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高血压症状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高血压症状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摘要:高血压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高危因素。长期高血压,常引起严重的心、脑、肾病发症。长期的负荷超高血压,会使心脏负荷过重,逐渐发生心室肥厚扩张,出现心力衰竭及全心衰竭等症状。所以患有高血压的人群需要特别注意自身的健康。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看看高血压的详细知识吧。高血压的形成原因遗传因素大约60%的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目前认为是多基因遗传所致,30%~50%的高血压患者有遗传背景。
精神和环境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激动、焦虑,受噪声或不良视觉刺激等因素也会引起高血压的发生。
年龄因素发病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整体人群,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以收缩压更为明显,但50岁后舒张压呈现下降趋势,脉压也随之加大。
生活习惯因素膳食结构不合理,如过多的钠盐、低钾饮食、大量饮酒、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均可使血压升高。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药物的影响避孕药、激素、消炎止痛药等均可影响血压。
其他疾病的影响肥胖、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甲状腺疾病、肾动脉狭窄、肾脏实质损害、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嗜铬细胞瘤、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等。
高血压的分类临床上高血压可分为两类: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
继发性高血压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在这类疾病中病因明确,高血压仅是该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血压可暂时性或持久性升高。
高血压分级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一类征候群,长期控制不良的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靶器官可产生严重损害。对高血压进行合理的分级,对于准确判断患者病情、掌握该症的流行病学特点、以及有效的防治均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国际上是如何对高血压进行分级的呢?
①正常血压:收缩压<120mmHg和舒张压<80mmHg;
②正常高值:收缩压120~139mmHg和舒张压80~89mmHg;
③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
④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或舒张压90~99mmHg;
⑤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mmHg或舒张压100~109mmHg;
⑥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10mmHg;
⑦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
高血压症状有哪些高血压的症状因人而异。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常见的是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仅仅会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并在休息后恢复正常。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明显的持续升高,逐渐会出现各种症状。此时被称为缓进型高血压病。缓进型高血压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高血压的症状与血压水平有一定关联,多数症状在紧张或劳累后可加重,清晨活动后血压可迅速升高,出现清晨高血压,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多发生在清晨。
当血压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眩晕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神志不清、抽搐,这就属于急进型高血压和高血压危重症,多会在短期内发生严重的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和病变,如中风、心梗、肾衰等。症状与血压升高的水平并无一致的关系。
继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有关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高血压仅是其症状之一。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升高可具有其自身特点,如主动脉缩窄所致的高血压可仅限于上肢;嗜铬细胞瘤引起的血压增高呈阵发性。
高血压的危害前期危害头疼,部位多在后脑,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若经常感到头痛,而且很剧烈,同时又恶心作呕,就可能是向恶性高血压转化的信号;
眩晕,女性患者出现较多,可能会在突然蹲下或起立时有所感觉;耳鸣,双耳耳鸣,持续时间较长;
心悸气短,高血压会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这些都是导致心悸气短的症状;
