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资料:
中国历代书法家:
1、秦汉
李斯、张芝、篆书、汉隶、皇象、蔡邕、石门颂、乙瑛碑、曹全碑、张迁碑、鲜于璜碑、秦诏量铭文、莱子侯刻石、天发神谶碑、阳陵虎符
2、两晋
王羲之、王献之、钟繇、索靖、王珣、陆机
3、南北朝
泰山经石峪、张猛龙碑、张黑女墓志、敦煌书法、元怀墓志、元晖墓志
4、隋唐五代
冯承素、张旭、颜真卿、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孙过庭、李阳冰、贺知章、怀素、李邕、智永、徐浩、柳公权、杨凝式、董美人墓志
5、宋辽金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赵佶、蔡京、朱熹、欧阳修、李建中、林逋、薛绍彭、张即之、吴琚、白玉蟾
6、元代
赵孟頫、鲜于枢、康里巎巎、欧阳玄、危素、虞集、赵期颐、倪瓒、饶介、张雨、杨维桢、邓文原
7、明代
董其昌、解缙、祝允明、文徵明、唐寅、陈淳、王宠、王铎、倪元璐、黄道周、徐渭、张瑞图
8、清代
傅山、金农、邓石如、蒲华、黄慎、郑簠、石涛、赵之谦、吴熙载、姚鼐、姚文田、宋曹、查士标、杨守敬、万经、巴慰祖、翁同龢、沈曾植、吴大徵、汪士慎、李鱓、梁巘、莫友芝、刘墉、郑板桥
百度百科-书法四大家
百度百科-书法家
古代名家书法作品欣赏
我列下了~~~~ 记住了!中国蛮厉害的哦~~
上品
仓颉 (张怀瓘云:古文神品。)
史籀 (张怀瓘云:古文妙品。)
李斯 (字通古,上蔡人。张云:小篆神品,大篆妙品。李嗣真云:小篆之精,古今绝妙。秦望山及皇帝玺犹千钧强弩,万石洪钟,岂徒学者宗匠,亦是传国遗宝。唐人评云:骨气丰匀,方圆绝妙。)
赵高 (张云:大篆妙品。)
程邈 (李云:篆上上品,首创模范,焕于丹青。)
王次仲 (始作楷法,详见字源。)
陈遵 (孟公。汉人。善隶书,与人尺牍,主皆藏之以为荣。)
史游 (汉门令史,创章草。)
杜操 (汉相,或云始变稿法。)
刘穆 (后汉北海敬王,善草书,体甚浓,结字工巧,张芝学焉。)
杜度 (伯度。韦诞云:杰有骨力而结字小疏,字画微瘦。庾肩吾云:中品。张云:章草神品,章帝使草书上事。)
刘德升 (君嗣。始造行书。庾云:中上品。王僧虔云:锺、胡所师。张云:行草妙品。)
崔瑗 (子玉。庾云:擅名北中,迹罕南渡。世有得摹者,王子敬见之,称以为美。切类伯英。上中品。张云:章草第一,神品,小篆妙品。李云:上上品。篆效李斯,点画皆如铁石。王云:笔势甚快而结字小疏。袁昂云: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有绝望之意。)
崔寔 (瑗之子。)
曹喜 (扶风人。卫恒曰:篆法少异于李斯而亦称善。袁云:如经论道士,言不可绝。张云:小篆、隶俱妙品。尝见李斯笔法,悲叹不已,作笔论一卷。)
邯郸淳 (卫恒曰:得次仲法,善隶书小字。师曹喜篆,韦诞、师淳不及也。袁云:应规入矩,方圆乃成。张云:古文、大小篆、分隶书,俱妙品。)
师宜官 (卫云:善隶书,灵帝时为最,大则一字径丈,小则方寸千言。或时不持钱往酒家,因书其壁,顾观者以酬酒,钱足而灭之。每书辄削其柎而焚之,梁鹄乃益为板而饮之酒,候其醉而窃其柎。庾云:鸿都为最,能大能小,上中品。王云:致酒简多。梁武云:如鹏羽未息,举翮而自游。张云:分妙品。)
卫弘 (张云:古文妙品。)
蔡邕 (伯喈。篆采斯、喜之法,为古今杂形,然精密简理,不如淳也。张云:八分、飞白俱神品。大小篆、隶妙品。李云:上中品。惟范巨卿碑风神丽艳,古今绝冠。梁武云: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
张芝 (伯英。少好笔札,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自谓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罗、赵有馀。见蔡邕笔势论,遂作笔心论五篇。卫云:弘农张伯英,下笔必为楷则,号匆匆不暇草书。寸纸不见遗,至今宝其书。张云:草第一,章草第二,行草第三,俱神品。隶妙品。庾云:衣帛先书,称为草圣。工夫第一。上上品。李云:逸品。章草似春虹饮涧,洛浦浮霞,渥雾沾濡,繁霜摇落。梁武云:如汉武爱道,凭虚欲仙。)
张昶 (文舒。芝之弟。庾云:上中品。张云:八分、章草妙品,隶能品。李云:上中品。西岳碑文但觉妍冶,殊无气骨。)
胡昭 (孔明。庾云:动见模楷。上下品。张云:隶行妙品,篆能品。)
韦诞 (仲将。京兆人。庾云:不妄染毫,须张笔左纸。上下品。张云:草第六,八分、隶、章草、飞白妙品,小篆能品。梁武云:如龙威虎步,振剑拔弩。张王云:善楷,时谓之笔圣。魏凌云殿榜未题,而匠者误钉之,不可下,乃使仲将悬凳书之。比讫,须鬓尽白,诫子孙宜绝此艺。)
锺繇 (元常。许昌人。师胡昭,十六年不窥户,见昭笔心论,惊叹无已,作笔骨论。又云盗发韦诞冢,得蔡邕笔法,昼夜不辍,睡则以手画被,被为之穿。庾云:天然第一,妙尽许昌之碑,穷极邺下之牍。为上上品。张云:真第一,行第三,俱神品。八分、草妙品。王云:谓之尽妙,锺有三体,一曰铭石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狎书,行书是也。三法皆世人所善。李云:正体犹郊庙既陈,俎豆斯在,又比寒涧<门孝>壑,秋山嵯峨。梁武云:云鹄游天,群凫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
锺会 (士季。庾云:上下品。张云:真第五,章草第六,草第七,并行四体俱妙品。李云:上中品。小锺有正书洛神赋。梁武云:有十二意,意外巧妙,绝伦多奇。)
皇象 (休明。庾云:胡肥锺瘦,休明斟酌二家,驱驾八绝。上下品。张云:章草第八,神品。小篆能品。袁云:如歌声绕梁,琴人舍徽。)
梁鹄 (伯鸾。以书至选部尚书,魏武帝悬鹄书著帐中,以为圣胜。庾云:上下品。张云:八分妙品。李云:上中品。卫云:隶书用笔,尽其势矣。梁武云:如太祖忘寝,观之丧目。)
卫瓘 (伯玉。幼为魏尚书郎,与索靖俱善书,时谓一台二妙。庾云:上下品。张云:行第五,并小篆、隶书俱妙品,古文、大篆能品,章第四,神品。王云:卫觊子也,为晋司空。采张芝草法,取父书参之,更为草稿。子巨山亦善书。故云:伯玉得筋,巨山得骨。)
