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雨声读书声

网上有关“风声雨声读书声”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风声雨声读书声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解释上联是说在山间幽静的地方,认真的读书学习,风声、雨声、读书的声音不断的传入耳朵里。强调读书学习要有好的环境。下联说家里的事,国家的事,乃至天下的事都应该关心。这是说明读书的人,要多为别人考虑。要忧国忧民,为了百姓要有一番大的作为 。

出处 明·顾宪成《东林书院门前对联》 。

鉴赏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都听在耳里; 家事,国事,天下事,每一件事都是我所关心的。这首对联常用来表示读书人对国事民生的关切。读书不忘救国,满腔热血豪情,抱着 “以天下为己任” 的大志。

扩展资料

类似表达的经典例句

1、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

——姜子牙《六韬》

2、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3、所谓以天下为己任,通俗解释就是天下都是老子的,天下事就是本人的私事。

——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

4、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老子《道德经》

5、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

——《中庸》

6、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罗贯中《三国演义》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顾宪成所撰。

顾宪成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撰有这副心怀远大抱负之名联,后被广为传诵,成为许多学人、志士的共同心声和座右铭,此联现悬于依庸堂内。

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扩展资料

顾宪成因创办东林书院而被人尊称“东林先生”,在万历八年(1580年)中进士后历任京官,授户部主事。万历十五年(1587年),因为上疏申辩,词语中有触怒当权者的地方,被圣旨责备,贬谪为桂阳州判官,慢慢提为处州推官。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朝廷会同推荐选任内阁大学士,顾宪成提名的人,都是明神宗所厌恶的,从而更触怒了神宗,被削去官籍,革职回家。顾宪成回到家乡以后,同弟弟顾允成倡议维修东林书院,偕高攀龙等讲学其中,同时宣扬他的政治主张。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农历十月,顾宪成会同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时称东林八君子)等人,发起东林大会,制定《东林会约》。东林书院既讲学又议政,吸引着许多有志之士,包括一些因批评朝政而被贬斥的官吏。他们不顾道路远近,纷来沓至,人数之多,竟使东林书院的学舍都容不下。

顾宪成曾经说:“在朝廷做官,志向并不在皇上,在边地做官,志向不在民生,居于水边林下,志向不在世道,君子是不这样做的。”他在讲学之余,往往议论朝政,品评人物。朝廷之士仰慕他的风范,多和他遥相呼应。由此东林名声大噪,而忌恨的人也多,从而被他们的反对者称为“东林党”。

1608年(万历三十六年),由于许多东官员纷纷上疏推荐重新起用顾宪成。顾宪成被正式任命为南京光禄寺少卿,但是顾宪成不接受任命,继续留在家乡从事讲学议政。

百度百科--顾宪成

关于“风声雨声读书声”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清议谣]投稿,不代表溟宇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umingyu.com/changshi/202508-12561.html

(3)
清议谣的头像清议谣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清议谣的头像
    清议谣 2025年08月03日

    我是溟宇号的签约作者“清议谣”

  • 清议谣
    清议谣 2025年08月03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风声雨声读书声”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风声雨声读书声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解释上联是说在山间幽静...

  • 清议谣
    用户080302 2025年08月03日

    文章不错《风声雨声读书声》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