失眠,多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不踏实、易做噩梦、易惊醒。这与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肢体麻木,常见手指、脚趾麻木或皮肤如蚁行感,手指不灵活。身体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现麻木,还可能感觉异常,甚至半身不遂。
中后期危害对血管的损害:高血压加重全身小动脉硬化,使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发生缺血、缺氧、功能受损;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容易造成血管出现血栓;还可形成动脉瘤,一旦血压骤升,血管瘤破裂即有生命危险。
对心脏的损害:血压偏高使心脏负荷加重,易发生心室肥大,进一步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紊乱。
脑部常见脑出血和脑梗塞。
使肾萎缩,然后导致肾功能衰竭。
更年期高血压危害①更年期高血压会造成心脏负担加重,引起高血压心脏病,逐渐引起心力衰竭,部分病人可合并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甚至产生危及生命的心肌梗塞。
②更年期高血压会导致肾小球动脉硬化、肾脏缺血,出现蛋白尿、管型尿、夜间尿量增多、多尿,甚至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等。
③更年期高血压会导致脑动脉硬化,血管痉挛,导致脑缺血和脑动脉血栓的形成,也可以出现高血压脑病,这时病人可有脑出血、呕吐、失语、偏瘫,智力减退,记忆力差,易疲劳甚至痴呆或精神异常,甚至昏迷和死亡。
④更年期高血压会导致眼底动脉硬化,引起眼底出血或有渗出物而严重影响视力,严重的导致失明。
⑤更年期高血压是属于特殊人群的高血压,临床症状较多,严重影响妇女的正常工作、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由于更年期高血压的危害很大,所以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同时要注重更年期的生活调养,纠正生活中的不良习惯,经常做一些有氧运动。
高血压的并发症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最常见疾病之一,高血压的危害不容小觑,但是许多病人因缺乏应有的自我保健知识,不注意定期监测血压,使得高血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心、脑、肾三个重要的生命器官就会受到致命性打击,从而产生严重的并发症。虽然很多人患有高血压,但是对于高血压的真正危害却并无太多了解。高血压是引发心脑血管病的首要因素,还会引起多种并发症。老年人因为年老体弱,对高血压的抵抗能力更低。下面就来了解一下高血压究竟有哪些危害。
引发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的主要直接并发症是脑血管病,尤其是脑出血。一组312例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15年—18年长期随访,由于心、脑、肾并发症死亡97例,占全部死因的74.6%。在596例老年人高血压前瞻性27个月随访观察研究中,心、脑血管病累积发生率为68.79%,脑血管病累积发生率为36.91%。研究表明,血压越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越高。上海市宝山区15岁以上5456人关于血压与脑卒中发病关系的研究表明,在随访的9年内,高血压病患者发生脑血管病约占整个人群脑血管病发生人数的70%,其中确诊高血压患脑血管病的相对危险性是正常血压者的32倍,临界高血压也高达9倍。
引起肾脏病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肾小动脉硬化。肾功能减退时,可引起夜尿,多尿、尿中含蛋白、管型及红细胞。尿浓缩功能低下,酚红排泄及尿素廓清障碍。出现氮质血症及尿毒症。
引起猝死猝死是临床上最为紧急的状态。它表现为忽然发生呼吸、心跳停滞,意识丧失,并常于1小时内死亡。高血压因左心室负荷增加,而致左室肥厚,易患心律失常、冠心病,是猝死的高危因素。冠心病猝死约占全部心血管病猝死的90%。
导致多种病变高血压还可导致心、脑、肾和血管多种病变,发生左心室肥厚、充血性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慢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威胁生命与健康的并发症。
高血压吃什么药最好一般治疗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足够的睡眠,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注意饮食调节,以低盐、低动物脂肪饮食为宜,并避免进富含胆固醇的食物。肥胖者适当控制食量和总热量,适当减轻体重,不吸烟。
服用少量镇静剂可减轻精神紧张和部分症状,可选用:安定、溴化钾、苯巴比妥等。
药物疗法老年高血压患者,多伴有全身动脉硬化,肾功能不全,血压调节功能较差,并常合并哮喘、慢性气管炎、糖尿病等,应避免使用交感神经节阻滞剂。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交感神经反应性及肾素水平一般较高些,且合并症少,可选用相关药剂。不过,也有中药治疗。
降压药物选用的原则①应用降压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需长期服药。因此,宜选用降压作用温和、缓慢、持久、副作用少、病人易于掌握而使用方便的口服降压药作为基础降压药,再按不同病期选用其他降压药物。
②用降压药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达到降压目的后,可改用维持量以巩固疗效,尽可能用最小的维持量以减少副作用。
③使用可引起明显直立位低血压的降压药物时,宜向病人说明,从坐为起立或从平卧位起立时,动作应尽量缓慢,特别是夜间起床小便时更要注意,以免血压突然降低引起昏厥而发生意外。
④缓进型第一期病人,症状不明显,一般治疗即能奏效,可不必应用降压药物,必要时用少量作用温和的降压药。第二期病人多需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压药治疗等。第三期病人多需用降压作用强的药物等治疗。
⑤临床上常联合应用几种降压药物治疗,其优点是:药物的协同作用可提高疗效;几种药物共同发挥作用,可减少各药的单剂量;减少每种药物的副作用,或使一些副作用互相抵消;使血压下降较为平稳。