索靖 (幼安。庾云:上下品。卫云:瓘有楷法,然远不及靖。又云:靖得伯英肉。尝作草书状。张云:章草第三,神品。八分并草妙品。趣向遒劲,无愧珪璋。梁武帝云:如飘风忽举,鸷鸟乍飞。王云:靖,张芝姊之孙也,传张芝之草而形异,其字画之势曰银钩趸尾。)
张华 (张云:章草妙品。)
嵇康 (叔夜。张云:草第二,妙品。叔夜身长七尺六寸,美声音,伟容色,虽土木形骸,而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加以孝友温恭。尝草书绝交书一纸。唐评:如抱琴半醉,咏物缓行,又若孤鹤归林,群乌乍散。)
谢安 (安石。庾云:上品。张云:行第九,隶草妙品。李云:上中品。纵任自然,螭盘虎踞。王云:亦能入流,殊亦自重。尝为子敬书嵇中散诗。得子敬书有时裂作校纸。)
卫夫人 (茂猗。庾云:中上品。张云:隶妙品。李云:上下品。唐评:如插花美女,低昂有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落浮霞。)
王廙 (世将。庾云:中中品。张云:真第三,草第五,俱能品。飞白妙品。李云:上下品。王云:王平南是右军叔,自过江来,右军之前,惟廙为最。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
王羲之 (逸少。旷之子。琅琊临沂人。幼学书,及年十三,见前代笔论于父枕中,窃而读之,学功日进。卫夫人一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子必见用笔诀也,必蔽吾书名。晋成帝祀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羲之墨入木七分。初学卫夫人书,过江见古碑,叹学卫夫人徒费年月。张云:笔迹遒润,独擅一家之美。天质自然,风神盖代。且其道微而味薄,固常人莫之能学。其理隐而意深,固天下寡于知音。真第一,行第二,章第五,草第八,及飞白俱神品,八分妙品。庾云:工夫不及张,天然过之。天然不及钟,工夫过之。允为上品。李云:逸品。如阴阳四时,寒暑调畅,岩廊宏敞,簪裾肃穆。其声鸣也,则铿锵金石;其芬郁也,则氤氲兰麝;其难徵也,则缥缈而若仙;其可观也,则昭彰而在目。可谓真书之圣也。若草行杂体,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瑜瑾烂而五色,黼黻摛其五采。故使离朱丧明,子期失听,可谓草之圣也。其飞白犹雾縠卷舒,烟霞炤灼,长剑耿介而倚天,劲矢超忽而堕地,可谓飞白之圣也。又如松岩点黛,蓊郁而起朝云,飞泉漱玉,洒落而成暮雨,既离方以遁圆,亦非丝而异帛。唐评:如壮士拔剑,壅水绝流。头上安点,如高峰之坠石;作一横画,如千里阵云;撩一偃波,如风雷震骇;作一竖,如万岁枯藤;立一倚竿,如虎卧凤阁;自上揭竿,如龙跃天门。梁武云: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王云:古人之迹,计无以过。)
王献之 (子敬。逸少第七子。子敬最知名。七八岁学书,逸少密从后掣笔不得,曰:此子当有大名。尝书壁为方丈大字,逸少甚以为能。初学父书,顷习于张,后改变制度,别创其法。率尔师心,冥合天矩,雄武神踪,灵姿秀出。若臧武仲之智,卞庄子之勇。大鹏抟风,长鲸喷沫,悬崖坠石,惊电遗光。张云:子敬行草之外,更开一门,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行草。子敬之法,非草非行,流便于行草之间。逸少秉真、行之要,子敬执行草之权。父之灵和,子之神骏,古今独绝也。真第四,行第二,章草第一,草第三,并飞白俱神品。八分能品。庾云:上中品。梁武云:绝众超群,无人可拟。如河朔少年,皆悉充悦,举体沓拖而不可耐。李云:子敬草书,逸气过父。如丹穴凤舞,清泉龙跃,倏忽变化,莫知所成。或蹴海移山,或翻波簸岳。而正书、行书,如田野学士,越参朝列,非不稽古宪章,乃时失体处。旧说称其转妍,去鉴疏矣。)
王珉 (季琰。洽之少子也。名出珣右。时云:法护非不佳,僧弥难为兄。法护,小字也。有四匹素,自朝操笔至暮,书竟首尾如一,又无误字。子敬戏云:弟书如骑驴骎骎恒欲度骅骝前。尝代献之兼中书令,故以献之为大令,珉为小令。庾云:中上品。张云:行第六,并隶妙品。王云:笔力过于子敬。)
荀舆 (长胤。庾云:上下品。张云:隶、草俱妙品。王云:长胤狸骨,右军以为绝伦。)
阮研 (文几。庾云:穷古观今,尽窥众妙之门。虽师王祖钟,终别构一体。上下品。张云:其隶、行草妙品。李云:中中品。梁武云:如贵胄失品,不能排斥英贤。)
中品
严延年 (张云:大篆能品,工籀书。)
许慎 (张云:小篆能品。)
班固 (张云:大小篆能品。)
罗晖 (叔景。庾云:中下品。张云:章草能品。)
魏武帝 (曹操,孟德。庾云:笔墨雄赡。中中品。张云:章草妙品。唐评:如金花钿落,遍地玲珑,荆玉分辉,瑶岩璀璨。)
孙皓 (吴末帝,元宗。庾云:体裁绵密。中中品。李云:中下品。如吴人畅酣,骄其家室,虽欲矜豪,亦复平矣。)
毛弘 (张云:八分能品。卫恒云:弘乃梁鹄子弟,教于秘书,今八分皆弘之所立法也。)
卫觊 (伯儒。庾云:中中品。张云:古文、隶、草、章能品。王云:体如伤瘦而笔精杀迹。)
卫恒 (巨山。瓘之子。庾云:中中品。张云:古文、章草妙品,隶能品。李云:中上品。梁武云:如插花美女,舞笑镜台。)
司马攸 (晋武帝弟也。王云:京师以为楷式。张云:行草能品。)
陆机 (士衡。庾云:中下品。李云:中上品。蚌质珠胎,金河银砾。王曰:吴士也,无以较其多少。)
刘舆 (庆孙。庾云:中下品。)
庾亮 (元规。庾云:中下品。王云:亦入能录。)
庾翼 (稚恭。庾云:中上品。张云:隶、草、章能品。李云:上下品。王云:征西翼书,少时与逸少齐名,右军后进,庾犹不愤在己上。在荆州与都下书云:小儿辈乃贱家鸡,重野鹜,学逸少书,须吾还当比之。)
王敦 (处仲。张云:草第四。)
王导 (茂弘。庾云:中下品。张云:真第七,行第八,并书能品。王云:甚有楷法,以师钟、卫,好恶无厌。丧乱狼狈,犹以锺繇尚书宣示表衣带过江,后右军得之。子恬、洽、荟亦能书。)
郗氏 (羲之妻。甚工书,有七子。)
王徽之 (子猷。)
玄之
凝之
操之 (皆羲之子,并工草隶。)
谢道蕴 (凝之妻也,有才华,善书。李云:中下品。雍容和雅,芬馥可玩。)
