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管理之需求优先级

有经验的产品经理都会建立一个需求池,通过需求池对需求进行管理。我把需求管理分为三个关键部分:需求分析、需求优先级排序、需求落地推进。第一是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旨在将接收到的业务需求or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需求,这个在上一篇文章 《需求分析:从业务需求到产品需求》 ?中已抛了小砖。完成需求分析后,产品需求将进入第二部分,需求优先级级排序,这将是本文重点阐述的内容。需求优化级排好序之后,则将进入真正的需求推进、落地执行的阶段,后续另起文章进行说明。

关于产品需求优化级排序,理论上来说是根据需求的轻重缓急,将需求定义为重要且紧急、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不重要也不紧急,然后划分为四象限进行管理。这也是通用的时间管理方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会发现,大前提是需要明确的定义出大家都认可的何为重要,何为紧急;而且在一个象限中也存在多个需求需要重新PK,需要再次划分的情况。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当产品经理负责的是整条产品线甚至多条产品线,涉及跨业务部门的时候,通常会遇到每个业务部门都认为自己提出的需求是最重要最紧急的,应该得到第一排序,这时候产品经理通常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去沟通协调,去让一些人作出让步,毕竟人力跟时间是有限的。还有一种情况,在创业型公司呆过的产品经理就会了解,很多需求其实是直接来自老板,产品经理会基于某种你懂的的考虑,将老板提出的,实际可能又不是太靠谱的需求排在最前面。这样一来,综合上看,整个需求优化级排序就充满了人情味,可能太过于感性了。这对于产品本身的发展而言,不一定是好事。毕竟互联网产品的时间窗口是极其重要的。

所以我在思考有没有相对理性科学的方法,后来发现多维度打分法也许更合理。

多维度打分法也符合SMART原则。从1.产品阶段目标契合度;2.用户期望;3.业务期望;4.需求难度;5.开发难度;6.老板需求这六个维度综合考虑,每个维度相互独立,只是权重不同;通过各自打分及加权,最终得出需求优先级综合得分,得分越高,则优先级越高。

具体如下:

具体案例:

几点说明:

1. 多维度的出发点是最大程度保障需求优先级的合理性,不单方面依靠老板、用户、业务方、产品人员、开发人员的决策,虽然每一项打分也有可能偏感性,但综合起来会比一言堂好很多。

2. 其中,阶段目标契合度是基于阶段目标进行考虑,这就要求产品经理必须清楚所负责产品的发展路径,绘制出产品的roadmap,且经常review,在各里程碑节点及时刷新得分。

3. 有条件的情况下,阶段目标契合度、用户期望、需求难度、老板需求由产品经理打分,业务期望、开发难度由相对应团队leader打分;没条件的情况下,则都由产品经理打分,前提是产品经理对业务、对系统、对技术要有相当程度的熟悉。

4. 每个公司的情况不同,故各维度的权重也会有所不同,这个可以根据所在公司情况进行相对应的调整。

欢迎关注作者公众号[第五堂课 (No5_Class)]

判断需求优先级,性价比是王道

Kano模型是1984年由东京理工大学教授狩野纪昭(Noriaki Kano)博士提出的一种品质表达模型,主要用来分析产品品质和用户满意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非常适合于在产品开发之前,用来对产品需求进行分类,以及对产品各个功能的重要性进行评估和排序。这与产品经理在分析用户需求时的工作贴合度非常之高,因此,一个原本在质量管理领域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变成了产品经理们广泛使用的方法论。

在Kano模型中,将产品品质分为五个部分:无差异品质(Indifference)、魅力品质(Attractive)、一维品质(One-dimensional)、必要品质(Must-be)、反向品质(Reverse)。Kano模型中对产品品质的分类和定义,这里不再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可自行搜索相关资料。

在实际的产品工作中,在需要分析用户需求的时候,我通常习惯于按照Kano模型把用户需求分为三个层次:基本需求、期望需求和兴奋需求(省略无差异品质和反向品质)。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实现不同需求对用户满意度的影响。

1.基本型需求

基本需求是指产品如果要成立,就必须具备的属性或者功能。不满足这些需求,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会大幅下降,甚至可能根本不会去使用该产品;但在基本需求被满足后,持续的优化和改善基本需求,或者增加基本需求的数量,并不能对用户满意度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比如,以我们常用的微信这款产品来说明,微信最开始的定位是手机端的IM产品,所以他的基本需求就是要能够给在手机上给朋友发消息,在实现了发消息的功能后,用户对微信的满意度已经达到一个阈值,如果微信只是继续对发消息功能进行优化和改善,而不是持续推出朋友圈,公众号等其他功能,微信也许早就泯然众人矣。当年和微信同台竞争手机IM产品的米聊,在微信推出朋友圈功能的时候,米聊还是只对发消息功能进行优化迭代,推出了涂鸦功能,结果就是微信的用户满意度不断提升,米聊的用户满意度只能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期望型需求

期望型需求是产品提供的服务或者属性比较优秀,但并不是必要的产品属性,期望型需求能够持续提升用户满意度,实现的期望需求越多,用户满意度越高,但是只实现期望需求,对用户满意度的提升比较缓慢。还是拿微信举例,人们希望通过微信进行信息交流,信息是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实际内容。信息多样化的交流是人们所期望的,所以微信后来支持了语音通话和视频通话,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同时动画、图像的交流便于人们情感的进一步交流,避免尴尬,拉近距离。

