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一)》文言文注释及翻译

网上有关“《狼(一)》文言文注释及翻译”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狼(一)》文言文注释及翻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注释

1,货:出售、卖。

2,欻(xū):忽然。

3,瞰(kàn):窥视。

4,既:已经

5,诸:相当于“之于”

6,蚤(zǎo):通“早”,早晨。

7,逡(qūn)徘徊的样子

8,仰:抬

9,昂:贵。

10,直:通“值”,价值。

11,缘:沿着

12,罹(lí):遭遇(祸患)。

二,《狼(一)》译文:

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狼不断的窥视着屠户带着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户跑了好几里路。

屠户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了几步,可是等到屠户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屠户没办法了,于是他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

于是屠户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就这样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户了。屠户就(安全地)回家了。第二天拂晓,屠户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的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感到非常害怕。

(屠户因为害怕)小心地(在树的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

(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上颚,那个情形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金子,屠户的生活略微宽裕了。

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真是可笑啊!

三,原文: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歘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步亦步,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则稍却;既走,又从之。屠无机,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即竟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之,则死狼也。

仰首审视,见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革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可笑矣。

扩展资料:

《聊斋志异》中有狼三则。其一被苏教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本八年级下册收录为“专题 《狼》”,其二被选为沪教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本八年级下册第34课《狼》。

鲁教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本六年级下册30课《狼》,2016年新审订人教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和部编义务教育课本七年级上册第20课《狼》。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著作。(聊斋:书斋名;志:记录;异:奇怪的故事)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

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为母乞命文言文的答案

译文:

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狼不断的窥视着屠户带着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户走了好几里路。

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缩了几步,可是等到屠夫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屠夫没办法了,于是他在心里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

于是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狼才停下来。屠夫就回家了。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取肉,远远地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屠夫大吃一惊。

小心地徘徊着向树靠近,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上颚,那个情形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

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银子,屠夫就把它背回去了。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真是可笑啊!

赏析:

《狼三则》都是写屠夫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第一则着重表现狼的贪婪本性,第二则着重表现狼的欺诈伎俩。

第三则着重表现狼的爪牙锐利,但最终却落得个被杀死的下场,作者借此肯定屠户杀狼的正义行为和巧妙高明的策略。

三个故事都有生动曲折的情节,各自成篇,然而又紧密相关,构成一个完整统一体,从不同侧面阐发了主题思想。

朝文言文

1. 文言文阅读《孝丐》答案

《孝丐》

丐不如其乡里,明孝宗时,尝行乞于吴①。凡丐所得,多不食,每贮之竹筒中。见者以为异,久之,诘其故,曰:“吾有母在,将以遗之。”有好事者欲窥其究,迹之行。行里许,至河旁,竹树掩映,一敝舟系柳阴下。舟虽敝,颇洁,有老媪坐其中。丐坐地,出所贮饮食整理之,奉以登舟。俟母举杯,乃起唱歌,为儿戏,以娱母。母食尽,然后他求。一日乞道上,无所得,惫甚。有沈孟渊者,哀而与之食,丐宁忍饿,终不先母食也。如是者数年,母死,丐不知所终。丐自言沈姓,年可三十。

注释吴:古地名,今江苏苏州一带。媪:ǎo,老妇人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行里许 大约

将以遗之 送给

哀而与之食 这个乞丐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见者以为异,久之,诘其故。

答:看见(他这样做)的人都对此感到奇怪,时间长了,问乞丐这样做的原因。

3. 文章通过哪些事例表现这个“孝丐”的孝?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其中的两点。(2分)

①乞丐等候母亲端起杯子就开始唱歌,并像小孩子游戏那样闹着玩儿,用来使母亲开心;

②乞丐坐在(岸边)地上,拿出储存的食物整理后,捧着(它)登上小船;

③乞丐宁可忍受饥饿,最终还是不在母亲吃之前吃食物。

2. 求文言文“一饭千金”相关题目及答案

应是“一饭千金”