郗愔 (方回。庾云:中上品。张云:章草妙品,草、隶能品。李云:上下品。梁武云:意趣甚熟而取妙特难,故萧散风气,一无雅素。王云:章草亚于右军。)
郗超 (景兴,又字嘉宾。庾云:中下品。王云:草亚二王,紧媚过其父,骨力不及也。李云:中上品。)
桓玄 (敬道。庾云:中上品。李云:中中品。如惊蛇入草,銛锋出匣。王云:玄自比右军,议者未之许,可比孔琳之。)
杜预 (元凯。庾云:中中品。张云:章草能品。李云:中下品。)
李式 (景则。庾云:中上品。张云:隶、草能品。李云:上下品。纵迈过羊欣,可比庾翼。)
张翼 (君祖。庾云:中下品。李云:中上品。王云:右军自书表,晋穆帝令翼写题后答右军,右军当时不别,久乃方觉,云小子几欲乱真。)
羊欣 (敬元。庾云:早随子敬,妙得其体。中上品。张云:隶、行草妙品。李云:上下品。梁武云:如婢作夫人,虽知过位,举止羞涩,终不似真。王云:受诀于子敬,书见重于一时,行草犹善,正乃不称。)
薄绍之 (敬和。庾云:下上品。张云:隶、行草俱妙品。梁武云:如游龙在霄,缱绻可爱。)
孔琳之 (彦琳。庾云:中上品。张云:隶、行草俱妙。唐评:放纵快健,笔势流利,二王以后,难与比肩。但功亏少,故当劣于羊欣。王云:天然纵逸,极有笔力规矩,但工夫少自在。)
张超 (子并。庾云:子并崔家州里,颇相仿效,可谓冰寒于水。中上品。张云:章草能品。梁评:如高丽人抗浪,乃不有意气而姿媚自足精神。李云:中下品。如郢中少年,乍入京辇,纵有才辩,盖亦可知。)
殷钧 (庾云:颇耽著爱好,终得肩随。中上品。)
谢灵运 (庾云:下上品。张云:隶、草妙品。李云:中下品。王云:昔子敬上表,多于中书杂事中,皆自书窃易真本,相与不疑。永嘉初,方就索还。上谢太傅殊礼表,亦是其例。)
谢综 (王云:书法紧洁,羊欣惮之。书法有力,恨少媚好。)
陶弘景 (通明,隐君。庾云:中下品。李云:中中品。得书之筋髓,如丽景霜空,鹰隼初击。梁武云:如吴兴小儿,形状虽未长成而骨气峭甚。)
郭伯道 (庾云:俯门朝廷,远封其迹。)
李镇东 (梁武云:如芙蓉出水,文彩镂金。)
左伯 (子邑。庾云:分镳梁邯。中中品。)
张彭祖 (庾云:中中品。张云:隶能品。)
任靖 (庾云:中中品。)
韦昶 (庾云:中中品。文体题柱。张云:古文、大篆能品。)
张永 (庾云:中中品。)
范怀约 (梁武云:真书有力而草行无功。庾云:中中品。张、范俱东南之美。)
吴休尚 (庾云:中中品。梁武云:如新亭伧父,一往似扬州共语,语便态生。)
施方泰 (庾云:施、吴邺下同年拔萃。中中品。)
康昕 (庾云:中下品。张云:中中品。巧密精勤,有翰飞莺弄之体。王云:学右军亦欲乱真,尝与南州识道人作右军书货。)
王崇素 (庾云:中下品。李云:下中品。)
张昭 (朱诞 徐希秀 刘绘 庾云:以上皆中下品。)
王知敬 (张云:行草能品。李云:中中品。碎玉残金,云间孤鹤。)
丘道护 (王云:受诀于子敬,殊在羊欣前。李云:谬当高品,迹乃浮华。中中品。)
许文静 (张云:真第七。李云:中中品。)
宋文帝 (刘义隆。庾云:中下品。张云:隶、行草妙品。李云:有子敬风骨,超纵狼籍,翕焕为美。中下品。唐评:如叶裹红花,云间白日。王云:帝自谓不减羊欣,时议谓天然胜羊欣,工夫不及也。)
王僧虔 (庾云:雄发齐代。中上品。梁评:犹如王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奕奕皆有一种风气。宋文帝问曰:朕书与卿书孰优?僧虔曰:帝书帝中第一,臣书臣中第一。上笑曰:卿可谓善自谋矣。)
萧子云 (张云:隶、飞白妙品,小篆、章、行俱能品。梁评: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荆轲负剑,壮士弯弓。猎人射虎,心胸猛烈,锋刃难当。唐评:如上林春花,远近瞻望,无处不发。)
智永 (隶、草、章俱妙品,行能品。李云:精熟过人,惜无奇态。中中品。王逸少之七代孙,妙传家法,住吴兴永欣寺,积退笔头置大竹簏受一石馀,而五簏皆满,瘗之号笔冢。求书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之铁门限。)
唐太宗 (李世民。好羲之书,师虞世南。尝患戈脚不工,偶书戬字,遂空其落戈,令世南足之,以示魏徵。徵曰:戬字戈脚逼真。世南后极善飞白。置弘文馆延学书士。)
元昌 (汉王。张云:行能品。李云:中上品。与太宗、褚遂良受诀于史陵。)
虞世南 (伯施。馀姚人。从智果而得书法。尝著笔髓论。张云:隶、行草妙品。李云:上下品。萧散洒落,真草惟命,如罗绮娇春,鹓鸿戏沼。唐评:体段遒媚,举止不凡。能中更能,妙中更妙。)
欧阳询 (信本。临湘人。学羲之书,后险劲瘦硬,自成一家。议者以为真行有献之法。自羊欣、薄绍之后,无与比者。独智永持兵精练,欲与相攻。而询猛锐,智永亦复避锋。询尝见索靖所书碑,初唾之而去,后复观,始悟其妙,卧其下三日。晚年笔力尤刚劲。张云:隶、行、飞白、草皆妙品,大小篆、章能品。李云:上下品。如旱蛟得水,馋兔走穴,笔势恨少。于镌勒及飞白诸势,如武库矛戈,雄剑森森。唐评:如金刚瞋目,力士挥拳。宋陈景元谓:世皆知其体方,而莫知其笔圆。)
褚遂良 (登善。张云:隶行俱妙品。李云:上下品。临写右军,亦为高足。丰艳雕刻,盛为当今所尚,但恨乏自然精勤意耳。唐评: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
薛稷 (张云:能品。唐评:多攻褚体,意亦新奇。又云:风惊苑花,雪压山柏。)
张从申 (唐评:远近称善,独步江外。)
李阳冰 (少温。又名潮。尝作笔法论,谓于天地山川得其方圆流峙之形,于日月星辰得其经纬昭回之度,近处诸身,远取万物,幽至于鬼神之情状,细至于喜怒舒惨,莫不毕载。唐评:若古钗倚物,力有万夫,李斯之后,一人而已。)
张旭 (唐评:立性颠逸,超越古今。)
颜真卿 (清臣。唐评:锋绝剑摧,惊飞逸势。陆羽曰:徐吏部不受右军笔法,而书体裁似右军,颜太保受右军笔法,而点画不似。盖徐得右军皮肤眼鼻,所以似之,颜得右军筋骨心肺,所以不似也。)
释怀素 (唐评:援笔掣电,随手万变。酒酣兴发,遇墙壁衣服器皿靡不书之。贫无纸,种芭蕉万馀株,以供挥洒。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书至再三,盘板皆穿。素伯祖惠融善学欧阳询书,世莫能辨,至是乡中呼为大钱,师为小钱。尝受法于金吾兵曹钱唐邬彤。)