3.兴奋型需求

兴奋需求是提供给顾客一些完全出乎意料的产品属性,使顾客产生惊喜。这些需求是用户没有想到的东西,当产品提供了这类需求中的服务时,可以极大的提高用户满意度。随着微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朋友用起了微信,但是更多的情况还是熟人社交。人们那是没有想到陌生人之间也能加好友聊天。于是微信推出了附近的人,扩大了朋友圈的范围。

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的改变,需求类型是会改变的,之前一些被称之为兴奋型的需求可能会变成期望需求,期望需求可能会变成基本需求,这就是说 需求是会被降级 的。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在不同时期的需求的改变,有的功能也许在那个时候人们是很乐意接受的,但是到今日,人们不满意甚至抛弃了这个功能,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说, 需求是有期限 的。以下我将具体解释一下我所说的这两点。

1.需求会被降级

我们在应用这个模型时,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时间的发展,需求会在模型中向下移动,即需求是会被降级的。比如在20年前,买一部电视机,如果提供彩屏电视机,那就是惊喜需求了。回到现在,你再让用户就买一个20年前的彩屏电视机,用户还会买单吗?显然现在彩屏电视机就是对电视机最基本的需求了。需求从惊喜需求降到了基本需求。

2.需求会过期

同样需求也是会过期的,即有一定的期限。因为满意度是由用户去评价的,起主导作用的是人的想法。而人的想法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去发生变化,一旦想法发生了变化,对需求的满意必然有所改变,甚至抛弃,所以说需求是有一定期限的。比如谷歌公司于2012年4月发布的一款"拓展现实"眼镜,在刚刚推出时,很多用户争相去买,但是在2015年1月19日,谷歌停止了谷歌眼镜的"探索者"项目,试问一下,如果用户对该产品一直热衷,谷歌还会停止研发吗?

仅仅根据Kano模型去区分需求的类型,安排平时的工作还是有所欠缺的。我习惯结合马斯洛需求层理理论去划分需求。马斯洛需求层理理论将需求分为生理,安全,情感,尊重,自我实现5个方面。马斯洛需求的具体定义我这里不在复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了解。但这五种需要可以分为高低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一般我将它们划分基本需求和期望需求;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我一般划分为期望需求。但是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所以就要求我们在安排工作时,学会合理安排需求的优先级。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也许会换一种方式去实现这种需求。

作为一名产品产品经理,我们在处理需求时,要适当的运用Kano模型原理和马斯洛需求层次去安排需求的优先级,同时也要明白需求类型的2个特性,即需求会被降级和具有期限性,灵活处理需求。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里有一句话,是“一切皆看性价比”,我深以为然,“性价比”就是判断需求优先级的第一性原理。

无论是KANO模型,还是重要-紧急四象限法,所有的优先级分析工具,都是围绕着性价比在下功夫。

由于需求多而资源不够是常态,无法满足所有需求,所以给需求排优先级是必不可少的。

现在定义需求优先级的方法有很多,每个方法代表一种分析的维度,每个维度的分析看起来都很有用,但是需要结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维度进行比较的时候A,就让人很晕了。

比如实现1号需求,会使产品在A维度上会提高80分,而在产品的B维度上只能提高20分;而实现2号需求的话,A上会提高40分,B维度上可以提高60分。

如果继续在这个层面分析下去,再加上几个维度,估计脑子就算懵掉了。

这时候就需要后退一步,回到初心,算算性价比的帐。根据产品的商业目标,拟定一个规则,按照这个规则,将每个需求的性价比评估出来,就又可以比较了。

优先级排序,就是性价比排序。

1.?结合产品战略战术

性价比的两个方面,一个是价值,一个是成本。成本相对容易衡量,比较客观,人财物估计出来,是多少就是多少。

判断实现后的价值,就需要结合每个产品的战略定位、商业目标来评估。

如果你的产品想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那么一开始满足城市用户的需求,价值就不大。只有农村已经搞定,准备向城市发动进攻的时候,满足城市用户的需求才变得很有价值。

2.评估需求影响

影响分好坏,好的方面即是实现后的好处,坏的方面,就是不处理会有什么后果。

具体,判断重要程度按照以下原则(判断准则引用自刘飞在知乎的回答: 作为产品经理,你是如何分析和管理你的产品需求的?)

3.估算实现成本

首先要判断这个需求,以公司当前的技术水平能否实现。如果可以,再估算需要多少人多少天的工作量。

所有需求的优先级排序,都是围绕着性价比来进行。性价比的评估需要结合产品战略、需求影响、和实现成本。

最后重申,判断需求优先级,性价比是王道。

*本文参考海星发布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上的文章《写给新手:需求的优先级排序,我总结了这3个步骤》

本文来自作者[幻莲]投稿,不代表溟宇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umingyu.com/changshi/202508-18487.html

(15)
幻莲的头像幻莲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幻莲的头像
    幻莲 2025年08月11日

    我是溟宇号的签约作者“幻莲”

  • 幻莲
    幻莲 2025年08月11日

    本文概览:有经验的产品经理都会建立一个需求池,通过需求池对需求进行管理。我把需求管理分为三个关键部分:需求分析、需求优先级排序、需求落地推进。第一是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旨在将接收到的业务需...

  • 幻莲
    用户081108 2025年08月11日

    文章不错《需求管理之需求优先级》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