成语释疑: 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成语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候,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作工的,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劳刻苦仅能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的报答她。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很是不高兴,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的。 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这句成语就是出于这个故事的。它的意思是说: 受人的恩惠,切莫忘记,虽然所受的恩惠很是微小,但在困难时,即使一点点帮助也是很可贵的;到我们有能力时,应该重重地报答施惠的人才是合理。 我们运用这成语时,必须透彻的了解它的含义,第一,真心诚意的乐于助人的人,是永远不会想人报答他的;第二,有钱人对穷人的救济,那是一种捐助,即使穷人真有一天得志了去报答他,也不能称之谓“一饭千金”;第三,最难能可贵的是在自己也十分困难的情形下,出于友爱、同情的去帮助别人,这样的帮助,在别人看来,确是“一饭”值得“千金” 的。

成语示例: 马周道:“壁上诗句犹在,~岂可忘也。”(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C、昧爽:天将明,黎明。

小题1:B、A项,前一个是代词,“他的”,后一个是副词,表示猜测。B项,均为代词,相当于“之”,可译为“他”。

C项,前 个是代词,“他”,后一个是助词,“的”。D项,前一个是介词,“用”,后一个是介词,“因为”。

小题1:.D、该项对“遗命俭约,务在节制”的理解有误,裴子野并不是提醒君王及同僚要节俭,而是说自己死后丧事要一切从简。小题1:(1)他守丧时充分尽到了礼节,每次到墓地,他哭泣的地方连草木都为之枯萎了。

(关键词:尽礼,之)(2)子野的曾祖松之接受皇帝诏书续修《宋史》,没等到完成就死了,子野常想接着完成曾祖的事业。(关键词:受诏,卒,继成)(3)当天夜里接到命令,子野认为可以等到天亮后再回奏,就没有写这篇文书。

(关键词:谓,侍) 译文:裴子野,字几原,河东郡闻喜县人。子野刚生下来母亲就去世了,被祖母抚养。

他九岁时,祖母去世了。子野出仕后,做了齐武陵王封国的左常侍,因父丧离职。

他守丧时充分尽到了礼节,每次到墓地,他哭泣的地方连草木都为之枯萎了。天监初年,尚书仆射范云很欣赏子野的品行,要上表向皇帝启奏,恰逢范云死了,没有结果。

当时中书令范缜听说了子野的德行和业绩,认为他很好。不久,范缜升任国子博士,于是上表推让说:“河东裴子野,自幼学习圣人的品行,常严格遵守国中才能突出的人的风范。

并且家传儒学,世代学习儒史。滞留在下层位置,身份低贱,名声微薄,却不贪求名利,没有急切的样子。

我一一查看了古今君王,他们爱慕 用户 2017-10-02 举报 扫描下载二维码 ?2020 ?****:service@zuoyebang? 协议 var userCity = "\u5317\u4eac", userProvince = "\u5317\u4eac", zuowenSmall = "2";。