李邕 (泰和。江都人。唐评:华岳三峰,黄河九曲。邕初学,变右军行法,顿伏挫起,既得其妙,复乃摆脱旧习,笔力一新。李阳冰谓之书中仙手。文翰俱重于时。当时奉金帛求书,前后所受巨万计,自古未有如此之盛也。)
柳公权 (诚悬。穆宗尝问笔法何以尽善,对曰:在心正,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以笔谏也。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笔法,劲媚自成一家。当时公卿家碑刻不得公权书以为不孝。外夷入贡,皆购求柳书。上都西明寺金刚经碑尤为得意。)
下品
何曾 (张云:草能品。)
羊祜 (叔子。庾云:下上品。)
晋元帝 (睿,景文。庾云:下上品。)
王恬 (敬豫。张云:隶能品。)
王洽 (敬和。)
王荟 (敬文。)
王修 (敬仁。庾云:中中品。张云:隶行俱能品。)
王珣 (元琳。洽之子,珉之兄。)
王蒙 (仲祖。张云:草能品。李云:下中品。王云:上可比庾翼。)
张敞 (张云:古文能品。)
张澄 (王云:当时亦呼有意。)
王裒 (伟元。李云:下上品。张云:能品。梁武云:意深工浅,犹未当妙。)
张纮 (张云:小篆能品,飞白妙品。)
范晔 (蔚宗。庾云:上下品。张云:小篆、草能品。李云:下中品。如寒隽之士,亦不可弃。王云:与萧思话同师羊欣,后叛背,失故步。)
萧思话 (庾云:下上品。张云:行草能品。李云:下中品。如遁世之夫,时或堪采。王云:全法羊欣,风流趣好,殆当不减,而独笔力恨弱。)
谢朓 (玄晖。庾云:中下品。张云:草能品。李云:创得今韵。下下品。)
谢静 (谢敷 王云:并善写经,亦能入境。)
姜诩 (梁宣 庾云:上下品。)
韦秀 (锺舆 向泰 羊<日既> 识道人)
庾黔娄 (宋炳 费元瑶 孙奉伯 杨经)
诸葛融 (以上庾云:下下品。)
朱龄石 (庾景休 褚元明 孔敬通 王籍 文海。庾云:以上皆中品。)
卫宣 (李韫 陈基 傅庭坚 张绍 阴光 韦熊 张畅 曹任 宋嘉 裴邈 羊固 傅夫人 辟闾训 谢晦 孔闾 颜宝光 周仁皓 张欣泰 张炽)
僧岳道人 (法高道人 右数人,庾评云:五味一和,五色一采,视其雕文,非特刻鹄。人人下笔,宁止追响,遗迹见珍,馀芳可折。诚乃驱驰并驾,不逮前锋。而中权后殿,各尽其美。允为下下品。)
徐干 (徐令文 王愔 张云:草能品。)
颜倩 (梁武云:如贫家果实,无妨可爱,少乏珍羞。)
王彬之 (梁评:放纵快利,笔道流便。)
柳恽 (梁评:纵横廓落,大意不凡,而德体未备。)
徐淮南 (梁评:如南岗士夫,徒尚风轨,而不免寒乞。)
张斯 (梁云:如辩士对扬,独语不回,得心理会。)
齐高帝 (字绍伯。庾云:下上品。李云:中下品。张云:行草能品。)
刘珉 (李云:颓波赴壑,狂澜争流。)
萧特 (梁评:虽有家风而风流势薄,犹如羲、献,安得相似。)
庾肩吾 (张云:隶、草能品。李云:下上品。梁评:畏惧收敛,少得自充,效未能精,去萧、蔡远矣。)
袁崧 (李云:下上品。梁评:如深山道士,见人便欲退缩。)
梁武帝 (张云:草能品。李云:下下品。)
梁简文帝 (李云:下中品。)
梁元帝 (陈文帝 褚渊 沈君理 张正见 李云:右数君亦称笔札,多类效颦,犹枯林之独青一枝,众石之孤生片琰。为下下品。于中彦回轻快,练倩有力,孝先风流,君理方达。)
智果 (张云:隶、行草、章能品。)
萧纶 (李云:下下品。)
斛斯彦明 (李云:笔势咸有由来。下上品。)
房彦谦 (张大隐 李云:房司隶、张益州参小令之体。下上品。)
殷令名 (李云:下上品。擅名题柱。)
蔺静文 (李云:下上品。正真甚为鲜洁,殊有轨则。)
钱毅 (李云:下上品。小篆、飞白表敏丽,太宗贵之。)
刘逖 (王晏 周颙 虞绰 李云:刘黄门落花从风,王中玉奇石当径,彦伦意则甚高,迹少俊锐,虞绰锋颖迅健,并为下中品。)
魏徵 (玄成。庾云:下上品。)
徐浩 (季海。唐评:固多精熟,无有异趣。黄鲁直云:唐自虞、褚后能备八法者,徐会稽与颜太师耳。然会稽多肉,太师多骨。又云:往时观怒貌抉石,渴骥奔泉之论,茫然不知何语,老乃于季海书中见之。)
房玄龄 (李云:雕文抱质。又云:海上双凫。)
陆柬之 (其书如马之齐髦,人不栉沐。张云:隶、行妙品,章草书能品。学虞草体,用笔则青出于蓝。唐评:仿佛可观,依稀堪拟。)
邬彤 (唐评:寒鸦栖林,平冈走兔。)
卢藏用 (张云:行、隶、草能品。唐评:露润妍花,烟凝修竹。)
裴行俭 (王承烈 高正臣 张云:隶、草、行能品。)
傅玄 (张云:隶能品。)
杨肇 (张云:隶、草能品。)
释崇简 (唐评:临写逸少,时有乱真。)
蔡隐丘 (以下古质放意,自成一家。)
韩择木 (龟开萍叶,鸟散芳洲。)
梁升卿 (惊波往来,巨石前却。)
张庭珪 (古木崩沙,闲花映竹。)
史惟则 (雁足印沙,深渊鱼跃。右四人皆善八分。)
孙过庭 (隶、行草能品。丹崖绝壑,笔势坚劲。)
张怀瓘 (继以章草,生意颇多。)
史麟 (逸气雄镇,超然不群。)
梁耿 (错落鱼文,纵横鸟迹。)
张芬 (孤松耸身,弱草垂露。)
房广 (婉美芬霭,春莺欲妖。)
沈益 (春鹭窥鱼,秋蛇赴穴。)
张彪 (孤峰削出,藏筋露节。)
陆曾 (惊波鱼跃,深水龙潜。)
桓夫人 (如快马入阵,屈伸随人。)
傅玉 (项羽拔戈,荆轲持戟。)
王绍宗 (笔下流利,快健难方,熟看转增美妙。)
程广(鸿鹄弄翅,翱翔颉颃。)
张越 (莲花出水,明月开天。雾散金峰,云低玉岭。)
萧诚 (舞鹤交影,腾猿在空。)
韦陟 (虫穿古木,鸟踏花枝。)
宋儋 (暮春花发,春柳枝低。)
沈千运 (饥鹰杀心,忍疲筋骨。)
关操 (渊月沉珠,露花濯锦。)
郑虔 (家贫,于青龙寺拾柿叶学书。评云:如风送云收,霞催月上。)
李璆 (垂藤著地,枯木如折。)
吴郁 (字体绵密,不谢当时。)
赖文雅 (腾沙郁雾,翻浪扬鸥。)
贺知章 (纵笔如飞,酌而不竭。)
何昌裔 (子敬馀波,时时可玩。)
宋之问 (天性卓绝,而功未深。)
李清 (变化自逸,代有斯人。)
玄悟 (骨气无双,迥出时辈。)
湛然 (子云之后,难与比肩。)
书
王铎故居的王铎简介
古代书法名家作品,非常优美精秀的书法作品,跟着我一起进入古代书法名家的书法世界吧。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古代名家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古代名家书法作品欣赏
古代名家书法作品1
古代名家书法作品2