⑥急进型高血压病的治疗措施和缓进型第三期相仿。如血压持续不降可考虑用冬眠疗法;如出现肾功能衰竭,血压下降不宜太显著,以免肾血流量减少加重肾功能衰竭。
⑦对血压显著增高已多年的病人,不宜使血压下降过快、过多,病人往往因不能适应较低或正常水平的血压而感不适,且有导致脑、心、肾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脑血管意外、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肾功能不全等可能。发生高血压危象或高血压脑病时要采用紧急降压措施。
⑧常年吃西药的患者可以选择一些中药一起吃,这样可以减少西药的食用量,改善由西药造成的副作用,对人体的肝肾脾都有保护作用,促进西药在人体内的吸收。
糖尿病人的降血压药物的选择①在发挥降压作用的同时,还可提高肌肉和脂肪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这一点对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患者尤为重要;
②对糖脂代谢没有不良影响,有时还可以起到改善糖和脂肪代谢的作用;
③可抑制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减轻或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心肌功能;
④对早期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可明显降低微量蛋白尿,具有保肾功能。
治疗高血压的偏方①香蕉皮30克,晒干水煎喝,每日3次,一个月见效。
②用中药罗布麻,开水冲喝,每日15克,半月见效。
③银杏叶每日15克。用开水冲喝下,半月见效。
血压高吃什么好高血压吃什么好?下面是几个食谱:
芹菜粥芹菜连根120克,粳米250克。将芹菜洗净,切成六分长的段,粳米淘净。芹菜,粳米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炖至米烂成粥,再加少许盐和味精,搅匀即成。
菊花粥菊花末15克,粳米100克
菊花摘去蒂,上笼蒸后,取出晒干或阴干,然后磨成细末,备用。粳米淘净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至半成熟,再加菊花细末,继续用文火煮至米烂成粥。每日两次,晚餐食用。
绿豆海带粥绿豆、海带各100克,大米适量。将海带切碎与其它2味同煮成粥。可长期当晚餐食用。
荷叶粥新鲜荷叶1张,粳米100克,冰糖少许。
将鲜荷叶洗净煎汤,再用荷叶汤同粳米、冰糖煮粥。早晚餐温热食。
高血压吃什么水果好苹果苹果含有丰富的有机酸果糖、果胶、纤维素及锂、溴、锌等微量元素。具有防止血管硬化、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功用。经研究证实,对于嗜盐过多的高血压患者,多吃苹果,尤其有益。
橘子橘子含有大量维生素C、枸橼酸及葡萄糖等10种营养素,对由于慢性肝炎引起的高血压病,蜜桔可提高肝脏的解毒作用,加速治疗由胆固醇引起的消化功能紊乱。
西瓜西瓜含有十几种营养素,高血压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食用方法:取西瓜翠衣9—12g、草决明9g,然后煎汤代茶饮,疗效甚好。同时,西瓜仁也是一味良好的降压利尿药。但是,西瓜有天然白虎汤之谓,又名寒瓜,体质虚寒者应注意,不宜多食。
柠檬柠檬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P,有助于增强血管弹性和韧性,缓解钙离子促使血液凝固,从而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食用方法:柠檬马蹄汤,即新鲜柠檬1个带皮切片,马蹄(荸荠)5个削皮,放在一起煮汤,每日饮用1次。中老年朋友经常饮用,可以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颈动脉斑块能消除吗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与生活压力的增加,各种精神与心理疾病的出现频率也是非常高的。就拿抑郁症来说吧,这个疾病是精神心理科的高发疾病。严重的抑郁症患者会有自杀倾向,对患者本人的伤害是非常大的。那么盐酸马普替林片作用如何呢?
1、药品价格
相比各种普通类型的药物来说,盐酸马普替林片价格并不贵,不过这与药物的规格型号和品牌有很大的关系。如规格为25ml*40s/盒的该药物,市场价格在26-35元左右,不过每家药店或是各大医院对此药的定价都是有所不同的,这可能会受到运营成本及销售渠道的影响,不过最好是去大型的正规药店选购,质量有保障,价格也会更实惠一些。
当人们发现自己患上抑郁症或是精神分裂症之后,不管病情严重程度如何,都是需要提高防治意识的,不然后果将不堪设想。此药是一种四环素抗抑郁类药物,它除了能够有效的抗抑郁之外,还可以起到镇静及降低血压的作用,若是符合适应症也是可以选用的。为了能够在服药期间缩减开支,就必须要听从医生叮嘱,逐渐改善疗效缩短病程。
2、精神病和神经病区别
首先我们必须要明确的是,精神病和神经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关于精神病与神经病的区别我们从字典上的理解就可以轻易的得出这个结论。精神病是指人的大脑功能紊乱,而造成的精神失常,常常要给患者注射镇定剂才能够使患者安定下来。而神经病则多是指神经系统的病变造成的疾病,一般患者不会精神失常,神志不清。
除了上面的内容之外,神经病多指神经系统受损而发生的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说的脑梗塞、脑瘫、面瘫、癫痫,帕金森病等都是常见的神经病。患有神经病的患者一般意识是清醒的,神志是正常的,患者的病症主要体现为一些运动性的障碍和肢体的瘫痪、神经的麻木,神经病是可以通过CT检查诊断和治疗的。而精神病与神经病的区别就在于精神病的病因是无法查明的。患者的表现为思维异常、神志不清、语言行为受到大脑异常的支配,导致不能正常的工作、学习。
大部分患者对于精神病的发病原因是无从得知的,只能通过药物比如奋乃静、盐酸马普替林片等药物使得患者镇静下来。除此之外也还没有更好的治疗和控制患者的方法。
3、癔症性精神病
据了解,癔症性精神病并不多见,只发生在少数人群中。这种类型的精神病主要是受到刺激导致的,突然受到严重的精神创伤是发病的最主要原因。该病发病比较突然,患者会出现大哭大笑的症状,喜怒无常,可能笑着笑着就会哭,哭着哭着又突然会笑。还有的患者运动会出现障碍,不能正常的行走或者是不能自己用手拿东西。感觉也可能出现障碍,用针扎并不会感觉到。患者还会自己幻想,并且喜欢模仿。