4. “邠州屠者安姓家”是哪个文言文里的,全文大意是什么

为母乞命 邠州屠者安姓家,有牝羊并羔。

一日,欲刲其母,缚架上之次,其羔忽bai向安双跪前膝,两目涕零。安惊异良久,遂致刀于地,去呼童稚,共事刲宰。

及回,遽失刀。乃为羔衔之,致墙根下,而卧其上。

屠遍索方觉,遂并释之,放du生焉。(《虞初新志》) 大意:邠州有位屠夫姓安,家里有母羊及羊羔。

一天,打算宰杀母羊,捆绑上架之后,羊羔忽zhi然两前蹄弯曲向安屠夫下跪,两眼泪流不止。安屠夫惊异很久,把刀放地上, 去叫一小孩一块儿来刲宰。

等他回来,竟找不到dao刀了,刀已被羊羔用口衔着,放在墙的阴影下,羊羔趴在刀上面。安屠夫找不到刀,怀疑被邻居偷走了。

他想了想忽 然转身踢开羊羔,回发现刀藏在它的肚子下面,于是答他顿然醒悟羊羔下跪是为母乞命。安屠夫解下母羊的绳索,把它和羊羔一起送到寺院放生。

5. 文言文阅读驴乞假的答案

《驴乞假》

作者:明冯梦龙

原文

胡趱者,昭宗时优也,好博弈。尝独跨一驴,日到故人家棋,多早去晚归。每至其家,主人必戒家僮曰:“与都知于后院喂饲驴子。”胡甚感之,夜则跨归。一日非时宣召,胡仓忙索驴。及牵至,则喘息流汗,乃正与主人拽石岂耳。趱方知从来如此。明早复展步而去,主人复命喂驴如前,胡曰:“驴子今日偶来不得。”主人曰:“何也?”胡曰:“只从昨回,便患头旋恶心,起止未得,且乞假将息。”主人亦大笑。

译文

胡趱是唐昭宗时的优人,喜欢下棋,常常独自骑者一头驴子,天天到朋友家去下棋。一般都是早晨去,晚上回来。一到了朋友家,主人一定叫家里的仆人把知官的驴子牵到后院去喂饲料。胡趱很感动,晚上就骑着驴子回去。一天,昭宗忽然紧急宣召,胡趱急忙叫把驴子牵来。等到驴子牵来时,胡趱看见驴子流着汗喘着粗气,原来驴子正在替主人拉磨呢。胡趱这才知道原来驴子每天都是这样的。第二天早上,胡趱又步行去朋友家,主人还像以前一样命人喂驴,胡趱说:“驴子今天碰巧来不了了。”主人问:“为什么呀?”胡趱说:“驴子从昨天回去后便患头昏恶心,动弹不得,还是我代它请假让它休息两天吧。”主人也大笑起来。

《聊斋志异·狼三则》文言文翻译

1. “朝”字在文言文中有几种用法

cháo

[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日在草中,从月。字象太阳已出草中而月亮尚未隐没形。(zhāo)本义:早晨)

(2) 早晨省亲,子、媳向父母、公婆请安 晨见曰朝…子于父母、妇于舅姑皆是。——《说文解字注笺》

昧爽而朝。(昧爽:黎明。朝:省视父母)——《礼记·内则》

邦君诸侯,莫肯朝夕。(夕:指晚上省视帝王)——《诗·小雅·雨无止》

(3) 朝见,封建时代臣见君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左传·宣公二年》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国策·齐策》

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韩非子·五蠹》

(4) 使…朝见

欲辟土地,朝秦楚。——《孟子·梁惠王上》

武丁朝诸侯有天下。——《孟子·公孙丑上》

(5) 又如:朝冠(百官上朝时戴的帽子);朝参(上朝参谒);朝天(拜见天子、天帝)

(6) 宗教徒参拜 如:朝贺;朝圣;朝山(到名山宝刹进香礼佛)

(7) 泛指拜见 常先朝陵夫人上食,然后敢归家。——《史记·张丞相列传》

(8) 会聚;召 耆老皆朝于庠。——《礼记·王制》

2. 朝三暮四文言文

朝三暮四文言文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注释:狙——音居(jū),猕猴,一种猴子的名称.损——损失,减少的意思.家口——本意是人口,这里是家里的粮食的意思.充——充实,这里是满足的意思.俄——俄顷,不久的意思,表示时间短暂.匮——音溃(kuì),缺乏,不够的意思.驯——音训(xùn),驯服,顺从的意思.诳——音狂(kuáng),欺骗,瞒哄的意思.若——文言文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的意思.芧——音叙(xù),橡实,一种粮食.成玄英疏:“芧,橡子也,似栗而小也.” 诗文翻译 宋国有一个很喜欢饲养猴子的人,人们叫他狙公.他家养了一大群猴子,他能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懂得他的心意.他宁可减少全家的食用,也要满足猴子的要求.然而过了不久,家里越来越穷困了,打算减少猴子吃橡子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猴子说:“给你们的橡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够吃了吗?”猴子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橡子,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这该够吃了吧?”猴子一听,一个个都趴在地上,非常高兴.。