古代名家书法作品3
古代名家书法作品4
古代草书大师十大家
一、张芝
张芝: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敦煌酒泉(今属甘肃)人,字伯英,善章草,后脱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桀,成为?今草?,张怀瓘《书断》称他?学崔(瑗)、杜(操)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三国魏书家韦诞称他为?草圣?。晋王羲之对汉、魏书迹,惟推钟(繇)、张(芝)两家,认为其余不足观。对后世王羲之、王献之草书影响颇深。
张芝刻苦练习书法的精神,历史上已传为佳话。晋卫恒《四体书势》中记载:张芝?凡家中衣帛,必书而后练(煮染)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后人称书法为?临池?,即来源于此。尤善章草,有「草圣」之誉,当时的人珍爱其墨甚至到了「寸纸不遗」的地步。评价相当高,尤以草书为最。
张芝书法的原迹流传极少,只有宋刻的《淳化阁帖》卷二载张芝五帖,这些是真品还是伪品,众说纷纭,至今难以论定。
二、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序》等。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
三、王献之
王献之(344年-386年),东晋书法家、诗人,字子敬,祖籍山东临沂,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为与后世书法家王珉区分,人称王大令。与其父并称为?二王?。
王献之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张芝,别为一体。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由于唐太宗并不十分欣赏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象其父作品那样有大量留存。传世名作《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
王献之的书法艺术,主要是继承家法,但又不墨守成规,而是另有所突破。在他的传世书法作品中,不难看出他对家学的承传及自己另辟蹊径的踪迹。前人评论王献之的书法为"丹穴凰舞,清泉龙跃。精密渊巧,出于神智"。他的用笔,从"内拓"转为"外拓"。
他的草书,更是为人称道。俞焯曾说:"草书自汉张芝而下,妙人神品者,官奴一人而已。"他的传世草书墨宝有《鸭头丸帖》、《中秋帖》等,皆为唐摹本,他的《鸭头丸帖》,行草,共十五字,绢本。清代吴其贞在《书画记》里对此帖推崇备至,认为:"(此帖)书法雅正,雄秀惊人,得天然妙趣,为无上神品也。"他的《中秋帖》行草,共二十二字,神采如新,片羽吉光,世所罕见。清朝乾隆皇帝将它收入《三希帖》,视为"国宝"。
他还创造了"一笔书",变其父上下不相连之草为相连之草,往往一笔连贯数字,由于其书法豪迈气势宏伟,故为世人所重。
王献之学书和他的父亲一样,不局限于学一门一体,而是穷通各家。所以能在?兼众家之长,集诸体之美?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终于取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地位。书迹有宋米芾临的《中秋帖》等。
由晋末至梁代的一个半世纪,他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其父王羲之。一直到了唐代,唐太宗竭力褒扬王羲之而贬抑王献之,一些书法评论家才开始认为王献之的书法比不上他的父亲王羲之。但是宋代书法家米芾,主要是向王献之学习。现代著名学者、书法家胡小石更认为张旭、怀素一派之"狂草",便是由王献之草书发展而成的。
四、孙过庭
孙过庭,648年生,703年逝世,字虔礼,其籍贯有二说:一说陈留(今河南开封)人;一说富阳(今杭州西南部)人。一般均称富阳人,可是他自称吴郡(今江苏苏州)人。陈子昂为其作墓志铭,谓过庭?四十见君,遭谗慝之议。?他是唐高宗、武则天时人,官右卫胄曹参军、率府录事参军。擅长书法和书法理论,他博雅能文章,真行草书尤工。草书师法?二王?。?工于用笔,俊拔刚断?(《书断》),如?丹崖绝壑,笔势坚劲?(唐韦续《续书品》)。以草书擅名,尤妙于用笔,隽拔刚折,尚异好奇。他又善于临摹古帖,往往真赝不易分辨。唐高宗曾谓过庭小字足以迷乱羲、献,其逼真可知。陈子昂《祭率府孙录事文》说:?元常既殁,墨妙不传,君之遗翰,旷代同仙。?把孙书迹,比作魏的钟繇,可见对孙氏的书法造诣推崇备至。过庭又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著有《书谱》,深得书法之旨趣。至今流传,成为学习草书的楷范。宋高宗评述:?《书谱》匪特文词华美,且草法兼备。?可见此《书谱》不但书法浓润圆熟,而且文中有很多精辟的独到见解,可以说是书文并茂的典范。他还书有《千字文》、《景福殿赋》等。他的名迹《书谱》,墨迹本,孙过庭撰并书。书于垂拱三年(687),草书,纸本。纵27.2厘米,横898.24厘米。每纸16至18行不等,每行8至12字,共351行,3500余字。衍文70余字,?汉末伯英?下阙30字,?心不厌精?下阙30字。《书谱》在宋内府时尚有上、下二卷,下卷散失后,现传世只上卷。孙氏在数十年的书法实践中,认为汉唐以来论书者?多涉浮华,莫不外状其形,内迷其理。?因撰《书谱》一卷,于运笔评加阐述,故唐宋间亦称为《运笔论》。《书谱》真迹,流传有绪,原藏宋内府,钤有?宣和?、?政和?。宋徽宗题签。后归孙承泽,又归安岐,后归清内府,旧藏故宫博物院,现藏台湾,俗称真迹本《书谱》。有影印本出版。《书谱》是中国书学史上一篇划时代的书法论著,提出他著名的书法观:?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为书法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是与他在书法理论上的成就相统一的。孙过庭书法,上追?二王?,旁采章草,融二者为一体,并出之己意,笔笔规范,极具法度,有魏晋遗风。