该类精神疾病发病比较突然,也可能突然的康复。病程比较短,基本上在一个月左右。虽然也有自愈的可能,但是容易反复发作,所以还是需要系统的治疗。可以先通过药物进行治疗,该病并没有特效药物,只能通过服用药物控制某些症状,比如若是严重失眠,就可以服用灵芝口服液等药物。另外,在服用药物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心理治疗,其中包括暗示疗法、催眠疗法等等。
4、精神病分类
什么是精神病?精神病是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在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都可能会出现持久的显著的异常。精神病人的特征表现为精神无能和行为异常,其无民事行为能力,也无法成家立业。
除此以外,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常常存在一种错误的概念,那就是将“神经病”与“精神病”混为一谈,一提到“神经病”,第一反应就会想到“精神病”。神经病与精神病是不能等同的,神经病是属于器质性病理这一范围,精神病则属于心理疾病这一范围。到这里,关于什么是精神病这一点,大家应该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判别了。
关于精神病的常见类型,则包括狂躁抑郁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高发于更年期人群的更年期精神病及各种器质性病变颁发的精神病等。其症状表现为思维破裂,患者在思考问题时没有中心,缺乏连贯性;情感障碍,对外界表现冷漠;出现幻觉妄想,幻觉中多以幻听为主,幻觉妄想可能会导致突发行为改变,表现为自杀、自伤、冲动、出走、无自知力等症状。对此,患者可选用利培酮片,部分人会出现失眠、焦虑、头痛、头晕、口干的症状,对本品过敏的患者以及15岁以下的儿童禁用,具体用药要遵医嘱或是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
在医学中,颈动脉斑块其实就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易发生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目前认为与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颈动脉斑块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可能为:斑块增大致颈动脉管径狭窄引起颅内低灌注及斑块脱落形成栓子,导致颅内动脉栓塞。在临床医学中,一般是通过对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及斑块的形态学测定,来评估颈动脉斑块的危害性。事实上,颈动脉斑块的危害性非常大,能够明显增加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以及周围血管疾病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危险。所以,应该及早发现尽早治疗。那么,颈动脉斑块可以消除吗?
颈动脉斑块是可以消除的,由于颈动脉斑块的出现与动脉硬化有关,常见于老年人中,因此,一旦出现颈动脉斑块的症状,就先要查明斑块的部位以及硬化的成都。事实上,想要消除颈动脉斑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治疗:
首先是采取措施控制危险因素。当人体的血压过高的时候,可能会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尤其是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一定要将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建议使用长效降压药物,最好是一天口服一次的,当然,这里并不主张使用短效硝苯吡啶来进行长期降压,因为药物的副作用很大;同时,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一定要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除此之外,保持血脂的含量在正常水平也是非常必要的,应该根据个体的情况使用降脂药物,将血脂降到理想水平。
其次是进行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可以服用抗血小板的药物,比如阿司匹林,同时也要服用控制和减缓颈动脉斑块进展的药物,比如他汀类降脂药物如阿托伐他汀,以及普罗补考和叶酸等。
再是进行手术治疗。如果出现了严重的颈动脉狭窄的情况,应该做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支架手术。值得注意的是,手术后一定要进行定期体检,控制病情。
然后是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在饮食上,应该尽量多吃蔬菜、水果、谷物和豆类食品,减少脂肪的摄入。同时,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应该少于5克,对于高血压患者,每天食盐的摄入量应该小于2.3克。
然后是戒烟和控制饮酒。有颈动脉斑块症状的患者,一定要戒烟,而且还要少喝酒,一般来说,男性平均每天饮酒量不应超过20-30克酒精含量,女性不应超过10-15克酒精含量。
最后是坚持运动,保持乐观的心态。每天至少进行三十分钟的体育锻炼,同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这对健康也是非常有利的。
关于“高血压症状有哪些”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武思源]投稿,不代表溟宇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umingyu.com/jingyan/202507-8664.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溟宇号的签约作者“武思源”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高血压症状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高血压症状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摘要:高血压病是我...
文章不错《高血压症状有哪些》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