3. 朝三暮四文言文全部反翻译.加每句话的意思.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宋国(今商丘)有一个养猕猴的老人,他很喜欢猕猴,养了一大群猕猴,他能懂得猕猴们的心意,猕猴们也能够了解那个人的心思.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猕猴们吃橡粟的数量,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猕猴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猕猴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1. 狙公:养猕猴的人. 2. 了解,理解,懂得. 3. 狙(jū):猕猴. 4. 意:心意. 5. 得:懂得. 6. 得公之心:了解他的心思. 7. 损:减少. 8. 家口:家中口粮.口:口粮. 9. 充:满足. 10.欲:欲望,要求. 11.俄而:一会儿,不久. 12.匮:不够. 13.限:减少. 14.恐:恐怕. 15.驯(xùn):驯服,顺从,听从.引申为服服帖帖 16.诳(kuáng):欺骗. 17.与:给. 18.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 19.芧(xù):橡树的果实,俗称“橡栗”. 20.足:够,足够. 21.众:所有的. 22.皆:都. 23.而:表修饰. 24.起而怒:一齐生气起来.怒:恼怒,生气. 25.皆伏而喜:都很高兴而趴在地上(一般是动物感到满足时的动作).伏:降伏,驯顺.引申为服服帖帖. 26.朝:早上. 27.之:代词.指代猕猴们.。

译文

(一)

有个屠户卖肉回家,天已黄昏,忽然一匹狼跟来,看着扁担上的肉,很显得垂涎三尺,尾随屠户走了好几里。屠户害怕了,拿出刀来吓唬狼,狼稍稍停一下;等屠户一走,又跟上了。屠户想狼得到的是肉,不如挂在树上明早再拿。于是用钩挂住肉,跷着脚挂在树上,拿着空扁担让狼看,狼才停下来。屠户回去了。第二天早晨去拿肉,远远地看见树上挂着个大东西,像人上吊死了的样子,十分恐惧。犹犹豫豫靠近来看,却是死狼。仰脸仔细观看,见狼嘴里衔着肉,钩子刺入狼的上腭,就像鱼吃饵一样。当时狼皮价很贵,价值十多两银子,屠户也小小富了一回。爬树去捕鱼,狼就犯了这样的毛病,真是可笑啊!

(二)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三)

一屠夫晚上行走,被狼紧逼着,道路旁有晚上耕田人呆的小篷,于是奔进去躲在里面,狼用爪子伸入草垫探找。屠夫立即抓住它的脚爪,不让它收回,只是无法让狼死去。身边只有一把不满一寸的小刀,于是割破狼爪下的皮,用吹猪的方法吹它。拼命吹了一会儿,觉得狼不怎么动,才用带子把它绑住。出来一看,狼胀大如牛,两腿笔直不能弯曲,嘴巴张开合不拢。于是背着它回去。不是屠夫,谁能想出这主意?

出处:《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

《聊斋志异》是清代的奇幻短篇小说集,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关于“《狼(一)》文言文注释及翻译”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晓烟]投稿,不代表溟宇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gumingyu.com/changshi/202507-6427.html

(1)
晓烟的头像晓烟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晓烟的头像
    晓烟 2025年07月26日

    我是溟宇号的签约作者“晓烟”

  • 晓烟
    晓烟 2025年07月26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狼(一)》文言文注释及翻译”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狼(一)》文言文注释及翻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

  • 晓烟
    用户072601 2025年07月26日

    文章不错《《狼(一)》文言文注释及翻译》内容很有帮助