五、张旭
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江苏苏州)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其母陆氏为初唐书家陆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孙女。陆氏世代以书传业,有称于史。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与李白、贺知章相友善,杜甫将他三人列入?饮中八仙?。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史称?草圣?。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来,其状惊世骇俗。相传他见公主与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之意;在河南邺县时爱看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并因此而得草书之神。颜真卿曾两度辞官向他请教笔法。张旭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他把满腔情感倾注在点画之间,旁若无人,如醉如痴,如癫如狂。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赞之:?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这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的真实写照。难怪后人论及唐人书法,对欧、虞、褚、颜、柳、素等均有褒贬,唯对张旭无不赞叹不已,这是艺术史上绝无仅有的。
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六、怀素
怀素(737~799),唐代书法家。俗姓钱,字藏真,湖南零陵郡人。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卒于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因他出家为僧,书史上称他?零陵僧?或?释长沙?。
怀素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和张旭齐名。后世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之称。可以说是古典的浪漫主义艺术,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他也能做诗,与李白、杜甫、苏涣等诗人都有交往。好饮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他的草书,出于张芝、张旭。唐吕总《读书评》中说:?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宋朱长文《续书断》列怀素书为妙品。评论说:?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
怀素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忽发出家之意?,父母想阻也阻止不了。他在《自叙帖》里开门见山他说:?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喜笔翰。?他勤学苦练的精神是十分惊人的。因为买不起纸张,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蕉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由于怀素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乾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
在长安怀素声誉青云直上,歌颂他草书的诗篇有37篇之多。他的草书有《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圣母帖》、《论书帖》、《大草千文》、《小草千文》《四十二章经》、《千字文》、《藏真帖》、《七帖》、《北亭草笔》等等。其中《食鱼帖》极为瘦削,骨力强健,谨严沉着。而《自叙帖》其书由于与书《食鱼帖》时心情不同,风韵荡漾。真是各尽其妙。米芾《海岳书评》:?怀素如壮士拨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唐代诗人多有赞颂,如李白有《草书歌行》,曼冀有《怀素上人草书歌》。
七、黄庭坚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于宜州贬所。
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龙榆生《豫章黄先生词》。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为?江西诗派?之祖。主要墨迹有《松风阁诗》、《华严疏》、《经伏波神祠》、《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苦笋赋》等。书论有《论近进书》、《论书》、《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词与秦观齐名,艺术成就不如秦观。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有《山谷词》。
