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致仕是辞官还是退休”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致仕是辞官还是退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一般致仕年龄为70岁,汉代只有高级官员有致仕,致仕条件是年老或是有疾。
汉代规定,俸禄两千石以上的高官,退休可领取原俸禄的三分之一,功勋极其卓著的少数官员可以享受原俸。另外,在退休时还有一次性赏赐,如钱、黄金、粮食、房屋、车马等。如汉章帝元和三年,贤官第五伦请辞时,被汉章帝赐“以两千石俸终其身”,并加赐钱50万,公宅1所。
唐朝规定官员“七十致仕”,如果不到70岁,但是体弱多病的也要退职。“唐致仕官,非有特敕,例不给俸”。除非皇帝特批,否则的话,唐朝官员退休后没有退休金,但能得到一定数量的田地养老。宋朝虽然也规定七十致仕,但并没有实际执行,所以导致朝堂之上,皆老朽昏庸之辈。因为退休只能拿到斗俸,所以官员千方百计拖着不退休。
明朝起,将退休年龄提前10年以上,只要年满60岁,就鼓励退休。明代的开国功臣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后,未满60岁时就告老还乡。中央官员退休后享受半俸,一般情况下不给退休官员发退休金,家里实在太穷的话,根据个人申请,“有司月给米二石,终其身”。
清朝官员退休年龄也为60岁,如果没有年满60岁因病提前退休是没有俸禄的,满60岁又有世职的可以拿半俸,有特殊功绩的官员,如打仗负伤者,可拿全俸。
古代退休制度的起源
关于古代退休制度的起源,在学术界普遍都认为应该缘起于殷商时期,不过有明确记载的是在周朝。在古典文献《礼记》中有记载:“大夫七十而致仕。”
按这种说法,古代的士大夫到了70岁的时候可以选择退休,而退休的官方名词则是“致仕”或者“致政”。因此,中国的退休制度可能存在了3000年以上,真可谓是历史悠久。
关于“退休”一词正式由来,最早应该见于唐代韩愈的诗。韩愈有一篇作品《复志赋》,其中开篇就提到“退休于居”,而这也是退休一词最早的来源。
关于“致仕是辞官还是退休”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达文龙]投稿,不代表溟宇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umingyu.com/jingyan/202508-12681.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溟宇号的签约作者“达文龙”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致仕是辞官还是退休”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致仕是辞官还是退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古代官员正常退...
文章不错《致仕是辞官还是退休》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