架亲征生擒朱高煦父子,并将汉王宫的女眷充入后宫为奴。在返京途中,宣宗皇帝邂逅了汉宫侍女吴氏,并深深被吴氏的美貌与聪灵所打动,于是吴氏得以陪伴宣宗皇帝直到回京。 回京后,由于封建礼教的阻挠,身为罪人的吴氏是不能被封为嫔妃的,于是宣宗皇帝将她安排在了一个紧贴宫墙的大宅院中,并时常临幸,终于,吴氏珠胎暗接,为宣宗生下了次子,取名朱祁钰,这就是后来的景泰帝。吴氏也因此被封为贤妃,但继续住在宫外。

宣德八年,宣德皇帝病重,派人将朱祁钰母子召进宫,并托付自己的母后张太后善待朱祁钰母子,托孤之后,一代帝王朱瞻基架鹤西去,由于时逢皇帝的大丧,无人顾及吴氏母子的身世,他们就这样被大家接受了。孙皇后也并没有食言,不久就封朱祁钰为成王,并为他们母子修建了王府,供他们母子居住。 本来成王母子可以平静地度过一生,但是土木堡的狼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先是成王奉命在御架亲征期间担任监国,后来由于英宗被俘,太子朱见浚(即后来的朱见深)才两岁,国无长君,成王朱祁钰就被推上了前台,在孙太后的受意下成王继承了皇位,遥尊英宗为太上皇,立英宗的长子朱见浚为太子。

早在朱祁钰担任监国的时候,就爆发了关于“南迁”的争论,翰林院侍讲徐呈(即后来参与夺门之变的徐有贞)根据天象的变化首先提出了南迁,并得到一些胆小的大臣的支持,但是由于祖宗的宗庙,陵寝都在北京,于谦当即否决了他的提议,并得到了朱祁钰的支持。朱祁钰非常欣赏于谦的能力与魄力,于谦也很欣赏眼前这位年轻人的当机立断,两人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都产生了对对方的倾慕。紧接着发生的午门血案,更加深了两人的这种感情。 英宗皇帝宠信宦官王振,搞的整个朝廷乌烟瘴气,大臣凡是有不利于王振者,非死即贬,群臣的心中早已酝酿着一股洪流,终于,英宗被俘,王振被杀,群臣的怨气得以倾吐,众大臣跪在午门哭谏,要求成王惩治王振的党羽,这时王振的死党锦衣卫指挥马顺出来阻挡,当即被愤怒的群臣打死。 成王见状唯恐发生哗变,准备逃走,这时于谦站了出来,他拉住成王的衣袖,对成王解释大臣门并不是冲着成王来的,只要成王能够惩治王振的党羽,群臣愿意辅佐成王供图大业。于是,朱祁钰下令将宫内的两个王振的死党带出来,交给群臣,这两人也被群臣当场打死,由此可见王振积怨之深。

景泰帝即位之后,许多被王振排挤的忠志之士得以重归庙堂,吏治为之一新,同时在于谦的指挥之下,开始了京城保卫战的准备工作,通州的粮食被抢运进京,京城以及京城周围的防御工事都被加固,于谦还亲自遍练了新军,并放出了石亨参加战斗。 同时景泰帝下明诏,各边守将不得私自与也先接触,这样,也先妄图利用英宗骗取明朝财物,城池的计划失败,于是气急败坏也先率领大批瓦剌骑兵铺天盖地向京城涌来。由于于谦战前准备非常充分,北京军民的空前团结,领兵将帅作战勇猛,终于在北京城外给瓦剌骑兵以沉重打击,也先不得已退回草原。风雨飘摇的明政权终于在这一战之后稳定了下来。

求明朝武英与景泰帝的生平

后禁于西苑,病死。

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1428年-1457年),汉族,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异母弟。母贤妃吴氏,明朝第七位皇帝(1449-1457年在位)。

朱祁钰生于宣德三年,长兄朱祁镇即位后封其为郕王。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爆发,明英宗被瓦剌俘虏。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等大臣劝服孙太后,立郕王朱祁钰为皇帝。次年改元景泰。因此又称景泰帝。

景泰八年正月,夺门之变爆发,明英宗复位,改元天顺。二月,英宗废景泰帝为郕王,禁于西苑。郕王薨,享年三十。英宗谥曰戾。他是明代迁都之后,唯一一位没有葬于明十三陵的皇帝。

武英是什么?

景泰帝朱祁钰(1428~1457),明宣宗次子,明英宗异母弟,明宪宗之叔,母吴贤妃。

英宗即位后,被封郕王。正统十四年,英宗亲征瓦剌也先,结果在土木堡被俘。消息传来,皇太后命王监国。不久瓦剌以英宗要挟明朝,于谦等人为绝之,于是立王为帝,九月癸未,王即皇帝位,遥尊皇帝为太上皇帝,以明年为景泰元年。王在位8年(1450-1457)。1457年,景帝病,王振余党曹吉祥等拥立英宗复位。英宗天顺元年(1457)二月乙未,废帝为郕王,迁西宫,不久,王薨于西宫,年三十。谥曰戾。英宗毁其所营建的寿陵(后为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的庆陵),以亲王礼葬于西山。成化时明宪宗纳大臣言,上谥号恭仁康定景皇帝,无庙号。南明弘光年间安宗追尊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恭孝景皇帝,庙号代宗。

成化朝时改郕王坟为景泰陵。

本文来自作者[千青]投稿,不代表溟宇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umingyu.com/jingyan/202508-13646.html

(2)
千青的头像千青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千青的头像
    千青 2025年08月05日

    我是溟宇号的签约作者“千青”

  • 千青
    千青 2025年08月05日

    本文概览: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可以说是相当不错的皇帝。他临危受命,力挽狂澜,没有让明朝成为第二个末年的北宋。他勤于政务,工作努力。在他当皇帝期间,工作非常敬业,以至于把身体累垮。任用贤...

  • 千青
    用户080511 2025年08月05日

    文章不错《明朝景泰帝是怎么废掉旧太子朱见深改立自己儿子的?》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