黄庭坚书法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后来受到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又受到焦山《瘗鹤铭》书体的启发,行草书形成自己的风格。黄庭坚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在结构上明显受到怀素的影响,但行笔曲折顿挫,则与怀素节奏完全不同。在他以前,圆转、流畅是草书的基调,而黄庭坚的草书单字结构奇险,章法富有创造性,经常运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单字之间的界限,使线条形成新的组合,节奏变化强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为北宋书坛杰出的代表,与苏轼成为一代书风的开拓者。后人所谓宋代书法尚意,就是针对他们在运笔、结构等方面更变古法,追求书法的意境、情趣而言的。草书有《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等,结字雄放瑰奇,笔势飘动隽逸,在继承怀素一派草书中,表现出黄书的独特面貌。
八、董其昌
明代后期著名画家、书法家、书画理论家、书画鉴赏家。?华亭派?的主要代表。董其昌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四(1555)年,卒于明毅宗崇祯九(1636)年,他字玄宰,一字元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人称?董华亭?。万历进士,授编修,官至礼部尚书。华亭(上海松江)人。一作上海人(上海在唐为华亭县地,清属松江府。华亭、云间、松江、上海、娄县俱为一地)。
董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董其昌虽处于赵孟頫、文征明书法盛行的时代,但他的书法并没有一味受这两位书法大师的左右。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园劲秀逸,平淡古朴。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锋,少有偃笔、拙滞之笔;在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 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在当时已?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明史?文苑传》)。一直到清代中期,康熙、乾隆都以董的书为宗法,备加推崇、偏爱,甚而亲临手摹董书,常列于座右,晨夕观赏。康熙曾为他的墨迹题过一长段跋语加以赞美:?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褚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经意处,丰神独绝,如清风飘拂,微云卷舒,颇得天然之趣。尝观其结构字体,皆源于晋人。盖其生平多临《阁帖》,于《兰亭》、《圣教》,能得其运腕之法,而转笔处古劲藏锋,似拙实巧。?颜真卿、苏轼、米芾以雄奇峭拔擅能,而要底皆出于晋人。赵孟頫尤规模二王。其昌渊源合一,故摹诸子辄得其意,而秀润之气,独时见本色。草书亦纵横排宕有致,朕甚心赏。其用墨之妙,浓淡相间,更为绝。临摹最多,每谓天姿功力俱优,良不易也。?据说,康熙还亲自临写董书,致使董书得以风靡一时,出现了满朝皆学董书的热潮。一时追逐功名的士子几乎都以董书为求仕捷径。在康熙、雍正之际,他的书法影响之深,是其他书法家无法比拟的。
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王文治《论书绝句》称董其昌的书法为?书家神品?。谢肇称其?合作之笔,往往前无古人?。周之士说他?六体八法,靡所不精,出乎苏,入乎米,而丰采姿神,飘飘欲仙?。
九、王铎
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号嵩樵,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谭渔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幼时家境十分贫寒,过着"不能一日两粥"的生活。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累擢礼部尚书。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多变,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明崇祯帝自缢于景山。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福王,待为东阁大学士。满清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顺治九年病逝故里。福王南京称制等待为东阁大学士。入清官至大学士,擢礼部尚书。铎博学好古,工诗文。画山水宗荆、并、丘壑峻伟,皴擦不多,以晕染作气,傅以淡色,沉沉丰蕴,意趣自别。山水花木竹石,皆用书中关纽。间作兰、竹、梅、石,洒然有物外趣。尤擅书法,行草宗二王,正书师钟繇,亦多自出胸臆,有《拟山园法帖》,诸体悉备,名重当代,学者宗之,顺治三年(1646)作《渔舟萧闲图》,收入《历代名贤画粹》;顺治七年(1650)作《雪景山水图》,收入日本《支那名画宝鉴》;顺治八年(1651)罢官归里,作《兰石图》卷、《山水卷》,分别收入《新版世界美术全集》、《支那名画宝鉴》。顺治九年卒,享年六十一岁,谥文安。
王铎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以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
其书法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深受欢迎。日本人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一派别,称为?明清调?。他的《拟山园帖》传入日本,曾轰动一时。他们把王铎列为第一流的书法家。提出了?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的看法
十、傅山
傅山,明万历三十五年至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07──1684,78岁),字青主,号真山,山西阳曲(今太原)人。是我国明末著名的学者、书法家、诗人、医学家。傅山出身于书香门第,祖上多有文名,但至其父,家道开始中落。傅山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兄与弟都是平常之人,惟独傅山自幼聪敏,博文强记,勤奋好学,善于思考。他继承家学,并发扬光大,著有《霜红龛集》四十卷。
在诗、文、书、画诸方面,傅山皆善学妙用,造诣颇深。其知识领域之广、成就之大,在清初诸儒中,无出其右者。傅山的书法被时人尊为?清初第一写家?。他的书法初学赵孟頫、董其昌,几乎可以乱真。他的《上兰五龙洞场圃记》为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作,与宋人风范毫无二致。宋代文人喜欢用生辟的字眼和典故,傅山也是如此。他学富五车,积学深厚,又颇具个性,加之书法界有了张瑞图、黄道周、王铎和倪元璐等诸名家的影响,傅山的书法更是具有一种奇特的怪味。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他的人生观和审美观起了决定性作用。他对颜真卿的人品书品推崇倍至,简直是五体投地。他写大字喜用颜体,如《集古梅花诗》,就是写小楷也用颜体,如《逍遥游》。邓散木《临池偶得》中说:?傅山的小楷最精,极为古拙,然不多作,一般多以草书应人求索,但他的草书也没有一点尘俗气,外表飘逸内涵倔强,正象他的为人?。他的颜体写得非常好,流传至今的颜体大字楹联和榜书多件,皆端庄遒劲,刚健有力。他总结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于直率毋安排?的经验。
傅山草书的线条和语言上有很多自己的东西,连绵气息排山倒海,情感比王铎更充沛。他以大草形式写行草,增加了联绵的线条与组合,更加丰富,更有表现力。
王铎故居位于中州名镇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会盟镇老城村,是明清大书法家王铎的宅第。王铎明天启2年中进士,官至明礼部尚书,清加太子太保职位,遂建官邸。后因历史变迁,战争纷拢,其故居毁于战火,为了弘扬王铎书法艺术,陈列其书法手迹、碑刻、拓片和展示明清建筑艺术,于1998年11月动工,按王铎故居原貌修复重建,历时一年完峻。修复后的王铎故居,主要包括故居和宅居园林,占地面积180余亩,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
1592年生,1652年逝世,河南孟津人。 明末清初书家。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嵩樵、十樵。明天启进士,累官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清,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安。工真、行、草书,得力于钟繇、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笔力雄健,长于布局。梁评其“书得执笔法,学米南宫,苍老劲健,全以力胜。”清姜绍书《无声诗史》称具“行草书宗山阴父子(王羲之、王献之),正书出钟元常,虽模范钟、王,亦能自出胸臆。”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风。当时书坛流行董其昌书风,王铎与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于时风中另树一帜。近世对日本国书风有极大影响。存世书迹较多,刻有《拟山园帖》、《琅华馆帖》。《清史稿》卷七十九有传。《王维五言诗卷》,书于崇桢十六年(1643),绫本,楷书、草书。凡32行,其中楷书13行,草书19行,每行字数不一。纵21厘米,横165.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在书法上王铎是一位各体皆能、风格多样的书法全才。无论是伟岸遒劲的大楷、高古朴厚的小楷书,还是他那飞腾跳踯的行草书,在晚明书坛上都应说是一流的。正书在王铎作品中不多见,源于唐人而能自出胸襟。此诗卷前半部分,无论是字的大小、结体、字画、字距,皆给人一种奇特的感受。诗卷后半部分的行草在王铎作品中则不乏见,章法变化丰富,行笔能纵能敛,整体感强,结体欹正莫测,点画错综复杂,线条枯实互应,故其成就被人给予很高评价。
王铎于明崇祯元年在赙嵘山北麓,建林苑别墅拟山园。拟山园集林苑建筑之巧,亭台楼榭,曲径回廊,奇花异草,布置精巧,匠心独具。园内种植有王铎喜爱的竹子、梧桐、梅花、藤萝等。他还亲自为各处景观命名。拟山园名冠当时,驰誉中州,盛名盛久不衰。
本文来自作者[仆钰珂]投稿,不代表溟宇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umingyu.com/changshi/202508-1599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溟宇号的签约作者“仆钰珂”
本文概览:扩展资料:中国历代书法家:1、秦汉李斯、张芝、篆书、汉隶、皇象、蔡邕、石门颂、乙瑛碑、曹全碑、张迁碑、鲜于璜碑、秦诏量铭文、莱子侯刻石、天发神谶碑、阳陵虎符2、两晋王羲之、王献...
文章不错《我国古代最有名的四大书法家叫什么- 称号分别叫什么-》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